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正確使用和維護液壓鑽機
正確使用和維護液壓系統是全液壓鑽機使用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全液壓鑽機正常工作、延長使用壽命的重要保證。
3.1液壓系統中安裝油管的注意事項
(1)吸油管不應漏氣,各接頭要緊牢和密封好;
(2)吸油管道上應設置過濾器;
(3)回油管應插入油箱的油麵以下,防止飛濺泡沫和混入空氣;
(4)電磁換向閥內的泄漏油液,必須單獨設回油管,以防止泄漏回油時產生背壓,避免阻礙閥芯運動;
(5)溢流閥回油口不許與液壓泵的入口相接;
(6)全部管路應進行兩次安裝,第一次試裝,第二次正式安裝。試裝後,拆下油管,用20%的硫酸或鹽酸溶液酸洗,再用 10%的蘇打水中和, 最後用溫水清洗,待乾燥後塗油進行二次安裝。注意安裝時不得有砂子和氧化皮等。
3.2 選擇適合的液壓油
液壓油在液壓系統中趁著傳遞壓力、潤滑、冷卻的作用,液 壓油選擇不恰當是液壓系統早期故障和耐久性下降的主要原因。應按隨機使用說明書中規定的牌號選擇液壓油,特殊情況需要使用代用油時,應力求其性能與原牌號性能相同。不同牌號的液壓油不能混合使用,以防液壓油產生化學反應、性能發生變化。深褐色、乳白色、有異味的液壓油是變質油,不能使用。
3.3 定期保養注意事項
(1)250h檢查保養: 檢查濾清器濾網上的附著物,如金屬粉末過多,往往標志著油泵磨損或油缸拉缸。對此,必須確診並採取相應措施後才能開機。如發現濾網損壞、污垢積聚,要及時更換,必要是同時更換液壓油。
(2)500h檢查保養:鑽機運行了500h,不管濾芯狀況如何,均應更換,因為憑肉眼難以察覺濾芯的細小損壞情況,如果長時間高溫作業還應提前更換濾芯。
(3)1000h檢查保養:此時應清洗濾清器、清洗液壓油箱、更換濾芯和液壓油,長期高溫作業換油時間要適當提前。
(4)7000h和10000h檢查維護:此時鑽機液壓系統需由專業人員檢測,進行必要的調整和維修。根據實踐,進口液壓泵、液壓馬達工作10000h後必須大修,否則液壓泵因失修可能損壞,對液壓系統是致命的破壞。
3.4 防止固體雜質混入系統
清潔的液壓油是液壓系統的生命。液壓系統中有許多精密 偶件,有的設阻尼小孔或縫隙等。若固體雜質入侵將造成精密偶件拉傷、油道堵塞等,危及液壓系統安全運行。一般固體雜質入侵途徑有:液壓油不潔;加油工具不潔;加油和維修、保養不慎;液壓元件脫屑等。
㈡ 鑽機液壓系統工作原理是怎樣的
ZDY6000LD型鑽機液壓系統為雙泵開式循環系統,如圖3-14所示,鑽機膠管連接如圖3-15、3-16所示。其工作原理如下:電動機(1)啟動後,Ⅰ泵(3)經吸油濾油器(2)吸入低壓油,輸出的高壓油進入主操縱台液控多路換向閥(5),壓力表(4)指示Ⅰ泵壓力。多路換向閥(5)由四聯組成,左起第一聯控制左側履帶液壓馬達(6)的正轉、反轉和停止;左起第二聯控制右側履帶液壓馬達(7)的正轉、反轉和停止;右起第二聯控制液壓馬達(8)的正轉、反轉和停止;右起第一聯控制給進油缸(9)的前進、後退和停止。四聯閥都處於中位時,Ⅰ泵卸荷,馬達(8)和給進油缸(9)處於浮動狀態,履帶馬達(6)、(7)自行制動。Ⅰ泵回油經冷卻器(10)和回油濾油器(11)回到油箱,壓力表(12)指示回油壓力,其大小反映出回油濾油器的臟污程度。Ⅱ泵(13)經吸油濾油器(14)吸入低壓油,輸出的高壓油至Ⅱ泵分流功能換向閥(15),壓力表(16)指示Ⅱ泵壓力。該閥置於前位,Ⅱ泵高壓油至多路換向閥(17),多路換向閥(17)由九聯組成,右起第一聯控制絞車馬達(18)的正轉、反轉和停止,其餘八聯分別控制八隻穩固調角油缸的伸、縮、停,壓力表(19)指示油液壓力。九聯閥都處於中位時,Ⅱ泵卸荷。Ⅱ泵分流功能轉化閥(15)置於後位,高壓油進入Ⅱ泵油路板(20)。安全溢流閥(21)、溢流調壓閥(22)、減壓閥(23)固裝在油路板(20)上,限定或調節Ⅱ泵給進壓力,鑽進方式換向閥(24)置於中位時,Ⅱ泵卸荷。鑽進方式換向閥(24)置於前位時,為Ⅱ泵溢流給進,適用於鑽進所需的回轉轉矩較大而給進力較小(如復合片鑽進)的工況,此時Ⅱ泵的壓力油全部進入給進迴路,通過調節溢流調壓閥(22)來控制給進壓力的大小,其值由給進壓力表(25)指示。鑽進方式換向閥(24)置於後位,為減壓給進,適用於鑽進所需的回轉轉矩較小而給進力較大的工況。這時卡盤(26)的供油壓力與泵壓(馬達工作壓力)相同,卡盤卡緊力往往稍顯不夠,從而引起鑽桿打滑。為確保卡盤可靠地卡緊鑽桿,將換向閥(24)置於後位,並將溢流調壓閥(22)關閉,使Ⅱ泵的壓力油分為兩路(此操作也是實現採用孔底馬達鑽進時,向抱緊裝置(27)供油使回轉器制動):一路直接進入液壓卡盤,使卡盤的工作壓力(Ⅱ泵的系統壓力)保證卡盤可靠地卡緊鑽桿;另一路經減壓閥進入給進迴路,用減壓閥(23)調節給進壓力的大小。調壓給進方式與減壓給進方式比較,使用前者Ⅱ泵的溢流壓力較低,液壓油發熱較少。Ⅱ泵回油可進入Ⅰ泵回油路,也可以由油路板上的泄油路經冷卻器(30)和回油濾油器(31)直接回到油箱。
圖-14 液壓系統原理圖1—電動機;2—吸油濾油器;3—Ⅰ泵;4—Ⅰ泵系統壓力表;5—主多路換向閥;6—左行走馬達;7—右行走馬達;8—回轉器馬達;9—給進油缸;10—冷卻器;11—主回油濾油器;12—主回油壓力表;13—Ⅱ泵;14—副吸油濾油器;15—Ⅱ泵分流功能換向閥;16—Ⅱ泵系統壓力表;17—副多路換徊閥;18—絞車馬達;19—副多路閥壓力表;20—副油路板;21—安全閥;22—溢流閥;23—減壓閥;24—鑽進方式功能換向閥;25—給進壓力表;26—卡盤;27—換緊裝置;28—精濾油器;29—鑽進操作換向閥;30—冷卻器;31—副回油濾油器;32—主油路板;33—夾轉聯動功能換向閥;34—夾持器;35—起下鑽功能轉換閥;36—液控節流閥;37—截止閥;38—起拔壓力表;39—濾油器;40—截止閥;41—孔底馬達鑽進保護閥
圖3-15 ZDY6000LD型鑽機膠管連接圖Ⅰ
圖3-16 ZDY6000LD型鑽機膠管連接圖Ⅱ油馬達(8)回轉時,回轉油路的一部分高壓油經主油路板(32)中的單向閥組進入液壓卡盤(26),使卡盤自動夾緊。此外,當夾持器聯動功能轉換閥(33)置於聯動位置時(即換向閥後位),驅動油馬達的壓力油還可再分一部分進入夾持器(34)使之松開。利用回轉油馬達、液壓卡盤與夾持器三者之間的這種聯動功能(夾轉聯動),可方便地進行掃孔作業。
液壓卡盤的松開由主油路板(32)中的一組串聯的液控單向閥和節流閥來控制。液壓卡盤工作時回油單向閥關閉,避免壓力油泄漏。當需要液壓卡盤松開時,由來自給進或起拔迴路的壓力控制油打開回油單向閥,使液壓卡盤泄油松開。調整節流閥可控制液壓卡盤的回油(松開)速度,使液壓卡盤與夾持器的開合動作協調(在起下鑽具時,應使其中之一剛剛卡緊另一個就立即松開,鑽具既不會被卡瓦劃傷也不會竄動),當回轉油馬達與液壓卡盤、夾持器處於聯動狀態,夾持器的回油也經過這組閥流回油箱。
起下鑽功能轉換閥(35)為三位四通閥,通過該閥可以改變液壓卡盤、夾持器與給進油缸的聯動方式。起、下鑽時先將聯動轉換閥置於相應位置(即起鑽或下鑽位),然後同向操作給進起拔手把,即可協調地控制液壓卡盤、夾持器的開合動作與給進油缸的前後移動動作,完成起、下鑽作業。當該閥處於中位時,其聯動功能失效。在給進油缸的出油管上串聯一個雙向液控節流閥,用於調節油缸的背壓。在鑽進時調節節流閥(36)可以控制給進速度。在起下鑽具時,適當調節節流閥,可以使夾持器充分張開不損傷鑽桿。
聯動功能轉換閥(33)用於控制卡盤、夾持器與給進油缸、馬達的聯動和分離。聯動功能轉換閥(33)置於下位,卡盤、夾持器與油馬達聯動(夾轉聯動)。聯動功能轉換閥(33)處於上位,夾轉聯動分離,卡盤、夾持器與給進油缸聯動。聯動功能轉換閥(33)置於中位,夾持器油路處於關閉狀態。夾轉聯動功能用於系統壓力較高工況下,此時夾持器供油壓力較高,夾持器開口較充分。在使用夾轉聯動功能時要注意,應在每個鑽進回次結束前,將夾持器與回轉器的聯動功能取消,而轉變為分離狀態,以便夾持器能快速地夾持孔內鑽具。
Ⅰ泵的最高工作壓力出廠時已限定為28MPa,該壓力不可調,各執行元件(油缸、馬達等)最高工作壓力由多路換向閥(5)內的安全閥限定。Ⅱ泵的最高工作壓力由Ⅱ泵油路板上的安全閥(21)控制,限定壓力為21MPa,其值由壓力表(16)顯示。
㈢ 50液壓搖臂鑽可以鎖緊,但按綠色按鈕不能松開,直接按接觸器上是可以松開的,這是哪裡的問題,求大神!
根據你的描述,綠色按鈕按下不松開,更換接觸器還是不行,需要你排查按下綠色按鈕後按鈕是否接通控制電路,另外抓緊與松開功能有一對互鎖保護,無法松開就查看鎖緊接觸器的機械或電器互鎖觸頭是否有問題。
㈣ 鑽機的操作方法
一、安全警示
1)液壓系統額定壓力不得擅自超調。
2)壓力油管不得在漏油、滲油情況下工作。
3)滲漏油液應及時掩埋處理。
4)高壓膠管具有阻燃抗靜電性能,不得隨意更換。
二、操作方法
鑽機各操作手把、手輪的位置如圖3-17所示,各自功能如下所述。
圖3-17 操縱台示意圖
1.操作手把
1)馬達回轉操作手把1———用以改變馬達的轉向。手把向前推,回轉器正轉;手把往後拉,回轉器反轉;手把置於中間位置,回轉器停轉,馬達浮動。
2)給進起拔操作手把3———操作此手把可使回轉器在機身導軌上前進、後退和停止。手把向前推,回轉器前進;手把往後拉,回轉器後退;手把置於中間位置,油缸浮動。
3)起下鑽功能轉換手把5———用以改變卡盤、夾持器與給進油缸的聯動方式。下鑽時,手把推向前位;起鑽時,手把拉向後位;鑽進時,手把置於前位或中位(中位時聯動功能失效)。
4)鑽進操作手把6———操作此手把可使回轉器在機身導軌上前進、後退和停止。手把向前推,回轉器前進;手把往後拉,回轉器後退。
5)夾轉聯動功能轉換手把8———用於控制夾持器的聯動關系。有三個位置:手把前推,夾持器與給進、起拔油缸聯動;手把後拉,夾持器與回轉油馬達聯動;手把置於中位時,夾持器油路關閉。
6)鑽進方式轉換手把10———手把前推,Ⅱ泵的壓力油經鑽進操作閥全部進入給進迴路,調節溢流閥可以調整給進壓力。手把向後拉,Ⅱ泵的壓力油一部分進入卡盤,用於提高卡盤的工作壓力,使卡盤在大轉矩、大給進力的情況下仍能可靠地卡緊鑽桿(此時溢流閥應關閉),另一部分壓力油通過減壓閥進入給進油缸,調節減壓閥可以調整給進壓力的大小。減壓閥手輪順時針旋轉,壓力增大,反時針旋轉,壓力減小。同時,壓力油可經過截止閥進入抱緊裝置使回轉器制動(採用孔底馬達鑽進時使用)。
7)Ⅱ泵分流操作手把14———用以控制Ⅱ泵壓力油的流向。手把前推,壓力油進入穩固調角多路閥;手把後拉,壓力油經Ⅱ泵油路板進入鑽進系統。
8)絞車馬達操作手把16———用來控制絞車馬達的回轉。
9)穩固調角油缸操作手把17———分別控制位於履帶車體四個角位置上的八隻油缸,實現鑽機的穩固和角度調整。
10)鑽機行走操作手把21、23———用以分別控制兩側履帶的前進、後退和停止。手把前推,履帶車體前進;手把後拉,履帶車體後退;回復中位,履帶車體停止並制動。手把一前一後,鑽機轉彎。
11)孔底馬達鑽進限壓手柄24———孔底馬達鑽進中對回轉轉矩進行限定,對孔底馬達鑽進的鑽具進行保護。
2.操作手輪
1)起拔迴路節流調節手輪12———順時針旋轉,過流口增大,背壓減小;逆時針旋轉,過流口減小,背壓增大。
2)溢流給進壓力調節手輪13———順時針旋轉時,給進壓力增加;反時針旋轉時,給進壓力減小,壓力大小由給進壓力表25指示。
3)減壓給進壓力調節手輪15———順時針旋轉時,給進壓力增加;反時針旋轉時,給進壓力減小,壓力大小由給進壓力表25指示。
4)油馬達變數手輪———位於油馬達上,用於改變油馬達排量,調整回轉速度。手輪順時針旋轉排量增大,回轉速度減小;手輪反時針旋轉,馬達排量減小,回轉速度增大。
3.開機前的裝備
1)通過位於油箱蓋上的空氣濾清器濾網向油箱內加註清潔的N46抗磨液壓油,鑽機正常工作後,油麵應在油位指示計的中上部約2/3處。
2)檢查鑽機各部分的緊固件是否牢固。
3)給需要潤滑的部位加註潤滑油或潤滑脂。為保證回轉器減速裝置行星齒輪軸承的潤滑,在初次使用前應通過回轉器後蓋上的變速箱回油口往箱體內注入液壓油,油麵應與回油口的高度相同。
4)操縱台上各手把均置於中位,減壓閥、調壓閥手輪調至壓力最小的位置。馬達變數手輪按需要調節,一般調在中等排量。
5)關閉主操縱台左邊的截止閥(採用孔底馬達鑽進時先打開,通入高壓油後再關閉),打開主操縱台右邊的截止閥。
4.啟動
1)接通電源,試轉電動機,注意其轉向是否與油泵的轉向要求一致。
2)啟動電動機,觀察油泵是否正常運轉(應無異常聲響,操縱台上的回油壓力表應有指示),檢查各部件有無滲漏油現象。
3)使油泵空載運轉3~5min後再進行操作。如油溫過低,空轉時間應加長,待油溫升高至20℃左右時,才可調大排量進行工作。
5.試運轉
1)油馬達正轉、反轉雙向試驗,運轉應平穩、無雜音,最低轉速時系統壓力表讀數不超過4MPa。
2)反復試驗回轉器的前進、後退,以排除給進油缸中的空氣,直到運轉平穩為止,此時系統壓力不應超過2.5MPa。
3)試驗卡盤、夾持器,開閉要靈活,動作要可靠。
4)試驗履帶鑽機車體的前進和後退,確信其運轉平穩,無卡滯現象。
5)在以上各項試運轉過程中,各部分應無漏油現象,如發現應及時排除。
6.車體穩固與機身調角
1)將穩固車體處地面處理平整。
2)調整好車體位置後,操作穩固調角油缸手把,將下面四個油缸桿伸出至底板使履帶不受力。
3)調俯角時,調整油缸使後方下面兩油缸桿伸出長度大於前方下面兩油缸桿伸出長度,利用高度差實現設計傾角;調仰角時,松動機身前後橫梁的夾頭螺釘,用附屬裝置將機身吊起至設計傾角,擰緊夾頭螺釘。
4)伸出上面四隻油缸至頂板穩固好車體,必要時加接伸縮桿。
注意:1)為確保鑽機鑽進時的穩定性,鑽機平台前後應根據實際情況增加必要的輔助支撐,並使輔助支撐頂緊巷道岩煤壁,確保鑽機前後不竄動。
2)每班次開鑽前及長時間連續工作後需檢查穩固油缸,如有松動需重新加壓頂緊。
7.開孔(孔口回轉鑽進)
1)從回轉器後端插入一根鑽桿,穿過卡盤,頂在夾持器端面上(因此時夾持器閉合,不能穿入)。若因卡瓦在回油壓力作用下閉合,鑽桿不能插入卡盤,可關掉電機,待卡盤自動松開,穿過鑽桿後,再重新啟動電機。
2)將起下鑽功能轉換手把和夾轉聯動功能轉換手把推到前位(即「下鑽聯動」、「夾轉聯動分離」位),再向前推給進起拔手把至「給進」位,夾持器自動張開(若夾持器張開不充分,可逆時針旋轉節流閥手輪人為背壓使夾持器張開),即可使鑽桿通過夾持器,將給進起拔手把扳回「中位」。在夾持器前方人工擰上鑽頭。
3)在鑽桿末端接上送水器(水便),開動泥漿泵送入沖洗液,開孔鑽進。
8.鑽進
開動泥漿S泵向孔內送入沖洗液。待孔口見到返水後按如下程序操作:
1)打開夾持器,然後關閉截止閥使夾持器常開,再將給進起拔手把置於中位,將起下鑽功能轉換手把置於前位,即「下鑽聯動」位。
2)扳動馬達回轉手把讓回轉器正向旋轉(切勿反轉)。再通過馬達的變數手輪調整回轉速度,使之達到規定值。
3)給進可以採用溢流給進或減壓給進。
4)待鑽頭接觸孔底岩石後,調節給進壓力緩慢到規定值,開始正常鑽進。
注意:1)在回轉轉矩較小,系統壓力較低時,夾轉聯動狀態下夾持器不能充分打開,卡瓦與鑽桿易發生摩擦,因此從保護鑽桿的角度考慮,盡管這種操作比較簡單,也盡量不要過多使用夾轉聯動功能。操作者應在鑽進時完全打開夾持器(方法有多種)、同時關閉截止閥,而在倒桿時,則要先打開截止閥;
2)在鑽進過程中要隨時注意觀察各壓力表的讀數變化,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
3)鑽機在鑽進過程中,嚴禁在夾持器打開的情況下反轉回轉器,防止發生掉鑽事故;
4)在鑽進過程中必須先回轉,然後再給進,嚴禁相反順序操作。
9.倒桿
1)在一個回次結束時,先減小給進壓力,停止給進,然後停止回轉,打開截止閥,夾持器夾住鑽具。
2)後拉鑽進操作手把退回回轉器(也稱「倒桿」)後,打開夾持器,然後重新開始鑽進(操作同前)。
10.加桿(接長鑽具)
1)減小給進壓力,停止給進和回轉,關閉夾持器,使之夾緊鑽桿。
2)停供沖洗液,卸下送水器。
3)接上加尺鑽桿,接上送水器。
4)退回回轉器,打開夾持器,將夾持器功能轉換手把扳到中位(或關閉截止閥),開始下一回次鑽進。
11.停鑽
1)減小給進壓力,停止給進和回轉。
2)後退回轉器,將鑽具提離孔底一定距離,前推夾持器功能轉換手把(或打開截止閥),使夾持器夾緊鑽桿。
3)停供沖洗液。
12.起鑽
1)停鑽,卸下送水器。
2)將起下鑽轉換手把置於起鑽位置,回轉器馬達排量調到最大。
3)操作給進起拔操作手把,後退回轉器向孔外退出鑽桿,反復向外倒桿,待欲卸的鑽桿接頭處於回轉器和夾持器之間、距夾持器250~300mm時停止倒鑽桿,馬達反轉擰松鑽桿絲扣。
4)操作給進起拔手把和鑽進操作手把,繼續向外倒鑽桿,當已擰松的鑽桿全部退出回轉器主軸後,人工卸下鑽桿。
5)重復上述3)至4)項操作,拉出下一根鑽桿,直到拔出孔內全部鑽桿。
6)在拉出最後一根鑽桿時,仍需在夾持器前方人工卸下鑽頭。
注意:1)卸鑽桿時回轉器不能後退到極限位置,須留70mm以上的空位,使回轉器能在卸扣過程中隨著絲扣的脫開而自動後退,否則會造成鑽機或鑽桿螺紋的損壞。
2)為避免鑽桿螺紋損壞,用回轉器擰松鑽桿即可,剩餘部分仍要人工卸出。
13.下鑽
1)按照開孔的操作,將第一根鑽桿插入回轉器和夾持器,並安裝好鑽頭,將起下鑽轉換手把置於下鑽位置,同時也將鑽進方式轉換手把前推至「溢流給進」位。
2)操作給進起拔手把,回轉器的往復移動將鑽桿送入孔內,反復倒桿,待鑽桿尾端接近回轉器主軸後端面時停止。
3)從回轉器後端人工接上一根新鑽桿。
4)繼續向孔內下鑽,當新擰上的鑽桿接頭移到卡盤和夾持器之間時,回轉器正轉(卡盤自動夾緊)擰緊鑽桿螺紋。
5)重復上述2)至4)項操作,繼續向孔內鑽桿。
注意:孔內有鑽具時,除按規定程序卸鑽桿外,不允許回轉器反轉。
14.孔底馬達定向鑽進
孔底馬達定向鑽進依靠高壓水驅動孔底馬達實現回轉,帶動鑽頭切削煤岩,配合隨鑽測斜(量)等輔助測量技術手段。對鑽孔軌跡進行較精確的定向控制,鑽桿不回轉並且要求可靠定位。
1)加接鑽桿及起下鑽參見回轉鑽進。
2)定向鑽進中主軸制動、卡盤加緊鑽桿、夾持器松開,用Ⅱ泵加壓鑽進。
㈤ 金剛石是最堅硬的物品,液壓機能壓碎它嗎
金剛石俗稱「金剛鑽」。金剛石是我們熟悉的鑽石的原石,它是由碳元素構成的自然元素礦物。晶體多呈八面體、菱形十二面體和立方體,有時也呈聚形。多為無色透明,但若含微量元素也會呈褐、灰、白、黃、藍、綠、紅、紫等不同色調。晶面呈金剛光澤,金剛光澤是天然無色透明礦物中最強的光澤。摩氏硬度為10,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最堅硬礦物。相對密度3.52。性脆,抗磨性好。不導電。導熱性好,室溫下其熱導率是銅的5倍。熔點高達4000℃,空氣中燃燒溫度為850~1000℃。疏水而親油。
㈥ 為什麼液壓機能壓壞鑽石
鑽石只是硬度高,
硬度高的物體都比較脆,
鑽石重擊後會順其解理破碎,
所以,
對於液壓機來說壓碎鑽石是不成問題的。
㈦ 鑽機操作
1.鑽機的校平
用液壓支腿使鑽機穩定,4個支腿牢固地支撐鑽機。如果有必要應使用枕木墊在4個支腿下面。
分別操作4個液壓支腿控制手柄,把鑽機調整到水平位置。
2.立桅桿
(1)立桅桿前,先松開桅桿與雙層滑架上的固定螺母或拔出定位銷軸,使其自由活動。
(2)確保上方沒有電線、樹木或建築物等障礙物。
(3)立桅桿前,還應確認所有油管、接頭和線纜等可自由活動,桅桿升起時不會被絆著。
(4)立桅桿前,將動力頭置於桅桿轉軸的上方處。
(5)向前推立桅桿控制手柄,給起桅桿液壓缸供油,慢慢開始升桅桿。
(6)立桅桿動作應均勻緩慢地進行
避免急劇和不規則開始或停止動作。一旦桅桿開始上升直到桅桿用支撐桿可靠固定前,禁止任何人員在其影響范圍內活動。
(7)桅桿一直持續上升到垂直位置。
當桅桿接近垂直時,立桅桿液壓缸與桅桿的幾何關系超過中心轉折位置,桅桿的移動速度會加快。因此,應減慢速度讓桅桿緩慢地停下來。
(8)操縱雙層滑架液壓缸,使桅桿落在堅實的地面或枕木上。
(9)固定螺母 (或插入定位銷軸)使桅桿與雙層滑架固定。
(10)安裝支撐桿。在沒安裝支撐桿前,切勿操作鑽機,危險。
3.啟動泥漿泵
檢查泥漿泵吸水管是否在良好狀態。吸水過濾器應當清潔無堵塞。啟動泥漿泵,觀察泥漿壓力表、泥漿流量表是否正常。
4.啟動動力頭回轉器
(1)在啟動動力頭旋轉之前,先選擇主軸轉速,用變速器變速手柄選擇需要的擋位。
(2)把鑽具連同岩心管和鑽頭一起下放到距孔底上方大約50cm 處。
(3)操縱動力頭的回轉手柄使鑽機主軸回轉,調節轉速,使之達到顯示屏上期望的轉速值。並且隨著鑽孔加深,必須調節轉速。
5.啟動鑽孔給進
鑽進時施加鑽頭上的力約等於鑽桿質量加液壓缸向下的給進力。
(1)加壓給進
先將主卷揚機浮動控制閥拉出旋轉一下,使主卷揚處於浮動位置。然後將給進操縱手柄放在 「給進」位置,通過加壓調節輪 (單向節流閥)調節動力頭下降速度。
加壓給進時,須將給進速度調節手輪完全打開 (如果有),通過給進壓力調節手輪調節給進壓力,觀察孔底壓力變化達到所需壓力值為止。鑽具自重鑽進時,也需將給進速度調節手輪打開。
(2)鑽具稱重
將給進操縱手柄放在 「提升」位置,通過給進壓力調節手輪調節給進壓力,觀察動力頭由緩慢下降變為停止,此時動力頭處於平衡位置 (再微加壓動力頭上行,微減壓動力頭不動或下行),觀察此時的鑽壓表稱重數值,即可實現鑽具稱重。
(3)減壓鑽進
將給進操縱手柄放在 「提升」位置,通過給進壓力調節手輪調節給進壓力,觀察動力頭由緩慢下降變為停止,此時緩慢松開提升壓力調節手輪,動力頭會下降 (如果動力頭不下降,調節給進壓力手輪,調節給進壓力使其變小,再觀察動力頭是否下降),此時即為減壓鑽進;同時觀察孔底鑽壓表數值,達到鑽進時所需鑽壓值。
6.停止鑽孔
(1)把給進操縱手柄,移到中間位置,停止鑽孔給進。
(2)把鑽機回轉操縱手柄,移到中間位置,停止回轉。
(3)建議在停止鑽孔之後,再沖洗鑽孔5分鍾,盡量帶出岩屑,將孔底清洗干凈。
7.卷揚機
(1)控制卷揚機鋼絲繩下降:
a.緩慢地把控制手柄往前推,液壓馬達驅動捲筒就把鋼絲繩從捲筒上放出。
b.為了增加放繩速度,把控制手柄再往前推。
c.松開控制手柄,彈簧力將使控制手柄回到中間位置,停止鋼絲繩下降。
(2)控制卷揚機鋼絲繩收回:
a.慢慢地把控制手柄往回拉,捲筒開始旋轉。
b.為了增加收繩速度,把控制手柄再往回拉。
c.平穩地停下卷揚機。如果突然停止卷揚機,會引起鑽具急劇震動,岩心管內的岩心會落入孔內。
d.松開控制手柄,彈簧力將使控制手柄回到中間位置,停止收繩。
8.動力頭浮動 (螺紋補償)
(1)在完成一根鑽桿鑽進後,需要旋開螺紋接頭加接鑽桿。旋開螺紋接頭時,要求鑽桿有一軸向位移。動力頭浮動功用是能平衡鑽桿的質量,並且防止鑽具質量載入在螺紋上。
(2)卸開鑽桿時,控制手柄往後推,使給進液壓缸向上移動。
(3)連接鑽桿時,控制手柄往回拉,使給進液壓缸向下移動。連接鑽桿時,為了保證螺紋正確嚙合,先用手動鉗子把鑽桿旋轉一整圈,然後再用動力頭回轉完成餘下的連接。
㈧ 液壓機泄壓閥打不開怎麼辦
泄壓閥擰不動,是因為泄壓閥裡面氣壓太強。所以擰不動。
一般情況下泄壓閥是由一隻電磁閥啟閉壓力油控制泄壓與否的,那你首先檢查在泄壓那個動作時液控口有沒有壓力油,如果沒有,那檢查一下電磁閥是否正常,如果有壓力油。
那麼或就是泄壓閥的故障了泄壓閥有個小把柄,板起來就可以放氣放水了。泄壓閥是裝在電熱水器進水口處,防止壓力過大損壞熱水器,壓力過大時會自動泄壓,泄壓閥有止回功能。
可防止斷水時熱水器中的水倒流出來。,熱水器正常運作中不要將泄壓閥作為普通放水閥使用,以免損壞造成人身安全。
泄壓閥作用
釋放壓力閥在系統中起安全保護作用。當系統壓力超過規定值時,安全閥打開,將系統中的一部分氣體/流體排入大氣/管道外,使系統壓力不超過允許值,從而保證系統不因壓力過高而發生事故。釋放壓力閥又稱安全閥、溢流閥。
或泄壓閥,但是它和溢流閥又有一些區別。釋放壓力閥有幾種典型結構形式:其中活塞式釋放壓力閥,閥芯是一平板,氣源壓力作用在活塞上。
當壓力超過由彈簧力確定的安全值時,活塞被頂開,一部分壓縮空氣即從閥口排入大氣當氣源壓力低於安全值時,彈簧驅動活塞下移,關閉閥口,此閥密封面要干凈。
㈨ 鑽床液壓泵壓力怎麼調
打開液壓站壓力表閥門,擰動減壓閥。有些減壓閥是和油泵一體的,上面有個螺絲,看著壓力表讀數調一下就可以。調完關閉壓力表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