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有用的行情資料,學習更多百科知識
當前位置:首頁 » 鑽石礦藏 » 波特是什麼鑽石理論模型
擴展閱讀
資源管理要選擇什麼 2025-07-31 12:19:24
體育教學課程資源怎麼開 2025-07-31 12:19:15

波特是什麼鑽石理論模型

發布時間: 2022-08-31 06:11:57

『壹』 什麼是競爭優勢理論

波特鑽石理論模型簡介 「鑽石模型」是由美國哈佛商學院著名的戰略管理學家邁克爾·波特提出的。波特的鑽石模型用於分析一個國家某種產業為什麼會在國際上有較強的競爭力。波特認為,決定一個國家的某種產業競爭力的有四個因素:生產要素――包括人力資源、天然資源、知識資源、資本資源、基礎設施。需求條件――主要是本國市場的需求。相關產業和支持產業的表現――這些產業和相關上游產業是否有國際競爭力。企業的戰略、結構、競爭對手的表現。 波特認為,這四個要素具有雙向作用,形成鑽石體系 在四大要素之外還存在兩大變數:政府與機會。機會是無法控制的,政府政策的影響是不可漠視的。 關於生產要素 波特將生產要素劃分為初級生產要素和高級生產要素,初級生產要素是指天然資源、氣候、地理位置、非技術工人、資金等,高級生產要素則是指現代通訊、信息、交通等基礎設施,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力、研究機構等。波特認為,初級生產要素重要性越來越低,因為對它的需求在減少,而跨國公司可以通過全球的市場網路來取得(當然初級生產因素對農業和以天然產品為主的產業還是非常重要的)。高級生產要素對獲得競爭優勢具有不容置疑的重要性。高級生產要素需要先在人力和資本上大量和持續地投資,而作為培養高級生產要素的研究所和教育計劃,本身就需要高級的人才。高等級生產要素很難從外部獲得,必須自己來投資創造。 從另一個角度,生產要素被分為一般生產要素和專業生產要素。高級專業人才、專業研究機構、專用的軟、硬體設施等被歸入專業生產要素。越是精緻的產業越需要專業生產要素,而擁有專業生產要素的企業也會產生更加精緻的競爭優勢。 一個國家如果想通過生產要素建立起產業強大而又持久的優勢,就必須發展高級生產要素和專業生產要素,這兩類生產要素的可獲得性與精緻程度也決定了競爭優勢的質量。如果國家把競爭優勢建立在初級與一般生產要素的基礎上,它通常是不穩定的。 波特同時指出:在實際競爭中,豐富的資源或廉價的成本因素往往造成沒有效率的資源配置,另一方面,人工短缺、資源不足、地理氣候條件惡劣等不利因素,反而會形成一股刺激產業創新的壓力,促進企業競爭優勢的持久升級。一個國家的競爭優勢其實可以從不利的生產要素中形成。 根據推測,資源豐富和勞動力便宜的國家應該發展勞動力密集的產業,但是這類產業對大幅度提高國民收入不會有大的突破,同時僅僅依賴初級生產要素是無法獲得全球競爭力的。 國內需求市場 國內需求市場是產業發展的動力。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不同之處在與企業可以及時發現國內市場的客戶需求,這是國外競爭對手所不及的,因此波特認為全球性的競爭並沒有減少國內市場的重要性。 波特指出,本地客戶的本質非常重要,特別是內行而挑剔的客戶。假如本地客戶對產品、服務的要求或挑剔程度在國際間數一數二,就會激發出該國企業的競爭優勢,這個道理很簡單,如果能滿足最難纏的顧客,其它的客戶要求就不在話下。如日本消費者在汽車消費上的挑剔是全球出名的,歐洲嚴格的環保要求也使許多歐洲公司的汽車環保性能、節能性能全球一流。美國人大大咧咧的消費作風慣壞了汽車工業,致使美國汽車工業在石油危機的打擊面前久久緩不過神來。 另一個重要方面是預期性需求。如果本地的顧客需求領先於其他國家,這也可以成為本地企業的一種優勢,因為先進的產品需要前衛的需求來支持。德國高速公路沒有限速,當地汽車工業就非常賣力地滿足駕駛人對高速的狂熱追求,而超過200公里乃至300公里的時速在其他國家毫無實際意義。有時國家政策會影響預期性需求,如汽車的環保和安全法規、節能法規、稅費政策等。 相關和支持產業 對形成國家競爭優勢而言,相關和支持性產業與優勢產業是一種休戚與共的關系。波特的研究提醒人們注意「產業集群」這種現象,就是一個優勢產業不是單獨存在的,它一定是同國內相關強勢產業一同崛起。以德國印刷機行業為例,德國印刷機雄霸全球,離不開德國造紙業、油墨業、製版業、機械製造業的強勢。美國、德國、日本汽車工業的競爭優勢也離不開鋼鐵、機械、化工、零部件等行業的支持。有的經濟學家指出,發展中國家往往採用集中資源配置,優先發展某一產業的政策,孤軍深入的結果就是犧牲了其他行業,鍾愛的產業也無法一枝獨秀。 本國供應商是產業創新和升級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環,這也是它最大的優點所在,因為產業要形成競爭優勢,就不能缺少世界一流的供應商,也不能缺少上下游產業的密切合作關系。另一方面,有競爭力的本國產業通常會帶動相關產業的競爭力。 波特指出,即使下游產業不在國際上競爭,但只要上游供應商具有國際競爭優勢,對整個產業的影響仍然是正面的。企業戰略、結構和同業競爭 波特指出,推進企業走向國際化競爭的動力很重要。這種動力可能來自國際需求的拉力,也可能來自本地競爭者的壓力或市場的推力。創造與持續產業競爭優勢的最大關聯因素是國內市場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波特認為,這一點與許多傳統的觀念相矛盾,例如一般認為,國內競爭太激烈,資源會過度消耗,妨礙規模經濟的建立;最佳的國內市場狀態是有兩到三家企業獨大,用規模經濟和外商抗衡,並促進內部運作的效率化;還有的觀念認為,國際型產業並不需要國內市場的對手。波特指出,在其研究的十個國家中,強有力的國內競爭對手普遍存在於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中。在國際競爭中,成功的產業必然先經過國內市場的搏鬥,迫使其進行改進和創新,海外市場則是競爭力的延伸。而在政府的保護和補貼下,放眼國內沒有競爭對手的「超級明星企業」通常並不具有國際競爭能力。 機會 機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機會可以影響四大要素發生變化。波特指出,對企業發展而言,形成機會的可能情況大致有幾種:基礎科技的發明創造;傳統技術出現斷層;外因導致生產成本突然提高(如石油危機);金融市場或匯率的重大變化;市場需求的劇增;政府的重大決策;戰爭。機會其實是雙向的,它往往在新的競爭者獲得優勢的同時,使原有的競爭者優勢喪失,只有能滿足新需求的廠商才能有發展「機遇」。 政府 波特指出,從事產業競爭的是企業,而非政府,競爭優勢的創造最終必然要反映到企業上。即使擁有最優秀的公務員,也無從決定應該發展哪項產業,以及如何達到最適當的競爭優勢。政府能做的只是提供企業所需要的資源,創造產業發展的環境。 政府只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成為擴大鑽石體系的力量,政府可以創造新的機會和壓力,政府直接投入的應該是企業無法行動的領域,也就是外部成本,如發展基礎設施、開放資本渠道、培養信息整合能力等。 從政府對四大要素的影響看,政府對需求的影響主要是政府采購,但是政府采購必須有嚴格的標准,扮演挑剔型的顧客(在美國,汽車安全法規就是從政府采購開始的);采購程序要有利於競爭和創新。在形成產業集群方面,政府並不能無中生有,但是可以強化它。政府在產業發展中最重要的角色莫過於保證國內市場處於活潑的競爭狀態,制定競爭規范,避免托拉斯狀態。 波特認為,保護會延緩產業競爭優勢的形成,使企業停留在缺乏競爭的狀態。

『貳』 波特鑽石模型的介紹

波特菱形理論又稱波特鑽石模型(Michael Porter diamond Model)、鑽石理論及國家競爭優勢理論,是由美國哈佛商學院著名的戰略管理學家邁克爾·波特於1990年提出的,用於分析一個國家如何形成整體優勢,因而在國際上具有較強競爭力。

『叄』 求問鑽石模型是什麼

鑽石模型又稱鑽石理論,是對國家競爭力的規范解釋,一種理解國家或地區全球競爭地位的全新方法。現在已經成為國際商業思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該理論的代表人物M.波特(M. Porter),鑽石理論重要之處在於說明了國家競爭力的微觀基礎就在廠商的競爭力。波特十分重視企業競爭力的作用,這意味著通過對外直接投資的方式推進企業的國際化,不僅能增強廠商的競爭力,更重要的也是提高國家競爭力的微觀基礎。
鑽石模型又稱鑽石理論,是對國家競爭力的規范解釋,一種理解國家或地區全球競爭地位的全新方法。現在已經成為國際商業思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該理論的代表人物M.波特(M. Porter),鑽石理論重要之處在於說明了國家競爭力的微觀基礎就在廠商的競爭力。波特十分重視企業競爭力的作用,這意味著通過對外直接投資的方式推進企業的國際化,不僅能增強廠商的競爭力,更重要的也是提高國家競爭力的微觀基礎。
一、鑽石模型的基本概念
生產要素――包括人力資源、天然資源、知識資源、資本資源、基礎設施。
需求條件――主要是本國市場的需求。
相關產業和支持產業的表現――這些產業和相關上游產業是否有國際競爭力。
企業的戰略、結構、競爭對手的表現。
這四個要素具有雙向作用,形成鑽石體系在四大要素之外還存在兩大變數:政府與機會。機會是無法控制的,是可遇不可求的;政府政策同樣是一大變數,它不是決定性的,其作用的發揮需要以四大要素(四大要素的相互作用及配合)為基礎。
擴展對鑽石的認識
鑽石不僅僅指的是單獨一個企業或者產業,它有多種表現形式。
鑽石可以是一家工廠或者企業,例如豐田、肯德基、海爾、微軟、力拓等等
鑽石可以是一項優質產業,例如,矽谷的網路服務產業、日本的汽車產業、義大利的奢侈珠寶行業、挪威的小型豪華遊艇產業和破冰船製造業等等。
鑽石可以是擁有強大生產力、持續盈利的行業或者集團公司的某個行政實體,小到村莊、鄉鎮、行政區,大到整個國家。例如,天下第一村華西村擁有華西集團公司,2005年實現307.9億元的收入和年人均收入6.5萬元,擁有強大財富創造能力的華西村可以被看成一個鑽石;美國的矽谷,世界IT行業的中心,卓越的網路服務生產、研發能力領先全球,矽谷可以被看成一個鑽石;提到數碼相機,就會想到日本,在這個國家裡走出的索尼、松下等電子業巨頭在該領域稱霸全球,電子行業的日本可以被看成一個鑽石。
二、正確理解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
一個鑽石的形成,需要四大要素的形成、相互作用和相互配合。
在形成初期,可能四大要素都在發揮作用,也有可能是其中一種或者幾種要素發展較快,然後帶動其他要素形成,最後進一步地相互配合和相互作用,形成鑽石。

『肆』 波特鑽石模型和五力模型區別

波特鑽石模型的比業五力模型的更加強

『伍』 porter提出鑽石模型的時間,相關著作,以及簡要評價,

美國哈佛商學院的邁克爾·波特(MichaelPoter)1990年出版了《國家競爭優勢》一書,書中提出的「國家競爭優勢」理論(也稱「波特鑽石理論」),發展了傳統比較優勢理論,實現了從比較優勢到競爭優勢的飛躍。

簡要評價:

波特的鑽石模型用於分析一個國家某種產業為什麼會在國際上有較強的競爭力。波特認為,決定一個國家的某種產業競爭力的有四個因素:生產要素――包括人力資源、天然資源、知識資源、資本資源、基礎設施。需求條件――主要是本國市場的需求。相關產業和支持產業的表現――這些產業和相關上游產業是否有國際競爭力。企業的戰略、結構、競爭對手的表現。

波特認為,這四個要素具有雙向作用,形成鑽石體系在四大要素之外還存在兩大變數:政府與機會。機會是無法控制的,政府政策的影響是不可漠視的。

波特的「鑽石」模型——一種理解國家或地區全球競爭地位的全新方法,現在已經成為國際商業思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波特的「集群」觀點或相互聯系的企業、供應商、相關產業和特定地區的組織機構組成的群體,已經成為企業和政府思考經濟、評估地區的競爭優勢和制定公共政策的一種新方式。波特的理論已經指導了紐西蘭和其他地方國家競爭力的重新評估。他的觀點和親身參與研究形成了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戰略,如荷蘭、葡萄牙、哥斯大黎加和印度等國家以及中國台灣,美國的麻薩諸塞州、加利福尼亞州和巴斯克縣等地區。上百種集群戰略已經在全球遍地開花了。在激烈的全球競爭時代,這種開拓性的研究已經成為衡量未來所有工作必需的標准。

與其他國際貿易理論相比,國家競爭優勢理論有多方面的重大突破。它不僅對當今國際經濟和貿易格局進行了理論上的概括和總結,而且對國家未來貿易地位的變化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預見性,為從事國際經濟貿易理論研究及其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陸』 波特的產業競爭力模型是什麼

波特認為,傳統經濟理論如比較優勢理論、規模經濟理論都不能說明產業競爭力的來源,因為「在產業競爭中生產要素非但不再扮演決定性的角色,其價值也在快速消退中」,「規模經濟理論有它的重要性,但該理論並沒有回答我們關心的競爭優勢問題」。

進而他指出,必須採用競爭優勢理論來解釋產業競爭力問題。競爭優勢有別於比較優勢,它是指各國或各地區相同產業在同一國際競爭環境下所表現出來的不同的市場競爭能力。

(6)波特是什麼鑽石理論模型擴展閱讀:

目前較為一致的看法是:該模型更多是一種理論思考工具,而非可以實際操作的戰略工具。 該模型的理論是建立在以下三個假定基礎之上的:

1、制定戰略者可以了解整個行業的信息,顯然現實中是難於做到的。

2、同行業之間只有競爭關系,沒有合作關系。但現實中企業之間存在多種合作關系,不一定是你死我活的競爭關系。

3、行業的規模是固定的,因此,只有通過奪取對手的份額來佔有更大的資源和市場。但現實中企業之間往往不是通過吃掉對手而是與對手共同做大行業的蛋糕來獲取更大的資源和市場。同時,市場可以通過不斷的開發和創新來增大容量。

『柒』 能不能詳細闡述波特的鑽石模型理論

鑽石理論」是美國經濟學家麥克爾·波特提出來的。波特的鑽石理論用於分析一個國家某種產業為什麼會在國際上有較強的競爭力。波特認為,決定一個國家的某種產業競爭力的有四個因素:
1.生產要素――包括人力資源、天然資源、知識資源、資本資源、基礎設施。
2.需求條件――主要是本國市場的需求。
3.相關產業和支持產業的表現――這些產業和相關上游產業是否有國際競爭力。
4.企業的戰略、結構、競爭對手的表現。
波特認為,這四個要素具有雙向作用,形成鑽石體系

詳情你得把《波特的鑽石理論》下載才行.

『捌』 什麼是波特鑽石模式

波特鑽石理論模型(Michael Porter diamond Model)

鑽石模型又稱鑽石理論、菱形理論及國家競爭優勢理論。

『玖』 利用鑽石模型解釋為什麼其具備競爭優勢

波特鑽石理論模型(Michael Porter diamond Model)鑽石模型又稱鑽石理論、菱形理論及國家競爭優勢理論。 「鑽石模型」是由美國哈佛商學院著名的戰略管理學家邁克爾·波特提出的。波特的鑽石模型用於分析一個國家某種產業為什麼會在國際上有較強的競爭力。波特認為,決定一個國家的某種產業競爭力的有四個因素:

『拾』 波特的鑽石模型包括哪些要素

波特的鑽石模型
1. 生產要素

可分為初級生產要素和高級生產要素,初級的生產要素是指自然的資源,如氣候條件、交通設施,資金支持和技術人才等等;高級生產要數是指經過自然資源加工後的資源,如高級技術管理人員資源和投入改造的設備等。波特認為,高級要素對競爭優勢具有更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與自然賦予的基本要素不同,高級要素是個人、企業以及政府投資的結果。因此,政府在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投資——通過提高人口的普通技能和知識水平,通過刺激和鼓勵在高等教育與科研機構的高級研究——將極大地提高國家的高級要素質量。

2. 需求狀況分析, 包括國內需求和國際需求。

波特十分強調本地顧客的需求對企業發展的重要作用。因為有很高素質的國內消費者,可以激發本國企業改進生產的設備,提高企業的服務,推動國內企業的競爭力。本國市場對產品的需求不僅通對企業加以影響,還有本地高素質顧客的預期需求先於其他的國家,那麼也會拉動企業的競爭力。

3. 相關和支持產業。

在許多產業中, 相關和支持性產業和優勢的產業是一種休戚與共的關系,尤其是「產業集群」這種產業鏈現象,說明很多優勢的產業和其他產業是一種密不可分關系,他和區域間的強勢產業一同崛起。

4. 企業戰略結構和競爭對手。

本國市場的競爭可以讓國內企業提高自己的效率、減少成本,形成自己的宏偉戰略的目標,提高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反過來促使它們成為更好的國際競爭企業。

鑽石模型的兩個重要影響因素是機遇和政府。機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機會可以影響四大要素發生變化。波特指出,對企業發展而言,形成機會的可能情況大致有幾種:基礎科技的發明創造;傳統技術出現斷層;外因導致生產成本突然提高(如石油危機);金融市場或匯率的重大變化;市場需求的劇增;政府的重大決策;戰爭。

機會是雙向的,它往往在新的競爭者獲得優勢的同時,使原有的競爭者優勢喪失,只有能滿足新需求的廠商才能有發展「機遇」。政府在提高產業的競爭力中起到提供企業所需的資源,創造發展的環境等責任。

從政府對四大要素的影響看,政府對需求的影響主要是政府采購,但是政府采購必須有嚴格的標准,扮演挑剔型的顧客,采購程序要有利於競爭和創新。在形成產業集群方面,政府並不能無中生有,但是可以強化它。政府保護會延緩產業競爭優勢的形成,使企業停留在缺乏競爭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