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鑽石礦藏 » 鑽石最後變成了什麼樣子
擴展閱讀
脂肪粒怎麼去除工具 2025-07-21 00:56:32
衛生間抽紙盒算什麼費用 2025-07-21 00:53:57

鑽石最後變成了什麼樣子

發布時間: 2022-08-04 20:07:41

❶ 鑽石加熱會變成什麽

鑽石在相當高的溫度下會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實驗證明鑽石在大氣中的燃燒溫度為850--1000℃,在純氧中燃燒溫度為720--800℃。在缺氧情況下加熱到2000--3000℃時,鑽石會變成石墨。無色鑽石晶體燃燒時幾乎不產生灰燼(含量為0.02—0.05),其主要元素碳均變成二氧化碳氣體了,鑽石不溶於氫氟酸、鹽酸、硫酸、硝酸和王水。

❷ 鑽石形成的過程

鑽石一般是通過火山爆發形成的,被岩漿帶到地球的表面。岩漿在上升過程中同時也會把一些相關的礦物擄獲到地球表面。這些將是用來尋找鑽石的的礦物,在同一土壤范圍內,指示性礦物越多,找到鑽石的機會就越大。

欣賞一顆鑽石時,你看到的是久遠的歷史。鑽石形成於很久很久以前地層的深處。如南非的一些鑽石年齡為45億左右,表明這些鑽石在地球誕生後不久便已開始在地球深部結晶,鑽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寶石。鑽石的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這從鑽石主要出產於地球上古老的穩定大陸地區可以證實。另外,地外星體對地球的撞擊,產生瞬間的高溫、高壓,也可形成鑽石。

經研究表明:地表以下100多分里處富含碳元素的礦層,在巨大的壓力和大約1200攝氏度的環境下形成的鑽石。絕大多數鑽石的形成年代都在20億到30億年前,這種「煉獄」般的過程使分子的排列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烏黑的碳塊變成令人驚異的透明鑽石晶體,在鑽石形成的過程中,有時會有其它的元素混進來,這就使天然鑽石有多種顏色:從粉紅到鮮紅,從淡黃到天藍。

火山爆發時形成的「上沖管道」是鑽石聚集地。一般情況下,鑽石開采礦是環繞這些管道修建的。管道的中間是鑽石最密集的地方,離得越遠鑽石就越少。往往這些管狀是成束出現的。但是,一些管狀中基本上沒有鑽石,地質學家們到目前為止也還沒有解開這個謎。
稀少的鑽石主要出現於兩類岩石中,一類是橄欖岩類,一類是榴輝岩類,但僅前者具有經濟意義。含鑽石的橄欖岩,目前為止發現有兩種類型:金伯利岩(kimberlite)(名字源於南非得一地名——金伯利)和鉀鎂煌斑岩(lamproite),這兩中岩石均是由火山爆發作用產生的,形成於地球深處的岩石由火山活動被帶到地表或地球淺部,這種岩漿多以岩管狀產出,因此俗稱「管礦」(即原生礦)。

大自然的腐蝕有時會風蝕這些管道。溪流、江河等會順勢把鑽石帶到河床或岸邊。含鑽石的金伯利岩或鉀鎂煌斑岩出露在地表,經過風吹雨打等地球外營力作用而風化、破碎,在水流沖刷下,破碎的原岩連同鑽是被帶到河床,甚至海岸地帶乘積下來,形成沖積砂礦床(或次生礦床)。 這是鑽石存在的第二種形式,也是相當有價值的。可是對采礦者來說,它的吸引力遠遠沒有第一種大。

鑽石是大自然賜予人類最美麗的也是最昂貴的 物質和財富。人類文明雖有幾千年的歷史,但人們發現和初步認識鑽石卻只有幾百年,而真正揭開鑽石內部奧秘的時間則更短。在此之前,伴隨它的只是神話般的傳說,具有宗教色 彩的崇拜和畏懼,同時又把它視為勇敢、權力、地位和尊貴的象徵。如今,鑽石再也不是那麼神秘莫測,更不是只有皇室貴族才能享用的珍品。它已成為百姓們都可擁有、佩戴的大眾寶石。鑽石的文化源遠流長,今天人們更多地把它看成是愛情和忠貞的象徵。
藏於如此大的地下深處達億萬年之久的鑽石晶體要重見天日,得有助於火山噴發,熔岩流將含有鑽石的岩漿帶入至地球近地表處,或長途遷徒淀於河流沙土之中。前者形成的是原生管狀礦,後者形成的則為沖積礦。這些礦體歷經艱辛開采後,還需經過多道處理遴選,才可從中獲怪毛坯金剛石。毛坯金剛石中僅有20%左右可作首飾用途的鑽坯,而大部分只能用於切割、研磨及拋光等工業用途上。有人曾粗略地估算過,要得到1ct重的鑽石,起碼要開采處理250噸礦石,采獲率是相當低的。

❸ 最後的鑽石是什麼顏色的

鑽石相當於一個稜柱,它可以把光線分成一個五顏六色的光並且能夠將這些光反射出去形成多彩閃光,就如我們透過有色眼鏡,鑽石的顏色將充當一個濾光器。從而減少反射光的逸出。鑽石的顏色越淺,閃光的顏色越強,色級就越高。大部分的寶石級鑽石,其顏色屬於無色-淺黃色系列。

❹ 鑽石被燒後如何

鑽石被燒後會變成二氧化碳。經過灼燒的鑽石,變得發白且透明度降低,高溫造成內部晶格改變或表面形成化合物所致。

在火焰頂部,僅僅過了十秒左右時間,鑽石已經通紅,如果灼燒更長的時間,可以感受到鑽石邊緣非常細微的「消失」。這是碳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反應,變成二氧化碳的結果,也就是鑽石氧化了,本體逐漸流失。

鑽石在天然礦物中的硬度最高,其脆性也相當高,用力碰撞就會碎裂。源於古希臘語Adamant,意思是堅硬不可侵犯的物質,是公認的寶石之王。鑽石的。也就是說,鑽石其實是一種密度相當高的碳結晶體。



卡,或譯克拉、克拉(Carat),是鑽石的質量單位。一卡相等於200毫克,相傳早期鑽石商人稱量鑽石所用的砝碼為稻子豆樹(carob)果實,一粒這樣的果實大約就重200毫克。因為鑽石的密度基本上相同,因此越重的鑽石體積越大。越大的鑽石越稀有,每卡的價值亦越高。

❺ 鑽石經過什麼變化變成石頭和沙子

沙子也可以成鑽石嗎,鑽石的組成元素主要是碳,沙子里有鑽石是因為從上流的原礦里沖下來的,沙子只有通過珍珠貝分泌物進行包裹,形成珍珠

❻ 鑽石在高溫真空狀態下會變成什麼

鑽石是金剛石立方晶體結構,說白了就是硬度非常高的 碳 ,在真空中加熱到1700度時,它就會分解成碳(石墨)

❼ 鑽石會不會在幾萬甚至幾億年後變成石墨

不可能的,鑽石和石墨雖然都是碳組成的,但是其分子結構都是很穩定的。而且不可能逆轉。石墨在一定壓力一定溫度下,會轉變成鑽石,但是鑽石不會變回石墨。

❽ 鑽石有怎樣的發展史

鑽石被現代人譽為尊貴永遠的象徵,質量與體積均為上呈的自然也就越珍貴。「希望」藍鑽石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鑽石王之一。1947年,「希望」藍鑽石的標價為1500萬美元,這是它的最後一次標價。而如今,「希望」藍鑽石的價格已遠不如此了。自從1947年後,「希望」藍鑽石再也沒有被拍賣過。

1958年,「希望」藍鑽石被佔有它的最後一個主人、美國珠寶商海里•溫斯頓捐贈給了華盛頓史密斯研究院。在該院的珠寶大廳內,「希望」藍鑽石陳列在一個防彈玻璃櫃里,與各國帝王加冕禮上用過的珠寶媲美。那幽幽的藍光彷彿在向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訴說著它那神秘的歷史。

「希望」藍鑽石問世於500年前。在鯿基伯那河畔的一座廢棄的礦井裡,一個路過的老人偶爾瞥見一塊熠熠閃光的石頭。經辨別,竟是一枚碩大的藍鑽石。老人請工匠將鑽石進行粗加工,加工後的藍鑽石還有112.5克拉。老人去世後,他的3個兒子為這枚鑽石大打出手,結果鑽石被族長充公,下令鑲嵌在神像的前額上。

一天深夜,一個抵不住鑽石藍光誘惑的年輕人偷走了鑽石。但僅僅幾個小時,他就被守護神像的婆羅門捕獲,活活被打死,成為藍鑽石的第一個犧牲者。藍鑽石重新被鑲嵌在神像的前額上。

17世紀初,一個法國傳教士用斧頭劈死兩個婆羅門,用沾滿鮮血的雙手將藍鑽石攫為己有。傳教士將藍鑽石帶回了自己的故鄉,可是在一個雷雨交加的晚上,他被割斷了喉管,藍鑽石也不知去向。

40年後,藍鑽石落入巴黎珠寶商瓊•泰弗尼爾手中,他隨即脫手,將鑽石賣給了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數年後,瓊•泰弗尼爾到俄國做生意,竟被一條野狗活活咬死。

路易十四對這枚藍鑽石愛不釋手,經過琢磨,藍鑽石鑲嵌在象徵著王權的王杖上,取名為「法國藍寶」。可是不久後的一天,他最寵愛的一個孫子不明不白地死去了。路易十四受此打擊後,不久也撒手歸天。

路易十四死後,「法國藍寶」落入蓓麗公主之手。她將鑽石從王杖上取下,作為裝飾掛在她的項連上。1792年9月3日,在一次偶發的事件中,蓓麗公主被一群平民百姓毆打致死。

「法國藍寶」由蓓麗公主的寵物變為路易十六的珍玩。可是一場法國大革命的風暴把國王路易十六和王後瑪麗•安東尼送上了斷頭台。「法國藍寶」在這場大革命中被皇家侍衛雅各斯•凱洛蒂乘亂竊取。

法國臨時政府在清點國庫時,發現「法國藍寶」失蹤,於是貼出告示:凡私藏皇家珍寶者處以死刑。侍衛雅各斯•凱洛蒂聞訊後終是不安,精神發生錯亂,最後自殺而死。

「法國藍寶」40年後為俄國太子伊凡覓得。伊凡在尋花問柳時,為了討得一個妓女的歡心,竟將「法國藍寶」拱手相贈。一年後,伊凡另結新歡,對贈寶之事後悔不已,決定追索回來。可是,那個妓女死活不依,伊凡一劍刺死妓女,奪寶而歸。然而時過未久,伊凡皇太子在宮中死於非命。

神秘的「法國藍寶」給佔有它的主人帶來的厄運比巫師的詛咒還要靈驗,人們視之為不祥之物。盡管如此,世界上還是有許多貪婪的目光盯著它,希冀有朝一日成為擁有它的主人。

「法國藍寶」從伊凡皇太子手裡轉移到女皇加德琳一世手裡。女皇意欲將鑽石鑲在皇冠上,於是命人將「藍寶」送至荷蘭,交由堪稱世界上一流手藝的威爾赫姆•佛爾斯進行精心加工。經過威爾赫姆•佛爾斯的精心雕琢,「法國藍寶」被切割成現在見到的樣子,它的每個面都閃著誘人的藍光。加工後的鑽石重44.4克拉。鑽石加工好以後,鑽石匠的兒子不辭而別,將鑽石帶到英國倫敦去了,無法交差的鑽石匠服毒自殺,以謝女皇。而他的兒子後來在英國也自殺身亡,死因不明。

英國珠寶收藏家享利•菲利浦在一個不願透露姓名的人手裡以9萬美元購得了這顆鑽石,命名為「希望」。1839年,享利•菲利浦暴死。他的侄子成為「希望」藍鑽石的主人。這位鑽石的主人將鑽石置於展廳公展,後來據說他壽終正寢。

本世紀初,一個叫傑奎斯•賽羅的商人購得了「希望」鑽石,但不久莫名其妙地自殺了。

鑽石又流落到一個俄國人康尼托夫斯基手中,此人不久遇刺死而。

哈比布•貝購下了鑽石,接著轉賣給西蒙。傳來消息說,哈比布•貝及其家人在直布羅陀附近的海中不幸淹死。西蒙則在一次車禍中全家喪生。

鑽石輾轉到了土耳其蘇丹阿卜杜拉•哈密特二世手中,一個王妃為此喪生,蘇丹本人於1909年被土耳其青年黨人廢黜。

「希望」藍鑽石的下一個主人是華盛頓的百萬富翁沃爾斯•麥克林夫婦。自從擁有這顆鑽石以後,災難就像影子一樣追隨著他們,他們的兒子和女兒先後遭遇不幸。

1947年,海里•溫斯頓以1500萬美元購進「希望」藍鑽石,成為鑽石的最近一個主人。

「希望」藍鑽石自問世以來,歷經滄桑,周遊列國,其間,更易的主人有數十人之多。可是「希望」藍鑽石並沒有給佔有它的主人帶來希望,相反,除少數幾個人外,其餘的主人屢遭厄運,甚至命喪黃泉。這是為什麼呢?是巧合,還是冥冥之中存在著一種人們尚未所知的神奇的力量呢?也許有一天,「希望」藍鑽石能滿足人們探究這個秘密的希望。

❾ 鑽石遭到高溫會變成什麼樣

熔化變成液體!溫度更高的話有可能氣化!
因為共價鍵會被破壞,而融化,成碳原子游離態!
條件是沒有氧氣的情況下!
如果有氧就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