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鑽石礦藏 » 鑽石成形要多少高溫
擴展閱讀
采購成本的科目有什麼 2025-07-13 15:57:13
石油焦屬於什麼檔次 2025-07-13 15:32:07

鑽石成形要多少高溫

發布時間: 2022-07-30 08:05:45

⑴ 天然鑽石的形成,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天然鑽石的形成,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鑽石是指經過琢磨的金剛石,金剛石是一種天然礦物,是鑽石的原石,但有時人們對二者並不加細分。簡單地講,鑽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壓、高溫條件下形成的一種由碳(C)元素組成的單質晶體。它是大自然賜予人類最美麗的也是最昂貴的 物質和財富。人類文明雖有幾千年的歷史,但人們發現和初步認識鑽石卻只有幾百年,而真正揭開鑽石內部奧秘的時間則更短。

擴展材料:

純天然鑽石產生於地面下超出100千米最深處,再隨著火山爆發等勘探活動內容升高到地板。地幔中的超高壓高溫使是碳元素結晶產生鑽石,有時候會將四周的浮塵或液態殘渣包囊進來。包囊殘渣的鑽石通常帶有少許的鈉.鉀和別的能揭露其產生自然環境信息內容的礦物。

鑽石是一種純天然礦物,是在未遭受人為因素干涉的情形下徹底在自然界中產生的。凈重一般在0.015ct-1.10ct中間,大部分在0.2ct-0.4ct中間,色調多見乳白色至淡黃系列產品,在G色-J色中間,五顏六色系列產品為淺色系的紅.黃.藍等。在紫外線瑩光下,大部分中短波下為適中至弱的淡黃色.淺綠色,極少數為可塑性(無瑩光)。

以上就是我總結的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⑵ 高溫高壓法——合成鑽石

一、概述

眾所周知,鑽石是由單元素碳組成的寶石。在自然界,鑽石的生成是在高溫高壓下地質作用的結果。合成鑽石就是人工模擬天然鑽石形成的條件,讓非鑽石結構的碳轉化為鑽石結構的碳。早在1953年,瑞士工程公司(ASEL)就利用一種稱為「壓力球」的裝置成功地合成出了40顆小的鑽石晶體,但直到1955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宣布利用稱為「壓帶」的裝置首次成功生產出鑽石時,他們才將其研究成果公布於眾。戴比爾斯公司(de Beers)也不甘落後,於1959年掌握了合成鑽石的復雜技術。他們所採用的方法與美國政府下令嚴格保密的通用電氣公司所使用的方法非常相似。60年代初期,戴比爾斯公司和通用電氣公司就開始了生產工業用合成鑽石粉。我國在60年代也已成功的合成了磨料級鑽石,並投入生產。1971年,通用電氣公司宣布他們已合成出了平均直徑為6mm的鑽石晶體。這些鑽石晶體不僅有黃色、褐色的,也有含氮低的近無色的,還有含硼的藍色鑽石。1985年日本住友電氣公司(Sumitorno Electric Instries)開始加入合成鑽石行列,1993年生產出高凈度的工業用鑽石。1990年俄羅斯的新西伯利亞(Novosibirsk )宣布他們利用「分裂球」(Spl(it-sphere)或稱BARS裝置已成功地合成出了鑽石。

由於受超高壓設備和高溫條件的限制,生產成本較高,故寶石級合成鑽石仍是昂貴和稀少的,但我們相信總有一天會有價格合理的寶石級合成鑽石面世。

二、合成鑽石的原理

1.碳元素的化合物

鑽石、石墨和無定性碳都是由碳原子組成的,它們不同的外觀和截然不同的物理性質,取決於它們完全不同的原子結構(圖9-7-1)。

圖9-7-1 碳原子的等間距緊密堆積結構(左)鑽石;層狀結構(右)石墨

2.石墨—鑽石的轉換

合成鑽石的溫壓條件要求高,即使有催化劑存在下,仍需要壓力(50~80)×108Pa,溫度為1350~1800℃。用高壓設備合成鑽石最常用的金屬熔劑(催化劑)是鐵、鎳、鈷及鈀。圖9-7-2是在碳穩定相圖中,合成鑽石區晶形與溫壓關系。在合成鑽石區,溫度壓力不同,鑽石的晶形也各不相同。所以,合成鑽石受溫壓影響較大。溫度較低時,以立方體的生長為主;溫度較高時,以八面體的生長為主。所以人工生長的鑽石多為立方-八面體聚形。

合成鑽石的碳源一般用石墨,所以,合成鑽石的生產就是石墨轉換成鑽石的過程,不過,寶石級鑽石的合成分兩步走,先用石墨合成鑽石粉(工業磨料),再用鑽石粉作原料,合成寶石級鑽石,鑽石粉可以保持壓力穩定,生長出大顆粒的晶體。若採用石墨,其斷裂的碳鍵改組成鑽石時,會有體積損失,而使體系的壓力降低,影響較大晶體的生成。

三、合成鑽石的技術與設備

1.六面頂壓機

合成鑽石的設備目前多採用高溫高壓的壓機,國內的合成鑽石主要是工業鑽(即工業金剛石),設備是一種稱為「立方體超高溫高壓裝置」的壓機,壓機採用油壓和垂直固體傳壓裝置,根據頂錘數量的不同,分為兩面頂、四面頂、六面頂幾種。現國內用得最多的是六面頂壓機(即上下、前後、左右三對頂錘),其工作壓力有1000~5000噸的多種,工作空間640mm×600mm×500mm,一般是上下頂錘通電加熱,溫度可達1900℃左右。

2.「壓帶」法

壓帶裝置如圖9-7-3所示,本方法與頂錘壓機大同小異,將鑽石粉末作為碳源放在生長艙內,生長艙放在特種材料做成的墊圈中,並放在兩個鐵砧之間,然後使生長艙內的原料經受極高的溫度和壓力,在生長艙內底部比頂部的溫度低,以便形成一個溫度梯度,使頂部的鑽石粉充分熔化並通過熔劑向生長艙底部遷移。在溫度較低的生長艙底部,鑽石圍繞籽晶生長成鑽石晶體。

圖9-7-2 碳穩定相圖中,合成鑽石區晶形與溫壓關系

圖9-7-4 BARS裝置的生長艙及其截面圖

以上不同設備和方法,應屬於不同的靜壓觸媒法。除此之外,合成工業級鑽石還有許多種方法,只是有的方法還不成熟,有的方法已被淘汰。如:爆炸法、液中放電法、氣相沉積法、地下核爆炸法等等。氣相沉積法近年來有很大的發展。

四、合成鑽石的鑒別特徵

由於合成鑽石的技術條件要求高,成本昂貴,目前尚無法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市場上銷售的鑽石一般不需要聲明它的天然屬性。但是,區別合成鑽石與天然鑽石仍有一些方法可遵循。

1.合成鑽石的顏色

由於很難排除掉生長艙中的氮,大部分合成鑽石多為含孤氮雜質的Ib型鑽石,常呈黃色至褐黃色。有時也在生長艙中引入硼原子,隨機取代鑽石結構中的碳原子,產生具有導電性的藍色IIb型鑽石。為了生長出無色的合成鑽石,常使用一種稱為「氮吸收劑」的金屬,如鋯或鋁。因為氮更易與這些元素結合,而不再取代鑽石中的碳原子,這樣就產生了無色的IIa 型鑽石。所以,合成鑽石很少出現 Ia 型鑽石(該型鑽石約占天然鑽石的98%)。

2.吸收光譜

絕大多數天然鑽石(Ia型)顯示415nm吸收線,而合成鑽石無這種特徵吸收線。

3.紫外熒光

通常合成鑽石在短波紫外線下的熒光比長波下的熒光強,且熒光顏色為黃色或黃綠色,而不是天然鑽石的藍或藍綠色。合成鑽石紫外熒光的顏色分帶式樣所表現的立方-八面體式樣,與天然鑽石的八面體式樣也是完全不同的。

4.包裹體

合成鑽石有時會出現金屬熔劑、塵狀物、麵包渣狀包裹體,及「砂漏狀」色帶。

5.儀器

針對合成鑽石的性質特徵,戴比爾斯公司研製了兩種鑒別合成鑽石的儀器。即鑽石光譜鑒定儀(Diamondsure)和鑽石結構熒光鑒定儀(DiamondView)。利用鑽石光譜鑒定儀可觀察到大部分天然鑽石中的415nm吸收線。如果發現有415nm吸收線,便不需進行進一步的檢測。鑽石結構熒光儀可用來觀察合成鑽石紫外熒光所表現出的立方·八面體式樣,這是由於不同的生長區和生長帶含雜質的濃度不同所致。

思考題

一、是非判斷題

1.珠寶市場上最常見的合成寶石是玻璃。

2.釔鋁榴石的代號是GGG。

3.有無氣液相包裹體是區分水晶與合成水晶的主要證據。

4.用水熱法可生產祖母綠,也可生產紅寶石。

5.弧形生長線是助熔劑法合成寶石的特徵之一。

6.摩爾硬度大於7的人工寶石中有SrTiO3這個品種。

7.目前市場上的合成變石是水熱法產品。

8.見到小片狀鉑或合金包裹體的合成寶石即水熱法的產品。

9.合成祖母綠常見的針柱狀、柱狀包裹體,可以是方解石。

10.合成的紅寶石的色帶總是彎曲的。

11.釔鋁榴石的代號是GGG。

12.有無汽液相包裹體是區分水晶與合成水晶的主要依據。

二、選擇題

1.區分綠碧璽與合成綠色水晶時應使用:( )

a.濾色鏡

b.偏光鏡

c.折光儀

2.一般講,助熔劑法合成寶石中的液滴狀的包體是( )

a.助熔劑的殘余

b.捕虜來的液體

c.填隙的後生氣液包體

3.區分水熱法合成紅寶石與紅寶石時,要觀測:( )

a.折射率

b.有無同生氣液包體

c.有無金紅石或鋯石等同生包裹體

4.「YAG」中文名稱是:( )

a.釔鋁榴石

b.鎵榴石

c.鈦酸鍶

5.人工生長的下列寶石,哪種必須在寶石名稱前冠以「合成」二字:( )

a.金綠寶石

b.鈦酸鍶

c.釔鋁榴石

6.合成變色剛玉加入的著色離子是:( )

a.釩

a.鉻

c.鈦

7.任何一種具有與天然無機寶石相同化學成分,原子結構和物理性質的人工生長晶體都應稱為:( )

a.人造寶石

b.人工寶石

c.合成寶石

8.用焰熔法可以合成( )

a.釔鋁榴石

b.祖母綠

c.尖晶石

d.立方氧化鋯

9.冷坩堝(熔殼)法生產立方氧化鋯所需的熱來自( )

a.液化石油氣

b.丙烷和氯

c.高頻電流

d.高溫電阻

10.合成綠色水晶:( )

a.有強二色性

b.無二色性

c.有弱二色性

11.目前合成寶石或人造寶石中色散最強的是:( )

a.α-SiC(α-碳硅石)

b.SrTiO3(鈦酸鍶)

c.TiO2(金紅石)

12.從熔體結晶的人工寶石中不會含( )

a.氣—液兩相包裹體

b.同生的氣-液兩相包裹體

c.後生的氣液兩相包裹體

13.目前人造GGG由以下途徑形成:( )

a.從熔體中結晶

b.從溶液中結晶

c.從氣體中結晶

14.助熔劑法合成祖母綠中的特徵包裹體為:( )

a.同生氣液兩相包裹體 b.固相-氣相兩相包裹體 c.指紋狀氣液兩相包裹體

15.提拉法合成變石的特徵包裹體為:( )

a.癒合裂隙中三相同生包裹體

b.指紋狀氣液兩相包裹體

c.彎麴生長紋

16.腰棱標有「GE POL」的改成白色的鑽石是:( )

a.用褐鑽改的

b.用黃色鑽石改的

c.用劣質綠色鑽石改的

17.下列仿鑽材料中,熱導率最接近鑽石的是:( )

a.合成CZ

b.合成α-SiC

c.合成剛玉

三、多項選擇題

1.合成Moissanite(α-SiC)的物理性質是:( )

a.有一個n值為2.417

b.有雙折射

c.熱導率高於鑽石

d.維氏硬度與鑽石十分相似

e.反射率高於鑽石

2.仿寶石 Imitation stones是指( )

a.人工寶石模仿天然寶石的顏色、外觀者

b.人工寶石模仿天然寶石的特殊光學效應者

c.某天然寶石模仿另一種天然寶石的特徵

3.天然水晶與合成水晶:( )

a.可有菱面體與六方柱等單形組成晶體外形

b.其化學式是SiO2·nH2O

c.可有較強的多色性

d.晶面條紋平行C軸

e.任何切面上都有一個固定不變的折射率為1.544

四、填空題

1.焰熔法合成尖晶石的密度和折射率比鎂鋁尖晶石都( )。

2.合成剛玉寶石主要方法有( )、( )、和( )。

3.人造與合成寶石中代號CZ是( ),GGG是( )。

4.合成紫水晶不僅需要在原料中加著色元素( ),還需經( )處理。

5.合成寶石指其製取的全部或部分工藝過程是由人控制進行的。它們的( )、( )與它們所)和(對應的天然寶石基本相同。

6.除拼合石之外,人工寶石的製造方法可分為:從熔體中結晶或冷凝,從( )中結晶及從( )中結晶,和( )等。

7.水熱法合成祖母綠的特徵包裹體形狀常為:( )、( )、( )。

8.與水熱法相比,助熔劑法合成寶石的優點是能在( )情況下加熱熔劑和熔解各種原料,並使晶體在熔體中結晶。

9.水熱法合成的紅寶石內部可見:( )、( )、( )、金屬包裹體和( )。

⑶ 鑽石形成的條件有哪些

自然鑽石形成:鑽石是指經過琢磨的金剛石,金剛石是一種天然礦物,是鑽石的原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壓、高溫條件下形成的一種由碳(C)元素組成的單質晶體,碳原子呈立方最緊密堆積, 彼此以共價鍵相連時, 就形成了自然界最硬的鑽石||人工鑽石形成:人工合成金剛石的方法有兩種,是高溫高壓法及化學氣相沉積法。

大部分鑽石是在地質的高溫高壓下形成的。而鑽石形成條件的壓力在4.5到6Gpa,溫度在1100到1500℃。大致換算下來相當於地下150到200km的深度。在地球深處只有很少的地方具有這種鑽石形成的物理、化學條件。

那麼鑽石形成於年代久遠的地層深處,是怎麼被發現的呢?鑽石一般是通過火山爆發而被岩漿帶到地表。有些鑽石礦石恰好落在河流上游,經過千百年的風吹日曬自然瓦解,鑽石暴露在外,隨著徑流的沖刷來到下游,被有緣人的發現。所以在最開始的時候人們都是直接在河邊「淘鑽石」,就像淘金那樣。

⑷ 鑽石的形成條件

鑽石的形成條件是高溫、高壓,還需要在地球深部,最後再經過人工打磨就完成了。

鑽石(即金剛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壓、高溫條件下形成的一種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晶體,是指經過琢磨的金剛石。金剛石是無色正八面體晶體,其成分為純碳,由碳原子以四價鍵鏈接,為目前已知自然存在最硬物質。

(4)鑽石成形要多少高溫擴展閱讀:

七大高招教你鑒定鑽石真偽:

1、觸摸鑒定法:將鑽石放在手臂或臉上,若感覺它是溫暖的,則為假鑽石。因為真石不傳熱,無論怎麼觸摸它,都應該是涼的。

2、哈氣鑒定法:在鑽石上哈口氣,如果鑽石上的水氣立即消失則證明為真鑽石。若水氣在鑽石上停留幾秒鍾後才消失則為假鑽石。

3、刻畫鑒定法:鑽石的硬度都很強,用刀片等難以在上面留下刻痕。此外,用鑽石在玻璃上輕輕劃一下,會留下一條較明顯的白痕。假鑽石則皆無此類現像。或者將鑽石在細砂紙上來回擦幾次,其表面有擦痕的則為假鑽石,無擦痕的則是真鑽石。

4、滴水鑒定法:將鑽石的上部小平面拭擦乾凈,用牙簽的末端沾一滴水滴在它上面,真鑽石上的水滴會呈現中等程度的小圓水滴形狀。假鑽石上的水滴則會很快散開。

⑸ 據說鑽石是在極高溫、高壓下形成的,可是鑽石的燃點卻只有800度,這不是不是一個「傳言」

這不是傳言,而是真實的。鑽石最早是在古印度的河床被發現的,一直到19世紀末,鑽石還不怎麼值錢。1722年,偉大的化學家拉瓦錫拿棱鏡燒掉了一整塊鑽石,發現鑽石迅速和氧氣結合,最後變成了氣體二氧化碳,以此證明了,鑽石的化學成分實際上就是碳。原因在這里————而碳並不是什麼珍貴稀有的元素,石墨的化學成分也是碳,但價格低廉,所以就會有到了800℃就燒沒了的原因了,因為它的化學成分是碳。

⑹ 標准大氣壓下多少噸壓力可以形成鑽石

大部分鑽石是在地質的高溫高壓下形成的。而鑽石形成條件的壓力在4.5到6Gpa,溫度在1100到1500℃。大致換算下來相當於地下150到200km的深度。在地球深處只有很少的地方具有這種鑽石形成的物理、化學條件。
自然鑽石形成:鑽石是指經過琢磨的金剛石,金剛石是一種天然礦物,是鑽石的原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壓、高溫條件下形成的一種由碳(C)元素組成的單質晶體,碳原子呈立方最緊密堆積, 彼此以共價鍵相連時, 就形成了自然界最硬的鑽石
人工鑽石形成:人工合成金剛石的方法有兩種,是高溫高壓法及化學氣相沉積法。

⑺ 鑽石製作將熔模900度高溫的目的

目的是將碳元素轉化成鑽石。
鑽石是碳的一種形式,碳是太陽系中含量第四豐富的元素。
碳元素形成為鑽石,需要45-60千巴的高壓,900-1300攝氏度的高溫,以及150-200千米的地球深度,有時則深達660千米,位於地幔過渡帶。
鑽石形成於上地幔,地球堅硬的地表層下最濃稠、最柔軟的一層。大部分鑽石主要形成於33億至9億年前,形成時間遠遠早於恐龍在地球上出現的年代。

⑻ 鑽石形成的過程

鑽石一般是通過火山爆發形成的,被岩漿帶到地球的表面。岩漿在上升過程中同時也會把一些相關的礦物擄獲到地球表面。這些將是用來尋找鑽石的的礦物,在同一土壤范圍內,指示性礦物越多,找到鑽石的機會就越大。

欣賞一顆鑽石時,你看到的是久遠的歷史。鑽石形成於很久很久以前地層的深處。如南非的一些鑽石年齡為45億左右,表明這些鑽石在地球誕生後不久便已開始在地球深部結晶,鑽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寶石。鑽石的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這從鑽石主要出產於地球上古老的穩定大陸地區可以證實。另外,地外星體對地球的撞擊,產生瞬間的高溫、高壓,也可形成鑽石。

經研究表明:地表以下100多分里處富含碳元素的礦層,在巨大的壓力和大約1200攝氏度的環境下形成的鑽石。絕大多數鑽石的形成年代都在20億到30億年前,這種「煉獄」般的過程使分子的排列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烏黑的碳塊變成令人驚異的透明鑽石晶體,在鑽石形成的過程中,有時會有其它的元素混進來,這就使天然鑽石有多種顏色:從粉紅到鮮紅,從淡黃到天藍。

火山爆發時形成的「上沖管道」是鑽石聚集地。一般情況下,鑽石開采礦是環繞這些管道修建的。管道的中間是鑽石最密集的地方,離得越遠鑽石就越少。往往這些管狀是成束出現的。但是,一些管狀中基本上沒有鑽石,地質學家們到目前為止也還沒有解開這個謎。
稀少的鑽石主要出現於兩類岩石中,一類是橄欖岩類,一類是榴輝岩類,但僅前者具有經濟意義。含鑽石的橄欖岩,目前為止發現有兩種類型:金伯利岩(kimberlite)(名字源於南非得一地名——金伯利)和鉀鎂煌斑岩(lamproite),這兩中岩石均是由火山爆發作用產生的,形成於地球深處的岩石由火山活動被帶到地表或地球淺部,這種岩漿多以岩管狀產出,因此俗稱「管礦」(即原生礦)。

大自然的腐蝕有時會風蝕這些管道。溪流、江河等會順勢把鑽石帶到河床或岸邊。含鑽石的金伯利岩或鉀鎂煌斑岩出露在地表,經過風吹雨打等地球外營力作用而風化、破碎,在水流沖刷下,破碎的原岩連同鑽是被帶到河床,甚至海岸地帶乘積下來,形成沖積砂礦床(或次生礦床)。 這是鑽石存在的第二種形式,也是相當有價值的。可是對采礦者來說,它的吸引力遠遠沒有第一種大。

鑽石是大自然賜予人類最美麗的也是最昂貴的 物質和財富。人類文明雖有幾千年的歷史,但人們發現和初步認識鑽石卻只有幾百年,而真正揭開鑽石內部奧秘的時間則更短。在此之前,伴隨它的只是神話般的傳說,具有宗教色 彩的崇拜和畏懼,同時又把它視為勇敢、權力、地位和尊貴的象徵。如今,鑽石再也不是那麼神秘莫測,更不是只有皇室貴族才能享用的珍品。它已成為百姓們都可擁有、佩戴的大眾寶石。鑽石的文化源遠流長,今天人們更多地把它看成是愛情和忠貞的象徵。
藏於如此大的地下深處達億萬年之久的鑽石晶體要重見天日,得有助於火山噴發,熔岩流將含有鑽石的岩漿帶入至地球近地表處,或長途遷徒淀於河流沙土之中。前者形成的是原生管狀礦,後者形成的則為沖積礦。這些礦體歷經艱辛開采後,還需經過多道處理遴選,才可從中獲怪毛坯金剛石。毛坯金剛石中僅有20%左右可作首飾用途的鑽坯,而大部分只能用於切割、研磨及拋光等工業用途上。有人曾粗略地估算過,要得到1ct重的鑽石,起碼要開采處理250噸礦石,采獲率是相當低的。

⑼ 鑽石是怎麼形成的鑽石的形成條件是什麼

1、大部分鑽石是在地質的高溫高壓下形成的:

鑽石形成條件的壓力在4.5到6Gpa,溫度在1100到1500℃。

碳元素在較高的溫度、壓力下,結晶形成石墨,而在高溫、極高氣壓及還原環境中則結晶為珍貴的鑽石。當碳原子呈六方環狀的層狀排列時,形成的是低硬度的高溫耐火材料石墨; 當碳原子呈立方最緊密堆積, 彼此以共價鍵相連時, 就形成了自然界最硬的寶石—鑽石。

2、隕石撞擊形成鑽石:

當攜帶石墨的隕石撞上地球時,撞擊產生的高溫高壓能把石墨轉變成稀有且極端堅硬的金剛石。2008年,一塊橄輝無球粒隕石掉落在蘇丹努比亞沙漠中,研究發現,它不僅僅是一塊普通的隕石,仔細分析後,科學家確定這塊隕石里含有金剛石——鑽石的原石。

拓展資料:
天然鑽石形成於地表下超過100公里深處,再伴隨著火山噴發等地質活動上升到地面。 地幔中的高溫高壓使碳元素結晶形成鑽石,偶爾會將周圍的塵埃或液體雜質包裹進去。包裹雜質的鑽石通常含有少量的鈉、鉀和其他能揭示其形成環境信息的礦物質。

鑽石是一種天然礦物質,是在未受到人為干預的情況下完全在大自然中形成的。重量一般在0.015ct-1.10ct之間,多數在0.2ct-0.4ct之間,顏色多為白色至淺黃系列,在G色-J色之間,彩色系列為淺色的紅、黃、藍等。在紫外熒光下,多數短波下為中等至弱的黃色、黃綠色,少數為惰性(無熒光)。

⑽ 鑽石結晶溫度范圍

鑽石結晶的溫度范圍是900~1300℃。

鑽石是指經過琢磨的金剛石,金剛石是一種天然礦物,是鑽石的原石。簡單地講,鑽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壓、高溫條件下形成的一種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晶體。鑽石美麗、稀有,是愛情和忠貞的象徵,代表永恆不破的愛情。

鑽石在天然礦物中的硬度最高,其脆性也相當高,用力碰撞就會碎裂。源於古希臘語Adamant,意思是堅硬不可侵犯的物質,是公認的寶石之王。鑽石的。也就是說,鑽石其實是一種密度相當高的碳結晶體。

產地分布:

世界各地均有鑽石產出,已有30多個國家擁有鑽石資源,年產量一億克拉左右。產量前五位的國家是澳大利亞、剛果(金)、波札那、俄羅斯、南非。這五個國家的鑽石產量佔全世界鑽石產量的90%左右。

其它產鑽石的國家有剛果(金)、 巴西、蓋亞那、委內瑞拉、安哥拉、中非、迦納、幾內亞、象牙海岸、利比利亞、納米比亞、獅子山、坦尚尼亞、辛巴威、印度尼西亞、印度、中國、加拿大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