⑴ 鑽石就在你家後院(美國頂級演講大師康威爾歷時50年、超過6000次巡迴演講原文,整整激勵了兩代美國人的勵
傳世經典勵志系列:★★★把信送給加西亞(風靡全球百年的成功勵志經典,企業團購、員工培訓的不二之選!全新插圖本)★★★自動自發(阿爾伯特?哈伯德風靡全球的百年勵志經典,《把信送給加西亞》姊妹篇,全新插圖本重新演繹暢銷百萬冊、深刻影響卡耐基、韋爾奇與布希的職場勵志經典聖經!)★推薦一《鑽石就在你家後院》——幫助所有有決心致力於崇高事業的人! 本書經典的詮釋了只要你有心,一塊木頭、一抔清泉都能創造出無盡的財富;只要你用心,哪怕是身邊無不足道的資源,都可以有效地讓自己變得富足!它教你從這里汲取無盡的力量,學到人生最簡單的真理,找到正確的成長之路、成功之道、致富之門!★推薦二《鑽石就在你家後院》——美國頂級演講大師拉塞爾?康威爾一生磨一劍的經典! 本書的內容是拉塞爾巡迴六千次的演講,歷時五十載的沉澱,歷經時間和歲月的洗禮,千百萬人的實踐,經典依舊!《鑽石就在你家後院》——優美譯文,有趣插圖,精心裝幀★推薦三《鑽石就在你家後院》配有多幅精美插圖,雙色印刷,完美地詮釋了有心致富的精髓;流暢優美的譯文,交相輝映的插圖,讓閱讀更輕松、更有趣,理解更深刻。
⑵ 到現在我都不知道自己想干什麼,也不知道自己對什麼感興趣,怎麼辦啊
要明確下目標,做個計劃,計劃下一步該怎麼辦。要是實在很盲目那麼就先找份工作去做,然後再慢慢的找准目標,找准前途,再慢慢的實現目標。
⑶ 幫我翻譯!!
Jonker發現一個最大的鑽石在世界上的權利在自己的後院。他賣掉了石頭到鑽石經銷商超過三十○點零萬美元。在紐約,鑽石是轉售,這一次幾乎8000美元。這真正價值的鑽石是從來不知道,直到它已被切斷。一旦成功地削減,其價值可提高一千倍。
這是不難理解的所有者鑽石Jonker ,去最好的鑽石切割,他知道。卡普蘭,刀具研究了整個鑽石的12個月。
當他覺得自己已准備開始工作,他發現的一個漏洞(瑕疵) 。他已經開始他的計算都再次,否則他可能已經無用的石頭。 6個月過去了,最後說,卡普蘭的所有者。 「我准備開始我的工作。將有一個良好的鑽石將媲美任何世界,
加上11小鑽石的一流質量。 「卡普蘭等了幾天,直到他覺得自己是最好的身體和精神狀況可能。他拾起他的工具和舉行他的呼吸,他的第一次沉重的打擊。分裂的鑽石完全一樣,他答應。
⑷ 有誰看過拉塞爾H康威爾的《鑽石寶地》
這是一本過度傳奇的書,《鑽石寶地》的故事太有名了,幾乎是家喻戶曉。本書是由美國傳奇人物拉塞爾·赫爾曼·康威爾親自做的這篇名為「鑽石之地」的演講真跡,為國內惟一購買版權的全真版本。康威爾一生共做了6000多次鑽石寶地,並創造了四百多萬美元的收入(大約相當於2004年的2億美元)。他將這筆財富全部捐贈給了他的朋友們,尤其是年輕人和教育事業。 康威爾是個毫不自私的人,他活到82歲,是在工作中去世的。他一人身兼多職,因為他從不浪費時間。他一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6個小時。他堅信,我們每個人來到這世上,都是為了一個主要的目的——幫助他人。他希望告訴每個人的是:自己的「心地「才是自己真正的財富,真正的寶藏其實就在每個人「身心」之中,永遠不會離去。 康威爾影響了兩代美國人,他曾激勵過成千上萬的人,其中有很多人取得了成功,使美國人和美國都變得富強——這些都是因為「鑽石寶地」中簡單而深刻的思想——把握現在,行動起來,美夢總會成真!鑽石就在你家後院! 《鑽石寶地》這本書的名字來源於康威爾先生最著名的演講——「Acres of Diamonds(鑽石寶地)」。這個演講深受人們歡迎,康威爾先生一生中曾經演講過6000多次,光門票收入就達到四百多萬美元。1978的平裝版的封底上寫到: 「這本書非常受歡迎,長銷不斷,是除了聖經之外幫助美國人找到快樂與幸福最多的書!」 本書中第一部分「鑽石寶地」的 演講記錄是所有版本中最完整、精彩的。它講述的是幾個引人入勝、發人深省、充滿智慧、催人奮進的互相關聯的小故事。 所謂「鑽石寶地」原指印度河附近的戈爾康達鑽石礦,它的發現過程非常具有戲劇性。一個原本生活富裕、快樂的農場主為了尋找毫無希望的鑽石,耗費了生命中的一切,死在了離家萬里的直布羅陀。而被他賣掉的農場的地下就是人類歷史上所發現的最大鑽石礦脈。 隨後,康威爾先生又講了幾個發生在他自己身上和周圍的故事。康威爾想告訴所有人;富裕、幸福並且充實的人生,並不需要許多前提,也不需要去遠方尋找,它就在你成長、工作、生活著的地方。 書的第二部分是康威爾先生的好友羅伯特·謝克爾頓為他寫的傳記。借著康威爾從不停息、務實工作的一生,我們已經看到了康威爾是如何找到他人生中的「鑽石寶地」的。 1843年2月15日,康威爾出生在馬薩諸塞州東部山區的一座低矮的小木屋裡。家裡很窮,可父母非常愛他,所以生活得很快樂。還在幼年的時候,康威爾就跟著父親幫助著名廢奴主義者約翰·布朗。1860年他考入耶魯大學,兩年後,康威爾加入北方的聯邦軍。戰爭結束時,他已經成為了一名受人尊敬的上校。 「戰爭之後,他當過律師、演講家和編輯。作為一位通訊記者他曾周遊世界;他也寫過書。他不停地賺錢,然後又不停地失去他們;他的錢有的被火燒掉,有的則用來幫助朋友。」作為律師,他曾經被當事人欺騙過;作為記者,他結識了很多知名人士。正是這段充滿激情、變革和忙碌的歲月,奠定了今天我們看到的「康威爾」的基礎。 然後,當周圍的人需要他的時候,康威爾決定成為一名牧師。他幫助人們修建教堂,指導他們找到人生的方向。康威爾從小就顯露出來的高人一籌的演講才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不論是佈道還是演講,他都能以最具激情和感染力的語調打動在場的所有人。「鑽石寶地」曾經演講超過6000次,很多美國人都熟知它的內容,但依然有很多人第二次甚至二十次購買入場券。康威爾先生是一位從不說費話的作家,簡單、明確、直達要點——所有這些使他的作品極富感染力。 依靠幾十年積累的影響,康威爾又開辦了一家公益性的大學和福利醫院——在他涉足的每個領域,康威爾都達到了一個傑出的標准。每一次建立新的事業,他都從眼前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憑借堅硬的信念和不屈的奮斗來達成輝煌的成果。 「鑽石寶地」的演講在美國非常受歡迎,總計創造了四百多萬美元(相當於現在的2億美元)的門票收入。許多人在聽過演講後,重新燃起了對美好生活的希望,創造了自己的新天地。而康威爾不斷地將這些找到自己「鑽石寶地」的人的故事與大家分享,也使這個激勵了無數人的演講煥發了長久的生命力與時代感。
⑸ 關於蟬的暖心小故事
讀懂禪的故事,感悟人生平常心
將禪的啟示用平常心解讀一番,有了平常心,就有了一份可貴的平靜、一份淡定的心態。
從前有座山,
山裡有座廟,
廟里兩個和尚講故事……
弟子問慧海禪師:「師父,您到底有何與眾不同之處,活得如此瀟灑自在?」
慧海回答道:「就是困了睡覺,餓了吃飯;吃得心安,睡得放鬆。」
弟子大吃一驚道:「這似乎沒什麼與眾不同,每個人都這樣的呀。」
慧海笑著說:「並不是這樣。我吃飯的時候就是吃飯,睡覺的時候就是睡覺,什麼也不多想,所以吃得舒坦,睡得安心。而世間芸芸眾生,吃飯的時候多為瑣事煩惱,睡覺的時候又尋思著算計別人,怎麼能活得輕松自在呢?」
弟子聽完之後感悟道:「如此看來,平常的生活守住一份平常心,就是真正的禪。」
禪非深不可測的玄機,只是普通人的平常心態而已,就是吃飯好好吃,睡覺好好睡,做事認真做,為人不計較。
人生總有苦樂兩面。太苦了,要常喚起內心的快樂;太樂了,要常想人生苦的一面。將禪的啟示用平常心解讀一番,有了平常心,就有了一份可貴的平靜、一份淡定的心態。
佛道:禪的故事
1. 莊周夢蝶
小和尚向禪師請教快樂之事,禪師對他講了一個故事:
有一天黃昏,莊周一個人來到城外的草地上,他很久都沒有這樣放鬆了,他一直被迫在痛苦中生活,因為沒有人能夠真正了解他。他必須強迫自己摒除雜念,因為只有那樣他才能不去想別的事情,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生活狀態中。
他仰天躺在草地上,聞著青草和泥土的芳香,盡情地享受著,不知不覺就睡著了。他做了一個夢,在夢中,他變成了一隻蝴蝶,身上色彩斑斕,在花叢中快樂地飛舞。上有藍天白雲,下有金色的土地,還有和煦的春風吹拂著柳絮,花兒爭奇斗艷,湖水盪漾著陣陣漣漪……他沉浸在這種美妙的夢境中,完全忘記了自己。
突然,他醒了過來,完全不能區分現實和夢境。當他認識到這只是一個夢的時候,他說:「莊周還是莊周,蝴蝶還是蝴蝶。」
很長時間以後,他終於幡然醒悟:原來那舞動著絢麗的羽翅、翩翩起舞的蝶兒就是他自己。然而現在他還是原來的莊周,和原來沒有任何的變化,只不過現在,他的心態和原來不一樣了。但就是享受那片刻的夢境,對他來說也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禪師說:「一隻小小的蝴蝶飛入了莊周的心。這樣的小事也能讓他快樂,還有什麼事能讓他憂愁呢?」小和尚聽完禪師的話,終於明白了快樂的道理。
生活禪理1 人生處處有快樂
2. 禪師送餅子
龍潭崇信禪師未出家前在道悟禪師的寺旁擺了一個攤,靠賣餅子為生,生活十分貧困,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天黑了就在別人的屋檐下睡覺。
道悟禪師見他生活如此艱苦,就把寺中的一間小屋讓出來給他住,崇信為了感謝道悟禪師,每天送給道悟禪師10個餅子。每當崇信送餅子給道悟禪師的時候,道悟禪師總是非常高興地收下了,等崇信回去了,道悟禪師就叫人從10個餅子中取出一個還給崇信。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了兩天時間。
兩年後,崇信終於忍耐不住了,他問道悟禪師:「我既然送你餅子,你為什麼要每天還我一個呢?你這樣做是因為看不起我嗎?」
道悟禪師聽了他的話,向他解釋道:「你能每天送我10個,我為什麼不能每天換你一個呢?」
崇信辯道:「我既然能每天送你10個,難道還在乎你還給我的這一個嗎?」
道悟禪師哈哈大笑說:「我不嫌你的10個多,難道你嫌我的一個少嗎?」
這幾句話讓崇信頓有所悟,從此以後他決定出家,不在沉迷在世俗的籠罩之下了,他要去尋找真正的禪理,來詮釋生命的真正意義。
道悟禪師說道:「一生十,十生百,百生千萬,萬物皆從一而生。」
崇信應道:「一生萬物,萬物皆一!」
生活禪理2 萬物皆從一而生
3. 求子殺子
有一位中年婦女,曾經養育了一個兒子,還想再生一子,苦於不知求子的方法。她問其他的女人:「誰有本領使我能再生養一個兒子?」
女人中有一位老夫人,回答她說:「我可以使你心想事成,再生一個兒子。但是,你必須去行祀天之禮。」
她見有希望,忙不迭地又問老婦人,「祀天只禮一定要行的,但以何物來做祀品呢?」
老婦人不緊不慢地告訴她:「把你兒子殺死,取其血以祀天,肯定可以再生幾個兒子。」
這位中年婦女信以為真,求子心切,准備殺死她的兒子來祀天。一位禪師知曉此事,忍不住嘲笑地說:「世界上也真還有這樣的愚人,傻到這種地步,為了求生一子,為了一個未出生的兒子,而去殺死身旁活著的兒子。」
愚蠢的人就是這樣,為了轉瞬即逝的快樂,竟然作繭自縛,自投火坑。他們正在做著形形色色損理害己的事情。卻又痴心地以為這是去往凈土西天的途徑。
生活禪理3 不要為了轉瞬即逝的快樂而作繭自縛
4. 佛就是自我
有一次,一位學僧問惟寬禪師:「狗有佛性嗎?」
惟寬禪師答道:「狗是有佛性的。」
「馬有佛性嗎?」
「馬是有佛性的。」
「為什麼這些動物都有佛性呢?」
「因為它們都是眾生,眾生均有佛性。」
「既然這樣,那麼你有佛性嗎?」
「我沒有佛性。」
「那為什麼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而你沒有?」,
「因為我不是你所說的眾生。」
「你不是眾生,是佛嗎?」
「我不是佛。」
「那你究竟是什麼?」
「我不是一個『什麼』!」
「佛性到底是什麼?是我們能看,或是能想到,或是能感覺到的嗎?」
「什麼也不能,只能悟到。」
惟寬禪師反過來問學僧:「荒天沒有水,瘠田沒有肥,能耕嗎?」
學僧答道:「不能。」
「往荒田裡注水,往瘠田上施肥,就一定能種出糧食嗎?」
「恐怕不能吧!」
「香里有沒有佛?油里有沒有佛?」
「沒有。」
「買香油,買油燒能燒出佛嗎?」
「當然不能!佛到底是什麼?」
惟寬禪師最後說:「真正的佛,是一種澄靜的智慧,一種明亮的作為,不是燒香磕頭就能得到的。事事妙圓,處處空寂,無爭執,無慾望,一切都可以放下或者犧牲。這就是真佛!自我就是佛,佛就是自我。」
生活禪理4 肯定自我就是真我
5. 敬鍾如佛
有一天,奕尚禪師從禪房中出來就聽到陣陣悠揚的鍾聲,禪師立刻被那種與眾不同的鍾聲吸引了,他仔細聆聽,神態極其專注。鍾聲停了以後,他向侍者詢問道:「今天早上敲鍾的人是誰?」
侍者回答道:「他是新來的,才來了沒幾天。」
奕尚禪師說:「你去把他找來,我有話要問他。」那個新來的和尚來了,奕尚禪師問道:「今天早上你敲鍾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心情呢?」
他回答道:「沒有什麼特別的心情,只是為了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鍾。」
奕尚禪師道:「我看不是這樣的,敲鍾的時候你一定是想著什麼,否則,你不會敲出這樣的鍾聲的。我仔細聽過了,今天的鍾聲格外高貴響亮,只有真心向佛的人才能敲出這樣的聲音。」
小和尚想了想然後說到:「我沒有刻意要想著什麼,在我還沒有出家以前,我的老師告訴我說:『做什麼事都要用心,打鍾的時候想到的只能是鍾,因為鍾即是佛,只有虔誠、齋戒、敬鍾如佛,才配去敲鍾。』」
奕尚禪師面露喜色,提醒他道:「敲鍾是這樣的,做任何事也要這樣。要保持今天早上敲鍾的禪心,以後你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這位小和尚從此事事恭謹,無論做任何事都牢記禪師的教誨,保持敲鍾的禪心,終於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就是後來的悟由禪師。
生活禪理5 凡事用心定可成功
6. 佛祖與侍者
有個人為南陽慧忠國師做了30年的侍者,慧忠國師看他一直任勞任怨,忠心耿耿,所以想要對他有所報答,幫助他早日開悟。
有一天,慧忠國師像往常一樣喊道:「侍者!」
侍者聽到國師叫他,以為慧忠國師有什麼事要他幫忙,於是立刻回答道:「國師!要我做什麼事嗎?」
國師聽到他這樣的回答感到無可奈何,說道:「沒什麼事要你做的!」
過了一會,國師有喊道:「侍者!」
侍者又是和第一次一樣的回答。
慧忠國師又回答他道:「沒什麼事要你做!」
這樣反復了幾次以後,國師喊道:「佛祖!佛祖!」
侍者聽到慧忠國師這樣喊,感到非常不解,於是問道:「國師!您在叫誰呀?」
國師看他愚笨,萬般無奈地啟示他道:「我叫的就是你呀!」
侍者仍然不明白地說道:「國師,我不是佛祖,而是你的侍者呀!你糊塗了嗎?」
慧忠國師看到他如此不可教化,便說道:「不是我不想提拔你,實在你太辜負我了呀!」
侍者回答道:「國師!不管到什麼時候,我永遠都不會辜負你,我永遠是你最忠實的侍者,任何時間都不會改變!」
慧忠的眼光暗了下去。有的人為什麼只會應聲,被動?進退都跟著別人走,就不會想到自己的存在!難道他不能感覺自己的心魂,接觸自己的真正的生命嗎?
慧忠國師道:「還說不辜負我,事實上你已經辜負我了,我的良苦用心你完全不明白。你只承認自己是侍者,而不承認自己是佛祖,佛祖與眾生其實並沒有區別。眾生之所以為眾生,就是因為眾生不承認自己是佛祖。實在是太遺憾了!」
生活禪理6 失敗是因為自己輕視自己
7. 磨磚與靜坐
馬祖是懷讓禪師的弟子,他在般若寺修行的時候,整天盤腿靜坐,冥思苦想,希望有一天能修成正果。有一次,懷讓禪師路過禪房,看見馬祖坐在那裡神情專注,便向弟子問道:「你這樣是在做什麼?」
馬祖馬上起身答道:「我在修行,我想成佛。」
懷讓禪師聽他這樣說,就順上從地上撿起一塊磚,然後在一塊平滑的上頭上磨了起來,神情是那麼的專注和堅毅,和馬祖的神情是一樣的,有一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感覺。
馬祖非常疑惑地問道:「禪師,你在做什麼呀?」
懷讓禪師答道:「我在磨磚呀,難道你看不見我在做什麼嗎?」
馬祖又問:「磨磚有什麼用呢?」
懷讓禪師說:「我在磨磚,我想把它磨成鏡子。」
馬祖說:「磚本身是沒有光的,就算磨得再平,它也不會成為鏡子的,你就不要在這上面浪費時間了。」
懷讓禪師就說:「磚不能磨成鏡子,靜坐又怎麼能夠成佛呢?」
馬祖慚愧地問道:「弟子愚笨,請師傅指點,怎麼才能成佛呢?」
懷讓答道:「有一個人在趕車,可是那個車子就是不走,於是他就拿起鞭子拚命地打車,馬兒在那裡低著頭吃草,車子還是不動。你說是應該打車,還是應該打馬兒呢?」
馬祖終於醒悟了:「坐禪只是成佛的一種手段,若想真正地成佛,只坐禪是沒有用的,而是要從心裏面感悟。」
生活禪理7 不追求形式 要真正理解
8. 尋找鑽石
有一個叫哈費特的人做了一個夢,夢里有一個老僧告訴他說:「如果你能夠找到第一塊鑽石,你將得到整個鑽石礦!鑽石就在淌著白沙的河裡。」
第二天早上醒來,他的腦子里都是鑽石的影子。
於是,哈費特把他所有的家產全部換成了錢,然後就走上了尋找鑽石的路。他風餐露宿,在外面找了很多年,當一切希望都泯滅的時候,他自殺了。
買下哈費特房子的那個人,有一次在後院的河水中洗衣服。太陽照過來,河裡的沙子突然變成了白色的,河沙中有什麼東西在閃閃發光,他挖出來一看,原來是一塊天然的鑽石。於是他就拿來鐵鍬和篩子,把河水中的沙子全部挖了出來,用篩子篩過以後,各種大大小小的鑽石紛紛呈現在他的面前,散發著耀眼的光芒。
那個人想:「哈費特辛辛苦苦地去尋找鑽石,結果什麼也沒有得到,他哪裡想得到,其實鑽石就在他家的後院里!」
後來那個人把其中的幾個大的鑽石獻給了維多利亞女王,女王封他作了大官,從此他過上了豐裕的生活。
生活中處處都有寶藏,關鍵在於你如何去發現它。很多的時候我們總是認為好的東西總在別人手中,不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旦失去了就後悔莫及了。
生活禪理8 鑽石就在你家後院
9. 盲人的燈籠
有一個僧人走在漆黑的路上,因為路太黑,增人被行人撞了好幾下。他繼續向前走,看見有人提著燈籠向他走過來,這時候旁邊有人說:「這個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見,卻每天晚上打著燈籠!」
僧人被那個人的話吸引了,等那個打燈籠的人走過來的時候,他便上前問道:「你真的是盲人嗎?」那個人說:「是的,我從生下來就沒有見到過一絲光亮,對我來說白天和黑夜是一樣的。我甚至不知道燈光是什麼樣的!」
僧人更迷惑了,問道:「既然這樣你為什麼還要打燈籠呢?是為了迷惑別人,不讓別人說你是盲人嗎?」
盲人說:「不是的,我聽別人說,每到晚上,人們都變成了和我一樣的盲人,因為夜晚沒有燈光,所以我就晚上打著燈籠出來。」
僧人感嘆道:「你的心地多好呀!原來你是為了別人!」
盲人回答說:「不是,我為的是自己!」
僧人更迷惑了,問道:「為什麼呢?」
盲人答道:「你剛才過來有沒有被人碰撞過?」
僧人說「有呀,就在剛才,我被兩個人不留心碰到了。」
盲人說:「我是盲人,什麼也看不見,但我從來沒有被人碰到過。因為我的燈籠既為別人照了亮,也讓別人看到了我,這樣他們就不會因為看不見而碰我了。」
僧人頓悟,感到道:「我辛苦奔波就是為了找佛,其實佛就在我身邊啊!」
生活禪理9 點燈照亮別人更照亮自己
10. 禪師與強盜
一個年輕人去拜訪一位住在大山裡的禪師,他們討論關於美德的問題。這時候,一個強盜也找到了禪師,他跪在禪師面前說:「禪師,我的罪過太大了,很多年來我一直寢食難安,難以擺脫心魔的困擾,所以我才來找你,請你為我澄清心靈。」
禪師對他說:「你找我可能找錯人了,我的罪孽可能比你的更深重。」
強盜說:「我做過很多壞事。」
禪師說:「我曾經做的壞事肯定比你還要多。」
強盜又說:「我殺過很多人,閉上眼睛我就能看見他們的鮮血。」
禪師回答說:「我也殺過很多人,我不用閉上眼睛就能看見他們的鮮血。」
強盜說:「我做的一些事簡直沒有人性。」
禪師回答:「我都不敢想那些以前我做的那些沒有人性的事。」
強盜聽禪師這么說,就用一種鄙夷的眼神看了看禪師,說:「既然你是這么一個人,為什麼還在這里自稱為禪師,還在這里騙人做什麼!」於是他起身輕松地下山去了。
年輕人在旁邊一直沒有說話,等到那個強盜離去以後,滿臉疑惑地向禪師問道:「你為什麼要這樣說,我很了解你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一生中從未殺生。你為什麼要把自己說成是十惡不赦的壞人呢?難道你沒有從那個強盜的眼中看到他已經對你失去信任了嗎?」
禪師說到:「他的確已經不信任我了,但是你難道沒有從他的眼睛中看到他如釋重負的感覺嗎?還有什麼比這樣更能讓他棄惡從善呢?」
年輕人激動地說:「我終於明白了什麼叫做美德!」
遠處傳來那個強盜歡樂的叫喊聲:「我以後再也不做壞人了!」這個聲音響徹了山谷。
生活禪理10 讓別人因自己而感到快樂
11. 克契的謙讓
克契到佛光禪師那裡學禪也有好一段時間了,由於個性客氣,遇事總會想辦法自己打理,盡可能不麻煩別人,就連修行,也是一個人悶著頭默默地進行。
一天,佛光禪師問他說:「你來我這兒也有12個年頭了,有沒有什麼問題?要不要坐下來聊聊?」
克契連忙回答:「禪師您已經很忙了,學僧怎好隨便打擾呢?」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一晃眼,又是三個秋冬。
這天,佛光禪師在路上碰到克契,又有意點他,主動問道:「克契啊!你在參禪修道上可有遇到些什麼問題嗎?有的話就要開口問。」
克契答道:「禪師您那麼忙,學僧不好耽誤您的時間!」
一年後,克契經過佛光禪師禪房外,禪師再對克契語道:「克契你過來,今天我有空,不妨進禪室來談談禪道。」
克契禪僧趕忙合掌作禮,不好意思地說:「禪師很忙,我怎能隨便浪費您的時間?」佛光禪師知道克契過分謙虛,這樣的話,再怎樣參禪,也是無法開悟的,得採取更直接的態度不可了,所以當佛光禪師再次遇到克契的時候,便明白地對克契說:「學道坐禪,要不斷參究,你為何老是不來問我呢?」
只見克契仍然應道:「老禪師,您忙!學僧實在是不敢打擾!」
這時,佛光禪師大聲喝道:「忙!忙!我究竟是為誰在忙呢?除了別人,我也可以為你忙呀!」佛光禪師這一句「我也可以為你忙」的話,頓時打入了克契的心中。
謙遜固然是種美德,然而過度執著於謙遜,卻可能使你錯失了開悟的契機。
閉門苦思數年,也許不如與禪師的一席對談,能使你茅塞頓開,恍然大悟。看來進退取捨的智能與節度,也是生活與修行的重要功課了。
生活禪理11 過度謙遜會失去機會
12. 丹霞禪師
丹霞禪師未出家時曾一度追求功名。有一天,有人對他說:「做官還不如做佛。」於是他就來到了馬祖那裡,請求他收留。
可是馬祖禪師不肯收留他,對他說:「每個人都有因緣,你的因緣不在我這里,你還是到別的地方去吧!」於是,丹霞就來到了石頭禪師那裡,石頭禪師收留了丹霞,命他每日做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一做就是好幾年,丹霞從無怨言。
有一天,石頭禪師命大家除草,讓大家都回去拿除草的工具,可是丹霞卻拿了一把剃刀。石頭禪師看他已經開悟,便為其剃度。
過了一段時間,丹霞去見馬祖,感謝他指點之恩。他直接進入大殿,騎在祖師的聖像上,眾人大驚,急忙向馬祖稟報。馬祖出來看到他這樣,歡喜地說,「我子天然!」從此,丹霞即以「天然」為名。
嚴冬的時候,大雪紛飛,天氣異常寒冷,寺中沒有足夠的木材了,丹霞便把大殿上的木雕佛像丟入火種取暖。眾僧紛紛斥責丹霞對佛大不敬!
丹霞說道:「我是在燒取捨利子,而不是在燒火!」
眾人厲聲斥責說:「木刻的佛像里怎會有舍利子?」
丹霞說:「既然是木頭,拿來燒火又有何妨?」眾人啞然。
有一天,下了一天的雨,雨剛停,丹霞禪師與另一位道友欲趕往某地,他們遇到一位美麗的女子,她穿著綢布衣服,系著絲質的衣帶,沒有辦法走過那條泥濘的小路。
丹霞說:「來,我抱你過去。」然後就把那位女子抱過了小路。然後他們繼續趕路,直到天黑時,道友才對丹霞說:「出家人不近女色,你的行為不檢點,為什麼要那麼做呢?」
丹霞驚異地說:「什麼?那個女人嗎?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還抱著嗎?」
一切皆空
山岡鐵舟到處參訪名師。一天,他見了相國寺的獨園和尚。
為了表示他的悟境,他頗為得意地對獨園說道:「心、佛,以及眾生,三者皆空。現象的真性是空。無悟、無迷、無聖、無凡、無施、無受。」
當時獨園正在抽煙,未曾答腔。但他突然舉起煙管將山岡打了一下,使得這位年輕的禪者至為憤怒。
「一切皆空,」獨園問道,「哪兒來這么大的脾氣?」
本文轉自《中華勵志網》 http://www.zhlzw.com ,轉載請註明出處。
(64)
有個新來的和尚對趙州說道:「我從長安來,橫扛著一條拄杖,卻不曾碰著一個人。」
趙州答道:「不是因為沒人,是因為你的禪杖太短。」
和尚頓時就傻了眼。
(158)滿了嗎
一位學僧對無德禪師說:「禪師!在您座下參學,我感到已經夠了,現在想告假雲游四方。」
禪師問道:「夠了是什麼意思?」
學僧一本正經地答道:「夠了就是滿了,裝不下去了。」
禪師說道:「那好吧。不過在你走之前,先幫我裝一盆石子來吧!」
學僧很快就裝了一大盆石子拿來。 l
禪師指著盆里的石子問學僧:「這一盆石子滿了嗎?」
學僧答道:「滿了。」
禪師隨手抓了好幾把沙放進盆里,沙子滲進縫隙,並沒有溢出來。
禪師問學僧道:「滿了嗎?」
「滿了!」學僧肯定地說。
禪師又抓起一把石灰摻入盆里,石灰也沒有溢出來。
禪師再問道:「滿了嗎?」
學僧想這回可放不下東西了吧,把我十足地說道:「滿了!」
禪師順手又再倒了一杯水下去,水也滲了下去。
「滿了嗎?」禪師又問。
(174)
多少重
蘇東坡經常與照覺禪師論道,當談及「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的話時,忽有省悟,做了「未參禪前」、「參禪時」、「參禪悟道後」三偈,以表心得。未參禪前的境界是: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到了參禪時,其心得是: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歸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及至參禪悟道以後,其心境是:
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
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蘇東坡自覺禪悟後,對佛法更是自視很高。曾聽到荊南玉泉寺承皓禪師禪門高峻,機鋒難觸,非常不服。因此,他微服求見,想探究承皓禪師的禪功。剛見面,蘇東坡就說道:「聞禪師禪悟功高,請問禪悟是什麼?」
承皓禪師不答反問道:「請問尊官貴姓?」
蘇東坡答道:「姓秤,乃秤天下長老有多重的秤!」
承皓禪師大喝一聲,說道:「請問這一喝有多少重?」
蘇東坡無以對答
⑹ 為什麼說鑽石就在你的腳下
印度流傳著一位生活殷實的農夫阿利·哈費特的故事:
一天,一位老者拜訪阿利·哈費特,這么說道:「倘若您能得到拇指大的鑽石,就能買下附近全部的土地;倘若能得到鑽石礦,就能夠讓自己的兒子坐上王位。」
鑽石的價值深深地印在了阿利·哈費特的心裡。從此,他對什麼都不感到滿足了。
那天晚上,他徹夜未眠。第二天一早,他便叫起那位老者,請他指教在哪裡能夠找到鑽石。老者想打消他那些念頭,但無奈阿利·哈費特聽不進去,執迷不悟,仍死皮賴臉地纏他,最後他只好告訴他:「您在很高很高的山裡尋找淌著白沙的河,倘若能夠找到,白沙里一定埋著鑽石。」
於是,阿利·哈費特變賣了自己所有的地產,讓家人寄宿在街坊家裡,自己出去尋找鑽石。但他走啊走,始終沒有找到要找的寶藏。他終於失望,在西班牙盡頭的大海邊投海自殺了。
可是,這故事並沒有結束。
一天,買了阿利·哈費特的房子的人,把駱駝牽進後院,想讓駱駝喝水。後院里有條小河,駱駝把鼻子湊到河裡時,他發現沙中有塊發著奇光的東西。他立即挖出一塊閃閃發光的石頭,帶回家,放在爐架上。
過了些時候,那位老者又來拜訪這人家,進門就發現爐架上那塊閃著光的石頭,不由得奔跑上前。
「這是鑽石!」他驚奇地嚷道,「阿利·哈費特回來了!」
「不!阿利·哈費特還沒有回來。這塊石頭是在後院小河裡發現的。」新房主答道。
「不!您在騙我。」老者不相信,「我走進這房間,就知道這是鑽石啊。別看我有些嘮嘮叨叨,但我還是認得出這是塊真正的鑽石!」
於是,兩人跑出房間,到那條小河邊挖掘起來,接著便露出了比第一塊更有光澤的石頭,而且以後又從這塊土地上挖掘出許多鑽石。獻給維多利亞女王的那塊有名的鑽石也是出自耶里,凈重達100克拉。
事實不正是如此嗎?在生活中我們有人常常舍近求遠,把眼翦的最好的東西放棄,到別處去尋找自己身邊有的東西,最終結果往往是什麼也得不到。而往往機遇就在你的腳邊,在您的心裡。
⑺ 什麼是鑽石
鑽石,就是經過打磨的金剛石,又稱金剛鑽,通常指寶石級金剛石,尤指琢型寶石級金剛石。鑽石是經過琢磨的鑽石原石,而鑽石原石是無色正八面體晶體。但因為鑽石礦會受到所處地區的地質影響,而出現不同的顏色以及形態。就比如俄羅斯ALROSA埃羅莎公司發現過一顆後期命名為Matryoshka的鑽石原石,其中有另一顆鑽石在裡面自由移動。
⑻ 鑽石就在你家後院課前三分鍾演講 有人有嗎 聽說在《演講與口才學生版》2012年11期有
課前三分鍾演講——《鑽石就在你家後院》
從前有位名叫阿里·哈法德的波斯人。住在距離印度河不遠的地方,他擁有大片的蘭花花園,稻穀良田和繁盛的園林。是一位富有的人。有一天.一位佛教僧侶前來拜訪這位老農夫。坐在阿里·哈法德的火爐邊,他向農夫講述鑽石是如何形成的。最後,這位僧侶說:
「如果一個人擁有滿滿一手鑽石,他就可以買下整個國家的土地。要是他擁有一座鑽石礦場,他就可以利用這筆巨額財富,把孩子送至王位。」
阿里·哈法德興奮不已,詢問那位僧侶在什麼地方可以找到鑽石。
「只要你能在高山之間找到一務河流,而這條河流是流淌在白沙之上的,那麼,你就可以在白沙中找到鑽石。」僧侶說。
於是,阿里·哈法德賣掉了農場,將利息收回,然後就出發去尋找鑽石了。
在人們看來,他最初尋找的方向是十分正確的,他先是前往月亮山區尋找,然後來到巴勒斯坦地區,接著又流浪到了歐洲,最後,他身上的錢全部花光了,衣服又臟又破。在旅途中的最後一站。這位歷經滄桑,痛苦萬分的可憐人站在兩班牙巴塞羅那海灣的岸邊,懷揣著被那位僧侶所激起的得到龐大財富的誘惑:將自己投入了迎面而來的巨浪中。
幾十年後的一天,阿里·哈法德的繼承人牽著他的駱駝到花園里飲水時,他突然發現在那淺淺的溪底白沙中閃爍著一道奇異的光芒;一他伸手下去,摸起了一塊黑石頭,石頭上有一處閃亮的地方,發出彩虹般的美麗色彩。他把這塊怪異的石頭拿進屋裡,放在壁爐的架子上,繼續去忙他的工作,把這件事給完全忘了。
幾天後,那位曾經告訴阿里·哈法德鑽石是如何形成的僧侶,前來拜訪阿里·哈法德的繼承人。當看到架子上的石頭所發出的光芒時,他立即奔上前去,驚奇地叫道:「這是一顆鑽石!這是一顆鑽石!阿里·哈法德已經回來了嗎?」
「還沒有,那塊石頭是在我家的後花園發現的。」
他們一起奔向花園,用手捧起河底的白沙,發現了許多比第一顆更漂亮更有價值的鑽石。
這就是印度戈爾康達鑽石礦被發現的經過。戈爾康達鑽石礦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鑽石礦,其價值遠遠超過南非的金百利。英國國王皇冠上的庫伊努爾大鑽石以及俄國國王王冠上的那顆世界上最大的鑽石,都取自那處鑽石礦。
這是美國演說家魯塞·康維爾的著名演講《鑽石就在你家後院》的開篇故事,在拋棄其純粹的偶然性和傳奇色彩後,我們仍然會被故事背後的深刻寓意所驚醒和震撼。
「如果一個年輕人在他的工作和生活中不能發現任何機會,而他認為自己可以在其他地方做的更好,那麼他會感到非常的灰心失望。」這是著名成功學家奧格森·馬登給年輕人的忠告。
看看自己腳下的土地吧!其實,每一份工作都是一座寶貴的鑽石礦。年輕人在展望未來的時候,不要浮躁,務必要認識到自己正在擁有一切。
⑼ 什麼是鑽石
鑽石,就是經過打磨的金剛石,又稱金剛鑽,通常指寶石級金剛石,尤指琢型寶石級金剛石。鑽石是經過琢磨的鑽石原石,而鑽石原石是無色正八面體晶體。但因為鑽石礦會受到所處地區的地質影響,而出現不同的顏色以及形態。就比如俄羅斯ALROSA埃羅莎公司發現過一顆後期命名為Matryoshka的鑽石原石,其中有另一顆鑽石在裡面自由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