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鑽石礦藏 » 鑽石和水晶合成是怎麼回事
擴展閱讀
如何做個公司人力資源 2025-07-27 04:56:18
食用石油有什麼用 2025-07-27 04:42:10
美容工具單品怎麼填 2025-07-27 04:40:11

鑽石和水晶合成是怎麼回事

發布時間: 2022-08-08 15:52:16

『壹』 水晶是怎麼形成

水晶主要成份 水晶最主要的成份就是「二氧化硅」(sio2),「硅」(silica)也是佔地球地殼組成成份約65% 以上的最最主要的礦物;其中,還含有各種微量的金屬,所以會造成各種不同顏色的水晶;而水晶也會廣泛的和自然界中的各種礦物「共生」在一起,如雲母、長石、方解石、電氣石、金紅石、花崗岩等等。 水晶是怎樣形成的----「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振盪風雷擊」水晶生長在偉晶岩礦床和熱液礦床上,當然更多的是產在熱液礦床中。我們知道,在地球的深部有大量處於熔融狀態的岩漿。當受到地質構造活動影響時,岩漿上升,湧入地球表層----地殼,在這一過程中,由於溫度、壓力等條件的改變,便從岩漿中分液出含二氧化硅的熱水溶液。 隨著濃度、成分等的不斷變化,溶液處於飽和或過飽和的狀態,在一定的構造空間(晶洞)和合適的熱力學條件下,二氧化硅便在溶液中自發生成晶芽。或在一定的圍岩條件下發芽。一般說來,熔岩冷卻凝固得越慢,所產生的晶體也就越大。 水晶的科學根據及原理----科學證明,天然水晶具有壓電性(Piezoelectricity),而且天然水晶平均每秒可以釋放出八百萬次的震盪,這之間蘊藏著強大且豐沛的能量,並且,天然水晶經過地球動輒千萬年以上的粹煉,長期與大自然間共振及互動,其正向磁場隱藏著巨大且無限的能量波。對於長期暴露在負向磁場的我們,佩戴天然水晶有助於將自身的能量頻率轉為更強大的正向磁場並且釋放,進而影響到我們平常的生活、工作交友或學業的表現。 水晶為物理上、化學上均為甚安定之材料,其壓電性性質(Piezoelectricity)及強彈性性質使其機械振動表現於電氣上時,有高Q值、低動率、高敏銳性、高穩定性等優良頻率特徵。因此凡是要求高度精密,穩定頻率之振盪器、濾波器皆須用水晶作為振盪材料。其用途如頻率合成、計數、導航、導向、傳真、計算機、通信、計時……等其在國防軍事上的用途,更見其重要性。 水晶Rock Crystal Quartz的最主要元素是SiO2(二氧化硅),即是Quartz(石英),我們通常把透明的石英稱為水晶,其實他們是相同元素的。石英的化學成分就是二氧化硅SiO2,屬六方晶系,硬度為摩氏7級,比重為2.66,折光率為1.54—1.55,雙折射率為0.0009具玻璃光澤(玻璃則無雙折射率)。而常見石英多為塊狀體,但是偶爾也會有具良好且透明的結晶。各種水晶含有不同的微量金屬,使各種水晶擁有其獨特的顏色,紫水晶含少量鐵、黃水晶含少量金砂石、粉晶含少量鈦。而SiO2(二氧化硅)一般分為兩種----低溫石英及高溫石英。水晶的生長溫度約在550-600°C間,在550-573°C之間生成的屬於低溫石英,常見的水晶即屬此類,其水晶簇柱是六角柱體(六方晶系);573-600°C之間生成的屬於高溫石英,瑪瑙就是常見的高溫石英。 水晶的分析----水晶頻率平均每一秒釋放出八百萬次的震盪,古時人們已知道水晶充滿能量,但過去科學不發達,未能以科學方法研究水晶,到了近代兩世紀,科學起飛,人們逐漸發現水晶的物理性。在十九世紀末,科學家已發現石英具有壓電性(Piezoelectricity),於石英一端施壓,另一端會釋出電荷。到上世紀二十年代,科學家又發現石英有振盪(Frequency)現象,當水晶通電時,水晶會膨脹,截斷電流時便收縮到原來大小;不斷快速地重復供電、停電,水晶則不斷的高速脹縮振盪,而振盪的頻率卻極為穩定。因為振盪頻率高速而穩定,所以水晶便被製成晶元,是電器零件不可缺少的原材料。而經過許多專家學者多年對水晶的深入研究,水晶被確定有五大功能:聚焦折射、儲存資料、傳遞訊息、能量轉換、能量擴大。 ①聚焦折射 Focus 古時人類已發現水晶的聚焦功能,也可把光線折射,通過水晶這特點可造出凸透鏡、凹透鏡等。於強大、高度平行,精密者可運用於眼科手術,巨大者可運用在如[星戰計劃]中摧毀來襲的飛彈等等。 ②儲存資料 Storage 當有訊息通過水晶,這信息會被水晶記錄下來,計算機記憶體里的晶元正是有此功能。到了近代所製造出的光譜儀的鏡片、棱鏡等。壓電上的水晶會帶正、負不同的電荷,這也是計算機二進制中的0與1一,沒錯,這就是計算機的基礎。一直發展到今天,這種儲存記憶的容量驚人,可以將大英網路全書全部資料輸入在比橡皮擦更小的體積內。 ③傳遞訊息 Transfer 很多電器中的信息傳遞也要靠晶元,因為水晶振盪的頻率穩定,用來傳遞記號誤差很少。由於水晶晶元的振盪極精準,且極有規律,除了可用來作電子表的時間控制外,還可以執行計算機的精密計算更可用來作計算機間鉅大訊息的傳輸。 ④能量轉換 Transform 水晶可把不同的能量轉換成其它能源,例如把電能轉成光能、熱能、聲能、磁能,又可把這些能源轉成電能。太陽能轉成電能便需靠集熱晶元。可將能源型態使之轉換,比如太陽集熱晶元,可將光變電、電變磁等等,聲、光、電、熱、磁都是能源,能源不滅,只是轉換至不同的狀態,而水晶則是最佳媒人。 ⑤能量擴大 Amplify 能源通過水晶能夠增強而頻率不變,例如用擴音器時,電流通過石英轉換成聲能後(即能源轉換),再增強聲浪(能量擴大),而且不會有走音情況出現(頻率不變)。可將同頻率的電子訊號同頻擴大,像收音面里的晶體會接收空氣中的電波,並將以擴大再轉換出來,就是人們耳朵聽到的聲波。而這之間的倍數何止千萬倍。 在介紹過水晶的科學分析及驗證之後,我們來看看水晶的分類,水晶的分類是五花八門,通常可以大致分為三類: ①Crystalline Varieties (顯晶類) 平時我們觀賞到由多條六角形水晶柱(六方晶系)生成一簇的水晶簇,便是屬於Crystalline Varieties顯晶類,如白水晶、紫水晶、黃水晶、粉晶、發晶、虎眼石等皆屬此類。 ②Crypto crystalline Varieties (隱晶類) 隱晶類水晶外觀是一塊塊的,不是成六角水晶簇狀,但他們卻也是屬六方晶系的。但我們不能以肉眼觀察到他們的六角形結晶,因為結晶的體積極為細小,需以顯微鏡協助下才能看到六角開結晶。而此在水晶非常平滑,因為結晶之間有「水化硅石」填補,瑪瑙便屬於此類。 ③Special Varieties (特別類) 這類水晶和一般水晶分別很大,難以歸為顯晶類或隱晶類,所以歸為特別類,例如結晶古怪嶙峋的Skeeton Crystal(骨幹水晶)、水晶內的山水星像圖案的Phantom Crystal(幻影水晶)等皆歸納為此類。 天然水晶和人造水晶的區別----天然水晶遍布全世界,多產自巴西及烏拉圭等南美地區,亦有產自青藏高原,他們生長在地底或洞穴深處,氣壓需要約地面氣壓的2至3倍,並且要有含飽和二氧化硅的地下水源源不絕供應,溫度需在500-600°C間,經過數萬百年甚至過千萬年的時間,二氧化硅便結成水晶,等待人們去勘探發掘,這是天然水晶昂貴的原因。但現在科技發達,而且對水晶的需求量又更加的與日俱增。所以,我們就在工廠中模模擬石英的生長環境,大量生產水晶切割成晶元,以滿足工業用途,這就是人造水晶,俗稱養晶。在工廠生產的水晶生長速度相當驚人,可達到每天0.8mm,一般工業用途的3cm厚石英,大約38日便可生成,所以價值遠不及天然水晶。人造水晶價值偏低,生長速度快,一塊要磨成水晶球的石英,不用半年便能生成,而其他水晶鏈子生長時間則更短,但天然水晶卻要用上數千萬年的時間。天然水晶在大自然中吸收了數千萬年能量,這是人造水晶絕對不可比擬的,我們常常帶水晶可以改變自身的能量及磁場。 天然水晶、再生水晶與工藝水晶---- 天然水晶是在自然條件下形成的。 再生水晶是一種單晶體,亦稱合成水晶、壓電水晶。再生水晶是採用:水熱結晶法「模仿天然水晶的生長過程」,把天然硅礦石和一些化學物質放在高壓釜內,經過1-3個月時間(對不同晶體而言)逐漸培養而成。它在化學成分、分子結構、光學性能、機械、電氣性質方面與天然水晶完全相同,而雙折射及偏振性等方面,再生水晶比天然水晶更純凈,色澤性更好。經過加工(割、磨、拋)後得到各種形狀的顆粒晶瑩透亮,光彩奪目,並且耐磨,耐腐蝕。 工藝水晶又叫仿水晶,是由加鉛玻璃或稀土玻璃為主要材料,無雜質、透明度較好。

『貳』 水晶、鑽石是如何產生的

在茹毛飲血的年代,一位先民在岩洞的石壁上,無意中發現了一層晶瑩的石

頭。這些石頭在熊熊烈火映照下,閃耀璀璨的光彩。他敲下了這種石頭,並小心地

打磨成石斧、刮刀、箭頭乃至頸飾。40萬年後,這位先民在周口店被人們發現,他

身邊依然保留著這種晶瑩的石頭做成的器具。這種石頭,後來就稱之為水晶。

以狹義水晶-----白水晶的形成為例,探求一下水晶形成的奧秘。

幾千萬年以前,由於火山爆發,地球內部的岩漿從地心向地表活動,大部分岩

漿流出地面後成為黑色的火山石。而另一部分岩漿在地質的作用下形成了各種寶

石。一些含有二氧化硅的岩漿在地下向四方伸展,大部分在泥土和岩石的壓迫下冷

卻凝固,變成了今天我們所見的石英石;一些熔岩未能來得及結晶,迅速冷卻形成

了黑曜石;一部分含有二氧化硅凝膠和碳酸氫鈣混合物的岩漿冷卻凝固後,由於被

地下水溶解並由岩洞中一滴滴滲出,日積月累逐漸形成石筍、鍾乳石或其變種蛋白

石;少部分二氧化硅岩漿的膠體沿著泥土空洞一層一層地沉澱固結,凝聚成了瑪

瑙;還有極少部分二氧化硅岩漿在泥土和岩石的空穴中與空氣接觸,慢慢地在空穴

壁上凝結成一支支的晶體,就形成了今天的水晶,而空穴就形成了所謂的「水晶

洞」。這些「水晶洞」在外面看就如同普通石頭,但切割開後就會發現裡面洞穴的

壁上凝結著一支支如手指大小、六角柱形的水晶(當然有的水晶可以長達幾尺。中

國地質博物館就收藏著一塊重達3500千克的水晶王)。

狹義水晶從成分上講實際上是一種石英石的結晶體。二氧化硅結晶完美時是狹

義的水晶,二氧化硅膠化脫水後是瑪瑙,二氧化硅含水的膠體凝固後就形成蛋白

石,二氧化硅晶粒小於幾微米時形成玉髓、燧石、次生石英岩。

與一般石英相比,水晶形成的條件更苛刻,首先要有充裕的生長空間;其次要

有提供物質的熱液,即富含二氧化硅的熱液;第三要有較高的溫度、壓力;第四要

有生長時間。具備這四個條件才可生成水晶。自然界中,發育的節理裂隙及斷層是

水晶生長的良好空間。多數水晶都以脈狀產出,分布於花崗岩、正常岩及其外圍的

石英岩、石英長石砂岩、千枚岩及片岩等岩石中,並受構造裂隙控制,以充填方式

形成。如果岩石發育或變質作用強烈,就可以提供充足的熱液。而這種熱液本身就

具備較好的溫度與壓力為水晶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最後所需的生長時間更易

獲得。上億年的地球並不缺乏具備這些條件,這也使水晶礦目前遍布世界各地。

水晶有多種顏色,如紫水晶、白水晶、茶水晶、煙水晶、黑水晶、和無色水晶等。

並不是每塊水晶都是完美的,在生長的過程中它有可能受到周圍鐵、鋁等大量

物質的影響,結果就出現了色澤上的變化。鋁會使水晶變成煙灰色,這樣的水晶被

稱為「煙水晶」;鐵會使水晶變成暗紅色,這樣的水晶被稱為「玫瑰水晶」,除此

之外高強度的輻射也會影響水晶的生長和色澤。只在沒有射線和其他追蹤元素的地

方,才有可能長出百分百純凈透明的水晶。

由於受熱液溫度的差別和混生礦物的不均勻分布,在同一塊水晶晶體上經常也

存在著多種色彩。如五顏六色的包體水晶。紫色和白色混生的一塊晶體、各種色彩

的發絲水晶等。這些水晶在陽光的照射下,通常金光四射、閃閃耀眼,呈現「精光

射大地,寶氣吐彩霞」的壯觀景象。

因地殼是在不斷運動的,不是所有的形成條件都恆等不變,地動山搖、溫度的

改變、熱液的缺失都會影響水晶的生成,至少會影響水晶的品質和大小。我們眼前

的一塊塊絢麗多彩的水晶,實在是匯聚了天地之精華。其實所有能成為寶石的礦物

晶體,又何嘗不是如此,這也是自古以來人們喜愛寶石的原因之一。

『叄』 鑽石、水晶、珍珠都是怎麼形成的拜託了各位 謝謝

現代科學技術 、手段為探索鑽石的形成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鑽石是世界上最堅硬的、成份最簡單的寶石,它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具立方結構的天然晶體。其成份與我們常見的煤、鉛筆芯及糖的成份其本相同,碳元素在較高的溫度、壓力下,結晶形成石墨(黑色),而在高溫、極高氣壓及還原環境(通常來說就是一種缺氧的環境)中則結晶為珍貴的鑽石(白色)。為了便於理解鑽石的起源,先看一看含有鑽石的原岩。 自從鑽石在印度被發現以來,我們不斷聽到人們在河邊、河灘上撿到鑽石的故事,這是由於位於河流上游某處含有鑽石的原岩,被風化、破碎後,鑽石隨水流被帶到下游地帶,比重大的鑽石被埋在沙礫中。鑽石的原岩是什麼?1870年人們在南非的一個農場的黃土中挖出了鑽石,此後鑽石的開掘由河床轉移到黃土中,黃土下面就是堅硬的深藍色岩石,它就是鑽石原岩——金伯利岩(kimberlite)。什麼是金伯利岩?金伯利岩是一種形成於地球深部、含有大量碳酸氣等揮發性成份的偏鹼性超基性火山岩,這種岩石中常常含有來自地球深部的橄欖岩、榴輝岩碎片,主要礦物成份包括橄欖石、金雲母、碳酸鹽、輝石、石榴石等。研究表明,金伯利岩漿形成於地球深部150公里以下。由於這種岩石首先在南非金伯利被發現,故以該地名來命名。 另一種含有鑽石的原岩稱鉀鎂煌斑岩(lamproite),它是一種過鹼性鎂質火山岩,主要由白榴石、火山玻璃形成,可含輝石、橄欖石等礦物,典型產地為澳大利亞西部阿蓋爾(Argyle)。 科學家們經過對來自世界不同礦山鑽石及其中原生包裹體礦物的研究發現,鑽石的形成條件一般為壓力在4.5-6.0Gpa(相當於150-200km的深度),溫度為1100-1500攝氏度。雖然理論上說,鑽石可形成於地球歷史的各個時期/階段,而目前所開採的礦山中,大部分鑽石主要形成於33億年前以及12-17億年這兩個時期。如南非的一些鑽石年齡為45億左右,表明這些鑽石在地球誕生後不久便已開始在地球深部結晶,鑽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寶石。鑽石的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這從鑽石主要出產於地球上古老的穩定大陸地區可以證實。另外,地外星體對地球的撞擊,產生瞬間的高溫、高壓,也可形成鑽石,如1988年前蘇聯科學院報道在隕石中發現了鑽石,但這種作用形成的鑽石並無經濟價值。 稀少的鑽石主要出現於兩類岩石中,一類是橄欖岩類,一類是榴輝岩類,但僅前者具有經濟意義。含鑽石的橄欖岩,目前為止發現有兩種類型:金伯利岩(kimberlite)(名字源於南非得一地名——金伯利)和鉀鎂煌斑岩(lamproite),這兩中岩石均是由火山爆發作用產生的,形成於地球深處的岩石由火山活動被帶到地表或地球淺部,這種岩漿多以岩管狀產出,因此俗稱「管礦」(即原生礦)。含鑽石的金伯利岩或鉀鎂煌斑岩出露在地表,經過風吹雨打等地球外營力作用而風化、破碎,在水流沖刷下,破碎的原岩連同鑽是被帶到河床,甚至海岸地帶乘積下來,形成沖積砂礦床(或次生礦床)。 水晶在礦物學中稱為「石英」,是屬於所有「石英」家族的礦種之一,石英家族的礦種另有「瑪瑙」又稱為「玉髓」、「貓光石英」又稱為「虎眼石」,其化學成分都是「二氧化矽」,水晶是等於石英,但石英不等於只是水晶,石英家族的「瑪瑙、貓光石英」也不是「水晶」,請讀者不要搞錯,同時也沒有純透明的藍色或綠色的水晶,只有綠發晶或極少出現的藍發晶! 遠在地球的地質生成時代,地球表殼幾乎都是「無水矽酸」的化學物質,是一種如似膠水黏稠狀的無色物質,經地殼高溫高壓,使「無水矽酸」中的「二氧化矽」含量達到超飽和。隨著地幔岩漿物質在侵入活動中沿著地殼薄弱處的上升,加之溫度的逐漸降低,岩漿中的SO2(即石英),在有充裕的生長空間中慢慢的冷卻形成石英晶體就是水晶了。 水晶的生長空間主要有四個:首先要有提供物質的熱液,即富含二氧化硅的熱液;其二要有較高的溫度(550-600℃之間);第三較大的壓力(大氣壓力的2~3倍);第四須有生長時間(至少一萬年以上)。具備這四個條件才可生成水晶。所以您目前所擁有的天然水晶,無論美醜大小都是來自地球冰河時期之前所結晶的大地產物,距今都有億萬年的歷史。 由於其中含有各種微量的金屬,故而會造成各種不同顏色的水晶。例如:白水晶(透明無色水晶)、乳白水晶、紫水晶、黃水晶、粉紅水晶、茶水晶(煙水晶、墨水晶)、各色發晶(綠發晶、紅發晶、金發晶、黑發晶、鈦晶……等等)、各色異象幽靈水晶(紅幽靈水晶、白幽靈水晶、綠幽靈水晶……等等)、紅兔毛水晶、黃兔毛水晶、幻影水晶……等等。水晶的生長環境多在地下、岩洞中,形成條件要比一般石英苛刻,但只要有滿足它形成的條件,晶體可以長的非常大。 珍珠是華貴的裝飾品,又是名貴的中葯材,經濟價值高,養珠業常有「金庫」之稱,因此發展養珠業大有前景。珍珠是利用蚌類的培育而成的。蚌類屬軟體動物門,瓣鰓綱,種類繁多,資源豐富、養珠業常選用帆蚌、褶紋冠蚌和珍珠蚌等品種養殖。 蚌殼內,有2片包住蚌的軟體,稱為外套膜,受到刺激時,就會快速地分裂增殖,逐漸包圍刺激源,形成完整的珍珠囊,並以刺激源為中心,一層復一層地分泌珍珠質,最後形成珍珠。天然的珍珠是由小砂粒,蟲卵等異物偶然侵入殼內,外套膜的表皮細胞裂殖形成珍珠囊,包圍異物,分泌珍珠質而形成有核珍珠。

『肆』 鑽石和水晶,有什麼不同

1.最大的區別就是二者的硬度不同 ,在已知的天然產出物中,鑽石的硬度是最高的,莫氏硬度達10,而水晶的莫氏硬度為7。所以二者進行刻劃,有劃痕的為水晶。
2.成分不同,水晶的主要成分為SiO2,而鑽石的主要成分為C。
3.光澤不同,水晶的光澤為玻璃光澤,斷口處為油脂光澤,而鑽石的光澤為金剛光澤。
4.折射率不同,水晶的折射率為1.54左右,而鑽石的為2.42左右。
5.鑽石為均質體,各個方向的折射一樣,而水晶為有兩個方向的不同的折射率。
主要的不同就這些。肉眼鑒定,一看硬度,二看光澤。當然用寶石的鑒定儀器,非常簡單了,二色鏡或硬度儀都可很容易鑒定出來。
具體到值錢,大概或許可能一般來說,是鑽石,這個就不用多說了。
至於區分天然的還是人造的,這個比較難了,需專門的寶石鑒定機構才能定出,因為有的人造寶石和天然的幾乎沒什麼區別。只不過在自然界中的產量不同罷了。

水晶是石英家族的成員,是最常見的礦物質之一。通常形成於火成岩、變質岩和沉積岩中,化學式Sio2,莫氏硬度為7,晶體端部呈菱面六面體柱形或角錐形,晶面通常有條紋與玻璃光澤,內含物豐富。一般來說,水晶以顏色愈純、愈光亮、凈度和折射率愈高其價值就愈高。
鑽石的主要成分是碳(C), 含C量96%-99.9%。即使很純凈的鑽石也含有0.001%的雜質。鑽石中的雜質組分有Si、Al、Ca、Mg、Mn、Ti、Cr、N 等。 除 N 以外,其餘雜質通常都以礦物包裹體形式存在,鑽石中常含有磁鐵礦、鈦鐵礦、鎂鋁榴石、鉻透輝石、橄欖石、石墨等礦物包裹體。
首先,鑽石是已知的硬度最高的寶石之一,所以,可以單憑著用鑽石能刻劃動剛玉這一點,就知道了.
油性試驗:
用一支油基墨水的特製筆或圓珠筆,在鑽石的檯面劃一條線,則會留下一條不間斷直線。而其他的仿製品不具有親油性,在劃線處留下斷續的點線。
水滴試驗:
在鑽石上水珠將很長時間保持球形,而仿製品上的水滴則會在相對短的時間內散開。
哈氣試驗:
在鑽石上哈口氣,如鑽石上的水氣立即消失為真鑽石;若水氣在鑽石上停留幾秒鍾後才消失則為假鑽石。
感覺試驗:
在室溫下用舌頭接觸鑽石及其仿製品時,鑽石比仿製品要涼得多
鑒定它有個非常簡單的好辦法,就是把它放在一張有線 的紙上,倒放,檯面向下,透過它能不能看到線,如果能就是仿鑽了,天然鑽石是看不到的.這個方法很簡單的.
用"鑽石筆(也叫導熱儀)"來分辨,這樣更簡單科學.
至於水晶和玻璃的區別,水晶是非均質體,而玻璃是均質體,只要用一個簡易的雙偏光鏡就可以有效區別了.
但是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用玻璃來仿製水晶,更多的是合成水晶,區分合成水晶和天然水晶的辦法是:
合成水晶有"晶核(一種片狀的縱向包體)"而天然水晶則沒有.
此外,合成水晶的顏色均一,包體種類單調也是與天然水晶相區別的辦法.

您的滿意採納是對我最大的鼓勵與支持

『伍』 水晶是怎樣形成的,和其成分。火山噴發後為什麼會有鑽石形成

水晶是一種無色透明的石英結晶體礦物。它的主要化學
是二氧化硅,當二氧化硅結晶完美時就是水晶;二氧化硅膠化脫水後就是瑪瑙;二氧化硅含水的膠體凝固後就成為蛋白石;二氧化硅晶粒小於幾微米時,就組成玉髓、燧石、次生石英岩。
鑽石是在高溫高壓的條件下,才能形成的,故而由於火山噴發時,沒有這個條件,所以鑽石不是在火山噴發時形成的.
但是,因為鑽石形成後,會隨著岩漿被帶到火山管道中,當岩漿冷凝後,就形成了含有鑽石的金伯利岩,所以,當火山噴發時,含有鑽石的母岩會被帶出來,而由於水流憨筏封禾莩鼓鳳態脯卡的作用,鑽石的母岩會破碎,而形成鑽石的沉積沙礦,而這些沙礦通常在火山活動的范圍內,因此就會形成鑽石是火山噴發是形成的這一假象。

『陸』 水晶與鑽石的區別

水晶和鑽石是不同的。他們的分子結構不同,所有硬度也不同,對光的折射也不一樣,在光的照射下,鑽石會更亮。而且水晶和鑽石的價格也有很大的差別。

『柒』 鑽石與水晶的區別

水晶是石英家族的成員,是最常見的礦物質之一。通常形成於火成岩、變質岩和沉積岩中,化學式Sio2,莫氏硬度為7,晶體端部呈菱面六面體柱形或角錐形,晶面通常有條紋與玻璃光澤,內含物豐富。一般來說,水晶以顏色愈純、愈光亮、凈度和折射率愈高其價值就愈高。
鑽石的主要成分是碳(C), 含C量96%-99.9%。即使很純凈的鑽石也含有0.001%的雜質。鑽石中的雜質組分有Si、Al、Ca、Mg、Mn、Ti、Cr、N 等。 除 N 以外,其餘雜質通常都以礦物包裹體形式存在,鑽石中常含有磁鐵礦、鈦鐵礦、鎂鋁榴石、鉻透輝石、橄欖石、石墨等礦物包裹體。
首先,鑽石是已知的硬度最高的寶石之一,所以,可以單憑著用鑽石能刻劃動剛玉這一點,就知道了.
油性試驗:用一支油基墨水的特製筆或圓珠筆,在鑽石的檯面劃一條線,則會留下一條不間斷直線。而其他的仿製品不具有親油性,在劃線處留下斷續的點線。

水滴試驗:在鑽石上水珠將很長時間保持球形,而仿製品上的水滴則會在相對短的時間內散開。

哈氣試驗:在鑽石上哈口氣,如鑽石上的水氣立即消失為真鑽石;若水氣在鑽石上停留幾秒鍾後才消失則為假鑽石。

感覺試驗:在室溫下用舌頭接觸鑽石及其仿製品時,鑽石比仿製品要涼得多

鑒定它有個非常簡單的好辦法,就是把它放在一張有線 的紙上,倒放,檯面向下,透過它能不能看到線,如果能就是仿鑽了,天然鑽石是看不到的.這個方法很簡單的.
用"鑽石筆(也叫導熱儀)"來分辨,這樣更簡單科學.
至於水晶和玻璃的區別,水晶是非均質體,而玻璃是均質體,只要用一個簡易的雙偏光鏡就可以有效區別了.
但是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用玻璃來仿製水晶,更多的是合成水晶,區分合成水晶和天然水晶的辦法是:
合成水晶有"晶核(一種片狀的縱向包體)"而天然水晶則沒有.
此外,合成水晶的顏色均一,包體種類單調也是與天然水晶相區別的辦法.

『捌』 人造水晶,合成水晶,天然水晶的區別

您好!我來回答。人造水晶,合成水晶,壓電水晶,養晶,琉璃水晶,概括起來都是人造水晶,清楚的講都是玻璃,或者說特殊的玻璃,它的唯一功效是能打扮您。周大福有賣水晶瑪瑙這個就出乎我的意料了,周大福是賣黃金等貴金屬的,還有賣白玉、翡翠玉和鑽石的,估計也會有碧璽。但卻使有賣水晶、瑪瑙和碧璽,建議你不能在這種地方買,世界最大的水晶品牌,施華洛世奇賣的水晶就是人造的,並且比小店的天然水晶要貴上十幾倍。我是加工生產天然水晶的,不要求你跟我購,我憑經驗告訴你,你在當地找到飾品批發市場,或珠寶批發市場,或小商品市場,然後慢慢找,找到了,慢慢講價,我想你會購到又真又便宜的水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