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鑽石礦藏 » 緬甸的鑽石出自哪個礦
擴展閱讀
超市列支費用是什麼 2025-07-17 00:53:17

緬甸的鑽石出自哪個礦

發布時間: 2022-08-01 22:01:01

1. 緬甸在哪裡

緬甸聯邦共和國(英語:The 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簡稱緬甸(Myanmar)。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成員國。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
緬甸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以農業為主,從事農業的人口超過60%,農產品有稻米、小麥、甘蔗等等。
緬甸位於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其北部和東北部同中國西藏和雲南接界,中緬國境線長約2185公里,其中滇緬段為1997公里;東部與寮國和泰國毗鄰,緬泰、緬老國境線長分別為1799公里和238公里;
緬甸西部與印度、孟加拉國接壤。緬甸南臨安達曼海,西南瀕孟加拉灣,海岸線總長2655公里 。緬甸的形狀就像一塊鑽石,從南到北長約2090公里,東西最寬處約925公里。緬甸南端的維多利亞角處於北緯10度,北端葡萄以北的緬中邊界線居於北緯28度,緬甸大部分地區都在北回歸線以南,屬熱帶。緬甸最西部的孟都處於東經92度線附近,東端的緬老界河湄公河在東經101度線附近。仰光和第二大城市曼德勒都在東經96度線上,緬甸的標准時間就以東經96度為准。
緬甸面積約67.85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200公里。地勢北高南低。北、西、東為山脈環繞。北部為高山區,西部有那加丘陵和若開山脈,東部為撣邦高原。靠近中國邊境的開卡博峰海拔5881米,為全國最高峰。 [18] 西部山地和東部高原間為伊洛瓦底江沖積平原,地勢低平。
氣候特徵
緬甸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國土的大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南,為熱帶,小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北,處於亞熱帶。環繞緬甸東、北、西三面的群山和高原宛如一道道屏障,阻擋了冬季亞洲大陸寒冷空氣的南下,而南部由於沒有山脈的阻擋,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可暢通無阻。緬甸生態環境良好,自然災害較少。
礦產資源
緬甸礦藏資源豐富,有石油、天然氣、鎢、錫、鉛、銀、鎳、銻、金、鐵、鉻、玉石等。
石油是緬甸重要的經濟資源之一。戰前,石油是緬甸最大的礦業,最高年產量約100萬噸。石油分布於伊洛瓦底江中下游的仁安羌、稍埠、新固、仁安佳、蘭約、敏布、帕蘭永、約達亞、丹岱、畢道彬、仁安馬、英道、延別鳥(蘭里島)以及實兌南部諸島。1960後,又陸續在阿亞多、棉昂、卑謬、瑞卑達、曼、力班多等地發現石油。80年代末,緬甸實行開放政策,政府先後與韓國、荷蘭、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日本、英國的9家石油公司簽訂合同,分別在莫塔馬添麻煩在陸架、毛淡棉、若開谷地以及欽敦江一帶勘探石油及天然氣。 [19] 據亞洲開發銀行能源評估報告,緬甸共有104個油氣開采區塊,其中內陸開采區塊53個,近海開采區塊51個。根據測量結果,約有1.6億桶石油和20.11萬億立方英尺天然氣。
緬甸的金、銀、銅、鉛、鋅、錫、鎢、錳等有色金屬分布很廣,從克欽邦北部一起到德林達依南部的麻力溫才有分布,其中:
金分布於克欽邦馬科、夏都塞,實皆省班毛附近及撣邦孟密、葛魯一帶。
銀鉛共生礦分布於克欽邦東南部和恩梅開江沿岸,撣邦波頓,曼德勒省勃力、皎棲,克倫邦高魯都、迪恰亞,德林達依省的土瓦等地。
錫鎢混合礦分布於撣邦東枝,克耶邦莫契,克倫邦直通,毛淡棉及德林達依省的土瓦、墨吉一帶。
鋅和錳分布於撣邦南部。
銻分布於撣邦西北部、北部和東部、克耶邦、克倫邦一帶。
撣邦波頓(包得溫)是一個多種金屬礦區,有金、銀、赤銅、鉛、鋅和銻。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該礦區有井下工人近3000名。戰時礦井遭到破壞,1951年才得以恢復。
克耶邦的莫契礦主要產錫鎢,其規模雖不如波頓,但鎢的產量居全國之首,戰前該礦生產了5500多噸錫和鎢,佔全國產量的一半,一半產於土瓦和墨吉。
鐵分布於恩梅開江上游、撣邦西北部、曼德勒東部。1961年6月,緬甸石油和礦物勘探公司與德國柏蘭格育公司在東枝附近的彬柏地區經勘探發現了一座儲量為6300萬噸的鐵礦,該鐵礦含鐵量為53%。
煤緬甸煤的資源不太豐富,但在土瓦、英迪、瑞冒、撣邦南渡、葛魯、克欽邦一些地區、曼德勒以東地區、若開邦實兌以及德林達依的墨吉一帶,都有煤。1961年6月,在加里瓦發現了儲量為1.28億噸的煤礦。
緬甸是世界上著名寶石和玉石產地。寶石的主要產地為抹谷,盛產紅寶石、藍寶石。1989年,在撣邦南渡的丙弄村發現新的寶石產地,緬甸政府把丙弄周圍地區劃為國家專營的寶石產區。玉石礦分布在克欽邦北部地區,主要產地有孟拱、甘拜地、弄肯、帕甘。鑽石主要產於孟密鎮區的景朵村附近地區。
緬甸全年氣溫變化不大,最冷月(1月)的平均氣溫為20℃-25℃;最熱月(4、5月間)的平均氣溫為25℃-30℃。各地氣溫年較差也不大。緬甸雨量豐沛,降雨多集中在西南季風盛行的6、7、8三個月,其次為5月、9、10月,大部分地區年降雨量達4000毫米以上,中部為雨影區,年降雨量不足1000mm,是緬甸的乾燥地帶。5—10月各地的降雨量佔全年降雨量的90%-95%左右。由於受季風的影響,緬甸全年可分為熱季(3月至5月中旬)、雨季(5月中旬至10月)、涼季(11月至次年2月)。

2. 都說鑽石的高價值是個騙局,真相是怎樣的

中國古代有一種說法,叫做「黃金有價玉無價」,黃金的價格是有標準的,玉的價格沒有標准,可以無限上升,有的玉比黃金還貴,玉是什麼呢?《說文解字》里記載道:「玉,石之美。」

玉其實就是石頭,石頭就是玉,但是,玉是「石之美」。在古代,中國人喜歡玉,印度人喜歡寶石,近代的歐洲人則喜歡鑽石。玉、寶石、鑽石,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稱之為「寶石」。

寶石顧名思義,就是寶貴的、珍貴的石頭,為什麼珍貴呢?因為稀有。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鑽石根本就不是什麼營銷騙局。黃金、白銀之所以貴,也是因為稀有,正因為稀有,所以才成為了裝飾品,物以稀為貴,貴是身份的體現,在人類社會的早期階段,黃金、寶石、玉就成為了人們尊貴身份的象徵。

地球上有230種以上的礦物,可以作為寶石。但是,鑽石是最晚出現的一種名貴寶石。人類社會最早的四大文明,分別是古埃及文明、蘇美爾文明、古印度文明和中國的夏商文明。四大古文明,皆不認為鑽石為寶石。將鑽石「炒作」為珍寶的歐洲人,甚至在14、15世紀之前,也不認為鑽石為寶石。

為什麼在15世紀之前,鑽石不是寶石呢?這和鑽石的切割技術有關。鑽石是世界上最硬的天然物質,只有鑽石才能切割鑽石,所以,在漫長的歷史時期,人類一般是用鑽石打磨鑽石的,最硬的物質與最硬的物質之間發生碰撞是個技術活兒,在切割技術不成熟的情況下,鑽石的原石,難以發出璀璨、耀眼的光芒,也就不適合作為裝飾品。

在古代,中國人喜歡玉,印度人喜歡寶石,歐洲人喜歡琥珀,但是,到了公元15世紀的時候,大家都不約而同的開始喜歡寶石中的金剛石(鑽石),中國古代的宮廷,最多的寶物是什麼呢?就是黃金、美玉和珍珠,然而,到了晚清時期,宮廷開始流行鑽石,慈禧太後就有很多的鑽石飾品,其中最大的一顆是27.5克拉。晚清時期,中國人開始將鑽石作為裝飾品,就是因為這個時候鑽石的切割技術已經有相當大的進步了,可以將金剛石的原石打造成光彩奪目的鑽石。如果,在古代,人們就可以將鑽石打造得光彩奪目,中國古人肯定會將鑽石視為寶石。

鑽石在中國古代,一直被當作切割工具,用來加工玉器,中國古籍中常常稱鑽石為「金剛石」、「金剛鑽」、「削玉刀」、「昆吾劍」等等,中國最早記錄鑽石的文獻,是列子所著的《列子》一書,《列子》記載道:「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獻錕鋙之劍,火浣之布,其長尺有咫,練鋼赤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其中的「錕鋙之劍」其實就是金剛鑽。中國也盛產鑽石,但是數量非常的稀少,數量稀少的鑽石被用於加工玉器。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就可以知道,鑽石、寶石、玉,乃至黃金、白銀之所以昂貴,其實就是一個道理,即物以稀為貴,在古代,一種東西,稀有之後就可以拿來作為裝飾品,成為地位和身份的象徵,同時也可以當做財富來收藏,但是,稀有也不能稀有到不能量產。

人類結婚,常常也是用稀有之物來作為愛情的象徵,中國古代常常稱美好的婚姻為「金玉良緣」,中國古代的貴族結婚主打的裝飾品,就是黃金和美玉。印度則是以黃金和寶石為主,而且常常將寶石鑲嵌在黃金之中。到了現代社會,隨著工業技術水平的進步,比黃金、寶石更稀有的鉑金、鑽石,自然而然就成為了人們結婚時的主打裝飾品了,鑽戒其實就是鉑金裡面鑲嵌了鑽石,鉑金和鑽石在外觀上顯得比較「純凈」、「純潔」,而且不會腐蝕,能夠永久保存,因此也符合人們對於愛情的期望,愛情就是要純潔、恆久。現代的鑽戒,說到底,和黃金鑲美玉、黃金鑲寶石是一個道理,都是金屬裡面鑲嵌了石頭。地球上最常見的東西,就是金屬和石頭,但是,黃金、鉑金、玉、寶石、鑽石是最稀有的、最美的金屬與石頭。

綜上所述,黃金、白銀、鑽石、玉、寶石、琥珀的價格,雖有「炒作」的成分,但卻是建立在本身就昂貴的基礎之上。地球上的鑽石礦和鉑金礦,是一種比金礦還稀少的礦產,當然,如果人類在外太空發現了大量的鑽石礦和鉑金礦,並且能夠將其帶回地球,鑽戒的價格或許會降下來,否則的話,鑽戒依然很貴。

我們在學習中國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的時候,一定要了解一些寶物的基礎知識,否則的話,就難以理解為什麼當時的人們對寶石、玉、琥珀如此的痴迷。

3. 緬甸鑽石是真的嗎

緬甸確實🈶幾個地方出產很小量的鑽石。

4. 哪裡是鑽石的主要來源

1、出產鑽石的國家
世界各地均有鑽石產出,已有三十多個國家擁有鑽石資源,年產量一億克拉左右。產量前五位的國家是澳大利亞、扎伊爾、波札那、俄羅斯、南非。這五個國家的鑽石產量佔全世界鑽石產量的90%左右。其它產鑽石的國家有剛果(金)、 巴西、蓋亞那、委內瑞拉、安哥拉、中非、迦納、幾內亞、象牙海岸、利比利亞、納米比亞、獅子山、坦尚尼亞、辛巴威、印度尼西亞、印度、中國、加拿大等。
中國的金剛石探明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第10名左右,年產量在20萬克拉,鑽石主要在遼寧瓦房店、山東蒙陰和湖南沅江流域,其中遼寧瓦房店是目前亞洲最大的金剛石礦山。
2、 出產最好鑽石的國家
對於鑽石的毛坯和寶石級鑽石所佔比例來說,最好的鑽石來自於納米比亞沖積礦床中開采出來的鑽石。這些鑽石經歷的自然風化搬運到海邊,路程長達1000英里。經過這段旅程鑽石中脆弱部分都分離。在特定沉積環境中鑽石按不同粒級不同形狀一定規律分布於岩層中。該礦區寶石級鑽石英鍾最高達到97%。對切磨好的鑽石戒面,很難分辯出產自哪個國家和礦區。
任何礦區產出的鑽石都有好、中、差。拿礦區中最好的鑽石與納米比亞產出最差的鑽石比,納米比亞沖積礦床的鑽石也不一定就好。

3、 鑽石產地的變遷
印度是世界上最早發現鑽石的國家,3000年前,印度是鑽石的唯一產地。自2500年前至18世紀初印度克里希納河、彭納河及其支流是世界唯一產出鑽石的地方,歷史上許多著名鑽石如光明之山(kohi-noor)、奧爾洛夫(orloff)和大莫卧兒(great mogul)都來自印度,但目前印度的鑽石產量很小。
至1725年巴西鑽石的發現及開采,使巴西取代印度,成為當時全球鑽石的最重要產地。
1867年以後,南非發現了沖積砂礦床和大量原生金伯利岩筒使得南非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鑽石生產國,其產量長期處於世界前列,並由此開創了鑽石業的新紀元。1905年,在南非阿扎氏亞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金伯利岩岩筒—普列米爾岩筒,並在此發現最大的鑽石(庫利南鑽石)。目前,南非擁有世界上產量最大、且最現代化的維尼蒂亞鑽石礦。南非鑽石顆粒大,品質優,50%的金剛石均是可切割的,其產量雖不及澳大利亞等國,但產值一直居世界前列。
自1979年澳大利亞西部發現鉀鎂斑岩中含有金剛石起,至1986年,澳大利亞的金剛石產量已居霸主地位,但寶石級僅占其產量的5%。澳大利亞鑽石主要分布西澳新南威爾斯的bingara和copeton,尤其是阿蓋爾(argle)礦床儲量為5.5億克拉。
波札那盛產優質金剛石,寶石級佔50%,其產值居世界首位。波札那的鑽石來自露天開採的金伯利岩,巨大的礦山有orapa岩筒(1967年)、letihakena岩筒(1977年)和jwaneng鑽礦(1982年),三個礦的總產量在1989年超過1500萬克拉。
俄羅斯的鑽石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亞中部雅庫特地區,該區找到有一百多個含金剛石金伯利岩筒,1988年,俄羅斯在靠近歐洲附近又找到新的鑽石礦。目前,俄羅斯鑽石產量在1200萬克拉左右,一半為寶石級。多年來俄羅斯形成了獨立的鑽石開采加工銷售體系,其鑽石數量大、質量優、均勻性好,在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前幾年報道加拿大北部地區發現大量金伯利岩,幾年後鑽石產量可佔全世界產量的10%。

中國鑽石資源與產地
中國的金剛石探明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第10名左右,年產量在20萬克拉,鑽石主要在遼寧瓦房店、山東蒙陰和湖南沅江流域,其中遼寧瓦房店是目前亞洲最大的金剛石礦山。
中國於1965年先後在貴州和山東找到了金伯利岩和鑽石原生礦床。1971年遼寧瓦房店找到鑽石原生礦床。目前仍在開採的兩個鑽石原生礦床分布於遼寧瓦房店和山東蒙陰地區。鑽石砂礦則見於湖南沅江流域、西藏、廣西以及跨蘇皖兩省的郯廬斷裂等地。
目前我國鑽石主要產地有三個:遼寧瓦房店,山東蒙陰—臨沭,湖南沅江流域.都是金伯利岩型,但湖南尚未找到原生礦.其中遼寧的質量好,山東的個頭較大.
目前我國現存發現的最大鑽石為常林鑽石,於1977年12月21日發現於山東,由常林大隊魏振芳發現,故而得名「常林鑽石」,現藏銀行國庫中。常林鑽石重158.786克拉,呈八面體,質地潔凈、透明,淡黃色。
另據傳,中國最大的鑽石曾是金雞鑽石,也發現於該地區,重281.25克拉,但在二戰期間被日軍掠走,至今下落不明。

5. 水晶是從水晶洞里出來的,那鑽石是從那出來的各種玉、石又是從那裡出來的!

鑽石和其他寶石的形成都和劇烈的地殼作用有著密切的關系。什麼地方的地殼作用最劇烈什麼地方就能產出很多寶石。在這點上南非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南非所在的非洲大陸是地球上最先浮出水面的兩塊古大陸之一,而南非恰巧在非洲大陸邊沿有著劇烈復雜的地殼運動,造就了鑽石形成的良好環境。所以上帝把鑽石很多都灑在了南非。

南非主要是原生鑽石礦,非洲很多國家存在鑽石次生礦,就是河水等從南非帶到其他國家的。所以非洲鑽石不光是南非有,准確地說南部非洲涵蓋的更准確些。

我們亞洲也不錯,在亞洲大陸東南一線上,有著類似的地理背景,所以強烈的地質作用是這里寶石豐富,紅寶石、藍寶石、翡翠、金綠寶石等,在克什米爾一線、泰國、緬甸、斯里蘭卡密集分布。但是由於地質作用的強度、方式的不同使得不同的環境造就了不同的寶石。

6. 鑽石的產地分布

世界各地均有鑽石產出,已有30多個國家擁有鑽石資源,年產量一億克拉左右。產量前五位的國家是澳大利亞、扎伊爾、波札那、俄羅斯、南非

其它產鑽石的國家有剛果(金)、 巴西、蓋亞那、委內瑞拉、安哥拉、中非、迦納、幾內亞、象牙海岸、利比利亞、納米比亞、獅子山、坦尚尼亞、辛巴威、印度尼西亞、印度、中國、加拿大等。

1、印度

印度是世界上最早發現鑽石的國家,3000年前,印度是鑽石的唯一產地。自2500年前至18世紀初印度克里希納河、彭納河及其支流是世界唯一產出鑽石的地方。

歷史上許多著名鑽石如光明之山(kohi-noor)、奧爾洛夫(orloff)和大莫卧兒(great mogul)都來自印度,但印度的鑽石產量很小。

2、巴西

至1725年巴西鑽石的發現及開采,使巴西取代印度,成為當時全球鑽石的最重要產地。

全世界鑽石的儲量和生產概況:

已探明天然鑽石儲量大約有25億克拉,其中澳大利亞6.5億克拉,扎伊爾5.5億克拉。按開采水平現有鑽石儲量只能開采25年,但隨找礦科技水平的提高,每年都發現有新的礦區,近幾年加拿大鑽石儲量明顯增加。

自從鑽石開采以來,共采出鑽石350噸左右,即17.5億克拉,全世界每年開采鑽石在9000萬-1億克拉,其中寶石級佔17%-20%。20%寶石級鑽石價值相當於80%工業級金剛石價值的5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鑽石

7. 鑽石的4種主要礦產

非洲、俄羅斯、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目前世界上共有27個國家發現鑽石礦床,大部分位於非洲、俄羅斯、澳大利亞和加拿大。
1、鑽石主要出現於兩類岩石中,一類是橄欖岩類,一類是榴輝岩類,但僅前者具有經濟意義。
2、含鑽石的橄欖岩,目前為止發現有兩種類型:金伯利岩和鉀鎂煌斑岩,兩種岩石均是由火山爆發作用產生的,形成於地球深處的岩石由火山活動被帶到地表或地球淺部,這種岩漿多以岩管狀產出,因此俗稱「管礦」(即原生礦)。
3、含鑽石的金伯利岩或鉀鎂煌斑岩出露在地表,經過風吹雨打等地球外營力作用而風化、破碎,在水流沖刷下,破碎的原岩連同鑽石被帶到河床,甚至海岸地帶乘積下來,形成沖積砂礦床(或次生礦床)。

8. 鑽石一般出自什麼地方金剛石里還是石灰石里

科學家們經過對來自世界不同礦山鑽石及其中原生包裹體礦物的研究發現,鑽石的形成條件一般為壓力在4.5-6.0Gpa(相當於150-200km的深度),溫度為1100-1500攝氏度。雖然理論上說,鑽石可形成於地球歷史的各個時期/階段,而目前所開採的礦山中,大部分鑽石主要形成於33億年前以及12-17億年這兩個時期。如南非的一些鑽石年齡為45億左右,表明這些鑽石在地球誕生後不久便已開始在地球深部結晶,鑽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寶石。鑽石的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這從鑽石主要出產於地球上古老的穩定大陸地區可以證實。另外,地外星體對地球的撞擊,產生瞬間的高溫、高壓,也可形成鑽石,如1988年前蘇聯科學院報道在隕石中發現了鑽石,但這種作用形成的鑽石並無經濟價值。

稀少的鑽石主要出現於兩類岩石中,一類是橄欖岩類,一類是榴輝岩類,但僅前者具有經濟意義。含鑽石的橄欖岩,目前為止發現有兩種類型:金伯利岩(kimberlite)(名字源於南非得一地名——金伯利)和鉀鎂煌斑岩(lamproite),這兩中岩石均是由火山爆發作用產生的,形成於地球深處的岩石由火山活動被帶到地表或地球淺部,這種岩漿多以岩管狀產出,因此俗稱「管礦」(即原生礦)。含鑽石的金伯利岩或鉀鎂煌斑岩出露在地表,經過風吹雨打等地球外營力作用而風化、破碎,在水流沖刷下,破碎的原岩連同鑽是被帶到河床,甚至海岸地帶乘積下來,形成沖積砂礦床(或次生礦床)。

9. 緬甸的自然資源有哪些

‍‍

礦產資源,緬甸礦藏資源豐富,有石油、天然氣、鎢、錫、鉛、銀、鎳、銻、金、鐵、鉻、玉石等。石油是緬甸重要的經濟資源之一。戰前,石油是緬甸最大的礦業,最高年產量約100萬噸。石油分布於伊洛瓦底江中下游的仁安羌、稍埠、新固、仁安佳、蘭約、敏布、帕蘭永、約達亞、丹岱、畢道彬、仁安馬、英道、延別鳥(蘭里島)以及實兌南部諸島。1960後,又陸續在阿亞多、棉昂、卑謬、瑞卑達、曼、力班多等地發現石油。80年代末,緬甸實行開放政策,政府先後與韓國、荷蘭、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日本、英國的9家石油公司簽訂合同,分別在莫塔馬添麻煩在陸架、毛淡棉、若開谷地以及欽敦江一帶勘探石油及天然氣。據亞洲開發銀行能源評估報告,緬甸共有104個油氣開采區塊,其中內陸開采區塊53個,近海開采區塊51個。根據測量結果,約有1.6億桶石油和20.11萬億立方英尺天然氣。緬甸的金、銀、銅、鉛、鋅、錫、鎢、錳等有色金屬分布很廣,從克欽邦北部一起到德林達依南部的麻力溫才有分布,其中:金分布於克欽邦馬科、夏都塞,實皆省班毛附近及撣邦孟密、葛魯一帶。銀鉛共生礦分布於克欽邦東南部和恩梅開江沿岸,撣邦波頓,曼德勒省勃力、皎棲,克倫邦高魯都、迪恰亞,德林達依省的土瓦等地。

錫鎢混合礦分布於撣邦東枝,克耶邦莫契,克倫邦直通,毛淡棉及德林達依省的土瓦、墨吉一帶。鋅和錳分布於撣邦南部。銻分布於撣邦西北部、北部和東部、克耶邦、克倫邦一帶。包得溫一個多種金屬礦區,有金、銀、赤銅、鉛、鋅和銻。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該礦區有井下工人近3000名。戰時礦井遭到破壞,1951年才得以恢復。克耶邦的莫契礦主要產錫鎢,其規模雖不如波頓,但鎢的產量居全國之首,戰前該礦生產了5500多噸錫和鎢,佔全國產量的一半,一半產於土瓦和墨吉。鐵分布於恩梅開江上游、撣邦西北部、曼德勒東部。1961年6月,緬甸石油和礦物勘探公司與德國柏蘭格育公司在東枝附近的彬柏地區經勘探發現了一座儲量為6300萬噸的鐵礦,該鐵礦含鐵量為53%。煤緬甸煤的資源不太豐富,但在土瓦、英迪、瑞冒、撣邦南渡、葛魯、克欽邦一些地區、曼德勒以東地區、若開邦實兌以及德林達依的墨吉一帶,都有煤。1961年6月,在加里瓦發現了儲量為1.28億噸的煤礦。緬甸是世界上著名寶石和玉石產地。寶石的主要產地為抹谷,盛產紅寶石、藍寶石。1989年,在撣邦南渡的丙弄村發現新的寶石產地,緬甸政府把丙弄周圍地區劃為國家專營的寶石產區。玉石礦分布在克欽邦北部地區,主要產地有孟拱、甘拜地、弄肯、帕甘。鑽石主要產於孟密鎮區的景朵村附近地區。

‍‍

10. 各個國家的國石是什麼

何謂國石?
一般而言,國石通常是指一個國家的人民普遍喜愛甚至世界聞名的、具有優異特性和珍貴價值的、在該國資源豐度和開發利用等方面具有特色和發展前景的寶石或玉石。嚴格地說,國石大多數都是珍貴的、甚至是世間罕見的寶石或玉石。例如,南非的鑽石和斯里蘭卡的貓眼石,就分別被相關國家選定為國石。國石是一個國家或民族重要的形象標志和象徵之一。它一般由社會公眾和有關專家推薦評選,由國家有關部門審查批准和選定。

鑽石
「南非、英國、納米比亞、荷蘭等國國石」
鑽石的原礦物學名為金剛石。鑽石一般是指經過工藝加工的寶石級金剛石。它一直被譽為硬度最大、光澤最美的寶石之王。鑽石是在地球深部高溫、高壓條件下形成的、一種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礦物晶體。它是大自然賜予人類最美麗的也是最昂貴的物質和財富,是忠貞愛情的象徵,具有永恆的意義。

鑽石光澤灼目,氣派高雅,歷來被講求風度氣質的英國人視為寶石之冠。在所有寶石中,由於鑽石硬度最高,因而英國的男人喜歡用鑽石代表自己的堅定和果敢;而女人則願意用鑽石比喻自己的聖潔和高貴。英國人很早就把鑽石作為男女間的定情物,這一習俗很快就被西方世界所採納,並傳播到東方。隨著英國的對外擴張,殖民者也沒有忘記把全球各地的鑽石歸為己有,英國收藏有世界上最為罕見和珍貴的鑽石。

紅寶石
「緬甸國石」
紅寶石的礦物學名稱為剛玉,它是寶石級剛玉的一種。因在成礦過程中含有三價鉻(Cr)離子,故紅寶石呈現出鮮艷的紅色,光澤耀眼,溫暖親切。紅色透明的紅寶石晶體,屬寶石中之精品。並且,它以鴿血紅者為最佳。紅寶石具有玻璃光澤。
紅寶石是美好愛情的象徵,也是7月的生辰石,被視為吉祥之物。它象徵火熱愛情、高貴氣質、青春活力。
紅寶石飾品,不論是戒指還是項鏈,都透射出誘人的光芒和高貴的品位,深受人們的喜愛。緬甸是紅寶石的著名產地,每年都吸引著世界各地的大批旅遊者和珠寶商。作為國石的象徵,首都仰光大金塔的塔頂,鑲嵌有93顆巨大、晶瑩的紅寶石,在陽光照射下它們爍爍生輝、光彩奪目。

藍寶石
「美國、希臘的國石」
並非藍色的寶石就是藍寶石。藍寶石在礦物學上也是色美、透明的寶石級剛玉的一種,硬度僅次於金剛石(鑽石)。美國西部盛產藍寶石。在其西部淘金熱時期,許多探險家也把找到藍寶石作為獲得財富的標志。

藍寶石以其晶瑩剔透、色澤高雅美麗,被古人蒙上神秘和超自然的色彩,視為吉祥之物,被譽為聰明之石。它歷來被視為慈愛、愛情、誠實、智慧、高尚的象徵。
祖母綠「哥倫比亞、秘魯、西班牙的國石」祖母綠的礦物學名為綠柱石,為一種寶石級綠柱石。它由於含鉻,因而呈鮮艷的翠綠色,素有「綠色之王」 的美譽;玻璃光澤,半透明至透明;不易受腐蝕。天然祖母綠的重要特徵是寶石中存在平衡的直線「棉紋」。

祖母綠主要產於綠柱石花崗偉晶岩及相應的砂礦中。南美洲的哥倫比亞盛產祖母綠,其儲量佔全世界的95%。在那裡,有全球規模最大的祖母綠礦床。
祖母綠色澤翠綠高雅,售價比鑽石還要貴。能夠把祖母綠作為國石的只有哥倫比亞莫屬了。祖母綠被作為5月生辰石,象徵幸福。

綠寶石
「西班牙的國石」
除了祖母綠、海藍寶石以外,其它顏色的寶石級綠柱石統稱為綠寶石。由於含痕量或微量過渡族元素,綠寶石常呈現不同的顏色;常為柱狀透明晶體;玻璃光澤;硬度大;韌性良好。

綠寶石主要產於偉晶岩型、氣成熱液型、熱液型、砂礦型礦床內。世界上出產綠寶石的國家有馬達加斯加、巴西、阿富汗、美國等。
綠寶石在20世紀20年代以前只被人們當作一種寶石。後來,人們發現綠寶石中含有稀有元素鈹,它便成為一種具有工業用途的礦物。綠寶石屬於鈹-鋁硅酸鹽礦物,是鈹的工業來源。

橄欖石
「埃及的國石」
橄欖石是組成上地幔的主要礦物,也是隕石和月岩的主要礦物成分。古代人把它稱為「太陽寶石」。在1500多年以前,它的美麗就引起了埃及帝王的重視。被認為能給人類帶來光明,驅逐黑暗。

古老的埃及把橄欖石當作國石自有它的道理。橄欖石產於火成岩中。它的形成必須經歷「痛苦」的磨難。一個國家的誕生和成長也必須經過一段艱難的歷程。經過「火」的鍛造,橄欖石呈現出耀眼的綠色,玻璃光澤、美麗異常。埃及盛產橄欖石,也最有資格把橄欖石作為自己國家的國石。

歐泊
「澳大利亞、匈牙利、捷克的國石」
歐泊是英文Opal的中文音譯。歐泊的礦物學名為蛋白石。蛋白石是二氧化硅的水合物(SiO2•nH2O)。它有貴蛋白石和普通蛋白石兩個變種。歐泊是一種非晶質寶石級貴蛋白石。

歐泊是一種獨特的寶石。由於它具有變彩光學效應,因而在不同角度陽光照射下能發出不斷變化的、五顏六色、絢麗奪目的光芒,任何一種寶石都無法與之相比。因此,歐泊以色彩繽紛、變幻鮮明強烈的為優質。其主要品種有:白歐泊,一種底色透明、無色至乳白色的貴蛋白石;黑歐泊,一種底色呈黑色或深綠、深藍、深灰或褐色的貴蛋白石,以黑色的為最佳,為歐泊中的名貴品種;火歐泊,一種底色黃、橘黃、紫紅色的貴蛋白石。
一般情況下,歐泊形成於火山活動頻繁地區的溫泉中,或由硅酸鹽礦物分解而成。澳大利亞歐泊的質量和產量均居世界之首。在這里,你可以發現不同種類的歐泊,如白歐泊、黑歐泊等。其它產地有捷克、斯洛伐克、墨西哥、印度尼西亞和巴西等。
澳大利亞婦女常常佩帶著用歐泊製成的項鏈、戒指、胸針等,嫵媚異常。由於世界其它地區歐泊產量極少,作為澳大利亞的國石,歐泊當之無愧。它被認為是能激發靈感和想像力的寶石,象徵安樂、平安。

黑曜石
「墨西哥的國石」
黑曜石在地下深處形成,在火山噴發時被送到地球表面。它是一種「火山琉璃」。黑曜石具有神秘感和高貴氣質。對墨西哥人而言,黑曜石具有特殊的神性。

貓眼石
「斯里蘭卡、葡萄牙的國石」
貓眼寶石簡稱貓眼石,是指具有貓眼光學效應的寶石。具有明亮貓眼效應的金綠寶石,稱為金綠寶石貓眼,簡稱貓眼石或「貓眼」。也只有金綠寶石貓眼才能簡稱貓眼石或「貓眼」;其它貓眼寶石必須在「貓眼」前冠以寶石的名稱,如藍寶石貓眼等。

貓眼石的顏色呈棕黃色,黃綠色或黃褐色,透明至半透明,玻璃光澤。蜜黃色和棕黃色是貓眼石的最佳顏色。它多產於花崗岩、偉晶岩和雲母片岩中。

斯里蘭卡是著名的金綠寶石產地,也是唯一生產變石和金綠貓眼的國家。
貓眼石是指具有貓眼效應的金綠寶石,在所有寶石中,具有貓眼效應的寶石品種很多,但在國家標准中只有具有貓眼效應的金綠寶石才能直接稱為貓眼,其它具有貓眼效應的寶石都不能直接稱為貓眼。
貓眼主要產在斯里蘭卡、巴西等地,斯里蘭卡貓眼一直著稱於世。現在,好消息是——你如果對斯里蘭卡的貓眼石感興趣可以到塞蕾妮蒂珠寶店了解更多詳情塞蕾妮蒂珠寶店所有的產品均由美女老闆親赴斯里蘭卡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