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鑽石什麼做的怎麼來的
世界上最名貴的10顆鑽石 1.偉大的非洲之星 「非洲之星」是世界上最大的切割鑽石。這顆鑽石由美國一家公司切割,該公司在研究了這顆鑽石6個月後,才確定如何切割。 2.光之山鑽石 這顆鑽石有最古老的記載歷史,它的最早記載可以追溯到1304年。在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時被再度切割,之後被鑲嵌在英國女王的王冠上,這顆鑽石現在重108.93克拉。「光之山」鑽石據說是上帝送給一名忠實信徒的禮物。 3.艾克沙修鑽石 「艾克沙修」不光是世界上最大的鑽石之一,它還是迄今為止全球發現的第二大鑽石。 4.大莫卧兒鑽石 大莫卧兒是17世紀在印度發現的鑽石。大莫卧兒根據泰姬陵的建造者沙迦汗命名。但是,這顆鑽石後來失蹤了。有人認為,光之山鑽石可能就是由這顆鑽石切割而成。
⑵ 鑽石原石表面特徵
鑽石原石是指未經切割的金剛石,金剛石俗稱「金剛鑽」。
摩氏硬度10,新摩氏硬度15,顯微硬度10000kg/mm2,顯微硬度比石英高1000倍,比剛玉高150倍。金剛石硬度具有方向性,八面體晶面硬度大於菱形十二面體晶面硬度,菱形十二面體晶面硬度大於六面體晶面硬度。鑽石(金剛石)為最高級第10級。
金剛石有各種顏色,從無色到黑色都有,以無色的為特佳。它們可以是透明的,也可以是半透明或不透明。許多金剛石帶些黃色,這主要是由於金剛石中含有雜質。 金剛石的折射率非常高,色散性能也很強。
金剛石一般為粒狀。如果將金剛石加熱到1000℃時,它會緩慢地變成石墨。
金剛石礦物晶體構造屬等軸晶系同極鍵四面體型構造。碳原子位於四面體的角頂及中心,具有高度的對稱性。單位晶胞中碳原子間以同極鍵相連結,距離為154pm。常見晶形有八面體、菱形十二面體、立方體、四面體和六八面體等。
(2)什麼是鑽石砂擴展閱讀:
鑽石原石在公元前800年在印度被發現,沒有人敢胡亂加工鑽石原石,鑽石被認為具有駕馭地球的能量,它可以保護佩戴者並使其擁有神秘的誘惑力。
只有國王,王後和其追隨者可以負擔得起如此罕見美麗的鑽石裝飾,鑽石的自然狀態是非常珍貴的,我們發現並且使用鑽石超過2000年了,一位匈牙利王後的皇冠上鑲嵌著未經切割的鑽石,這個可以追溯到1074年,被認為是最早的鑽石珠寶形式。
世界各地都發現了金剛石礦。其中,澳大利亞、剛果、俄羅斯、波札那和南非是著名的五大金剛石產地。
地質鑽頭和石油鑽頭金剛石、拉絲模用金剛石、磨料用金剛石、修整器用金剛石、玻璃刀用金剛石、硬度計壓頭用金剛石、工藝品用金剛石。
⑶ 哪裡是鑽石的主要來源
1、出產鑽石的國家
世界各地均有鑽石產出,已有三十多個國家擁有鑽石資源,年產量一億克拉左右。產量前五位的國家是澳大利亞、扎伊爾、波札那、俄羅斯、南非。這五個國家的鑽石產量佔全世界鑽石產量的90%左右。其它產鑽石的國家有剛果(金)、 巴西、蓋亞那、委內瑞拉、安哥拉、中非、迦納、幾內亞、象牙海岸、利比利亞、納米比亞、獅子山、坦尚尼亞、辛巴威、印度尼西亞、印度、中國、加拿大等。
中國的金剛石探明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第10名左右,年產量在20萬克拉,鑽石主要在遼寧瓦房店、山東蒙陰和湖南沅江流域,其中遼寧瓦房店是目前亞洲最大的金剛石礦山。
2、 出產最好鑽石的國家
對於鑽石的毛坯和寶石級鑽石所佔比例來說,最好的鑽石來自於納米比亞沖積礦床中開采出來的鑽石。這些鑽石經歷的自然風化搬運到海邊,路程長達1000英里。經過這段旅程鑽石中脆弱部分都分離。在特定沉積環境中鑽石按不同粒級不同形狀一定規律分布於岩層中。該礦區寶石級鑽石英鍾最高達到97%。對切磨好的鑽石戒面,很難分辯出產自哪個國家和礦區。
任何礦區產出的鑽石都有好、中、差。拿礦區中最好的鑽石與納米比亞產出最差的鑽石比,納米比亞沖積礦床的鑽石也不一定就好。
3、 鑽石產地的變遷
印度是世界上最早發現鑽石的國家,3000年前,印度是鑽石的唯一產地。自2500年前至18世紀初印度克里希納河、彭納河及其支流是世界唯一產出鑽石的地方,歷史上許多著名鑽石如光明之山(kohi-noor)、奧爾洛夫(orloff)和大莫卧兒(great mogul)都來自印度,但目前印度的鑽石產量很小。
至1725年巴西鑽石的發現及開采,使巴西取代印度,成為當時全球鑽石的最重要產地。
1867年以後,南非發現了沖積砂礦床和大量原生金伯利岩筒使得南非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鑽石生產國,其產量長期處於世界前列,並由此開創了鑽石業的新紀元。1905年,在南非阿扎氏亞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金伯利岩岩筒—普列米爾岩筒,並在此發現最大的鑽石(庫利南鑽石)。目前,南非擁有世界上產量最大、且最現代化的維尼蒂亞鑽石礦。南非鑽石顆粒大,品質優,50%的金剛石均是可切割的,其產量雖不及澳大利亞等國,但產值一直居世界前列。
自1979年澳大利亞西部發現鉀鎂斑岩中含有金剛石起,至1986年,澳大利亞的金剛石產量已居霸主地位,但寶石級僅占其產量的5%。澳大利亞鑽石主要分布西澳新南威爾斯的bingara和copeton,尤其是阿蓋爾(argle)礦床儲量為5.5億克拉。
波札那盛產優質金剛石,寶石級佔50%,其產值居世界首位。波札那的鑽石來自露天開採的金伯利岩,巨大的礦山有orapa岩筒(1967年)、letihakena岩筒(1977年)和jwaneng鑽礦(1982年),三個礦的總產量在1989年超過1500萬克拉。
俄羅斯的鑽石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亞中部雅庫特地區,該區找到有一百多個含金剛石金伯利岩筒,1988年,俄羅斯在靠近歐洲附近又找到新的鑽石礦。目前,俄羅斯鑽石產量在1200萬克拉左右,一半為寶石級。多年來俄羅斯形成了獨立的鑽石開采加工銷售體系,其鑽石數量大、質量優、均勻性好,在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前幾年報道加拿大北部地區發現大量金伯利岩,幾年後鑽石產量可佔全世界產量的10%。
中國鑽石資源與產地
中國的金剛石探明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第10名左右,年產量在20萬克拉,鑽石主要在遼寧瓦房店、山東蒙陰和湖南沅江流域,其中遼寧瓦房店是目前亞洲最大的金剛石礦山。
中國於1965年先後在貴州和山東找到了金伯利岩和鑽石原生礦床。1971年遼寧瓦房店找到鑽石原生礦床。目前仍在開採的兩個鑽石原生礦床分布於遼寧瓦房店和山東蒙陰地區。鑽石砂礦則見於湖南沅江流域、西藏、廣西以及跨蘇皖兩省的郯廬斷裂等地。
目前我國鑽石主要產地有三個:遼寧瓦房店,山東蒙陰—臨沭,湖南沅江流域.都是金伯利岩型,但湖南尚未找到原生礦.其中遼寧的質量好,山東的個頭較大.
目前我國現存發現的最大鑽石為常林鑽石,於1977年12月21日發現於山東,由常林大隊魏振芳發現,故而得名「常林鑽石」,現藏銀行國庫中。常林鑽石重158.786克拉,呈八面體,質地潔凈、透明,淡黃色。
另據傳,中國最大的鑽石曾是金雞鑽石,也發現於該地區,重281.25克拉,但在二戰期間被日軍掠走,至今下落不明。
⑷ 金剛石是最硬的物質,那麼鑽石是用什麼雕刻的呢
首先回答問題
現在有一種最先進的切割儀器——水刀
它的原理是利用高壓水流來完成(所以避免了高溫)
其次鑽石句對不可以用普通的道具或磨具來切還有激光
因為我相信你該知道鑽石的主要化學成分是碳( C )
一遇到高溫它的化學結構就會會發生變化
變成一堆碳粉!
金剛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質,但有比它更硬的,例如:
經過40多年探索,俄羅斯科學院化學物理研究所的一科研小組日前終於成功地研製出由大分子構成的三維結構聚合物材料,其硬度已超過金剛石。有關專家指出,該科研成果發展了著名的「弗洛里聚合作用」理論,為研製新型聚合物材料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和實驗方法。
眾所周知,金剛石是世界上最硬的物質,在工業上獲得了廣泛運用。金剛石具有超硬特性的奧妙在於其晶格中原子的排列呈特殊的三維結構。科研人員發現,三維結構聚合物的性質完全不同於線形結構聚合物的性質。如果能用巴基球分子組成三維結構的聚合物,它的硬度將超過金剛石。因此多年來,世界各國的科研人員一直在積極探索人工製造三維結構聚合物的理論與方法,研製由單一分子組成的三維結構聚合物材料。20世紀50年代,美國物理化學家弗洛里成功地提出了建立三維結構聚合物的理論。為此,弗洛里獲得了1974年的諾貝爾化學獎,並被譽為聚合物理論之父。
以俄羅斯科學院化學物理研究所根納季?科羅廖夫博士為學術帶頭人的科研小組,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研究三維結構聚合物。實驗研究工作首先以弗洛里的聚合物理論為基礎。但科羅廖夫與同事們在進行研製三維結構聚合物時遇到了很大困難,他們無法獲得大量的由單一分子組成的聚合物質。原因是在化學反應合成過程中,根基附著生長鏈的過程像雪崩似地非常快,無法控制。這樣的過程導致聚合物在大量反應液中形成。如此形成的三維微型物質影響了相臨原子的生長及其之間的相互連接。盡管科研人員進行了無數次實驗,只獲得了一種鬆散的、摻入了具有一定硬度的聚合物成分,而不是由單一分子構成的三維結構的聚合物。
實驗結果與弗洛里的理論不相符。問題發生在哪裡?
科羅廖夫領導研究小組開始詳細分析三維聚合作用的動力學原理。經過大量分析與研究,他們發現了弗洛里理論的不足之處,並大膽地提出了新的理論。由於合成過程的數學模型非常復雜,科羅廖夫運用計算機獲得了大量計算數據,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建立三維結構聚合物的理論。2002年科羅廖夫的科研小組因該理論計算工作獲得了「俄羅斯學院出版獎」。
理論工作獲得成功後,科研人員立即將成果運用到實踐中。科羅廖夫研究小組認為,建立三維結構聚合物的關鍵在於控制合成過程中不同成分的生長速度。比如,在一定時間內使一部分聚合鏈進入「睡眠」狀態,而使另一部分「激活」。在該理論的指導下,科羅廖夫領導的小組終於找到了有效控制分子行為的方法,並成功地合成了大分子三維結構聚合物。科研人員將這一技術工藝稱為「激活聚合作用」。它的特點是不僅整個合成過程具有很高的均勻性,獲得的三維結構聚合物也具有很高的均勻性。
專家認為,科羅廖夫的科研成果發展了著名的「弗洛里聚合作用」理論,為研製新的聚合物材料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和實驗方法。目前,世界各國對聚合物材料的研究發展很快。世界上一些大公司在研製新型聚合物材料方面也不惜財力與物力。俄研製出的新型三維結構聚合物材料在銷毀火箭動力燃料方面有著重要的使用價值,當火箭燃料超過使用期限時,可以不用爆炸的方法銷毀,而用「激活聚合作用」的方法將其改造為民用產品。
⑸ CBN砂輪跟鑽石砂輪要怎麽區別又該選一個比較適合我的製程呢
砂輪如果以磨料來區分,可分為兩大類 ※傳統磨料 及 ※超級磨料
而CBN及鑽石就屬於超級磨料,被稱為超級磨料的原因是因為這兩種磨料的硬度遠高於其它傳統磨料。
那同是超級磨料,要怎麽區別兩者,又該怎麽挑選適合自己製成的砂輪磨料呢?
首先,我們需要先知道兩者的特性為何。
立方氮化硼CBN是什麽?
立方氮化硼CBN(Cubic Boron Nitride):
是20世紀50年代首先由美國通用電氣(GE)公司利用人工方法在高溫高壓條件下合成的,其硬度僅次於鑽石而遠遠高於其它材料,因此它與鑽石統稱為超級磨料。
鑽石磨料是什麽?
鑽石磨料:
硬度最高的磨料,天然的穩定性高,但是價格昂貴,所以用來製作砂輪的多是人造鑽石(呈淡黃色)。
如何決定要選用CBN還是鑽石磨料?
選擇標准①:工件「硬度」
就研磨的基本邏輯上來說,磨料的硬度要高於工件硬度的「四倍」。
假如研磨材質是鎢鋼(超硬合金),我們可以從下面硬度表中發現,只有鑽石DIA的硬度高於鎢鋼(超硬)四倍。因此,我們建議使用鑽石磨料。
選擇標准②:工件「材質」
工件若為「含鐵系材質」:使用CBN
工件若為「非鐵系材質」:使用鑽石
這是因為如果用鑽石研磨鐵系材質時,鑽石會與鐵中的碳產生化學反應,這會使鑽石的磨耗速度加快。磨料容易鈍化,切削力遞減需要修整,導致加工效率差。
因此,鑽石砂輪不適合研磨含鐵的材料。
選擇標准③:砂輪「轉速」
由於鑽石是熱衰減型磨料(溫度高會造成磨耗快),
當砂輪轉速較高時,研磨溫度高,就會造成砂輪的磨耗太快。
CBN是微破碎型結構,砂輪轉速快,可以發揮出磨料的特性之一。
所以可以依照上述的選擇標准來挑選合適的砂輪磨料,
若是不確定該如何挑選,歡迎與我們聯絡,
我們會有專人為您解答磨料問題。
本文由砥礪琢磨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⑹ 鑽石是什麼行成的
現代科學技術 、手段為探索鑽石的形成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鑽石是世界上最堅硬的、成份最簡單的寶石,它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具立方結構的天然晶體。其成份與我們常見的煤、鉛筆芯及糖的成份基本相同,碳元素在較高的溫度、壓力下,結晶形成石墨(黑色),而在高溫、極高氣壓及還原環境(通常來說就是一種缺氧的環境)中則結晶為珍貴的鑽石(白色)。為了便於理解鑽石的起源,先看一看含有鑽石的原岩。
自從鑽石在印度被發現以來,我們不斷聽到人們在河邊、河灘上撿到鑽石的故事,這是由於位於河流上游某處含有鑽石的原岩,被風化、破碎後,鑽石隨水流被帶到下游地帶,比重大的鑽石被埋在沙礫中。鑽石的原岩是什麼?1870年人們在南非的一個農場的黃土中挖出了鑽石,此後鑽石的開掘由河床轉移到黃土中,黃土下面就是堅硬的深藍色岩石,它就是鑽石原岩——金伯利岩(kimberlite)。什麼是金伯利岩?金伯利岩是一種形成於地球深部、含有大量碳酸氣等揮發性成份的偏鹼性超基性火山岩,這種岩石中常常含有來自地球深部的橄欖岩、榴輝岩碎片,主要礦物成份包括橄欖石、金雲母、碳酸鹽、輝石、石榴石等。研究表明,金伯利岩漿形成於地球深部150公里以下。由於這種岩石首先在南非金伯利被發現,故以該地名來命名。
另一種含有鑽石的原岩稱鉀鎂煌斑岩(lamproite),它是一種過鹼性鎂質火山岩,主要由白榴石、火山玻璃形成,可含輝石、橄欖石等礦物,典型產地為澳大利亞西部阿蓋爾(Argyle)。
科學家們經過對來自世界不同礦山鑽石及其中原生包裹體礦物的研究發現,鑽石的形成條件一般為壓力在4.5-6.0Gpa(相當於150-200km的深度),溫度為1100-1500攝氏度。雖然理論上說,鑽石可形成於地球歷史的各個時期/階段,而目前所開採的礦山中,大部分鑽石主要形成於33億年前以及12-17億年這兩個時期。如南非的一些鑽石年齡為45億左右,表明這些鑽石在地球誕生後不久便已開始在地球深部結晶,鑽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寶石。鑽石的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這從鑽石主要出產於地球上古老的穩定大陸地區可以證實。另外,地外星體對地球的撞擊,產生瞬間的高溫、高壓,也可形成鑽石,如1988年前蘇聯科學院報道在隕石中發現了鑽石,但這種作用形成的鑽石並無經濟價值。
稀少的鑽石主要出現於兩類岩石中,一類是橄欖岩類,一類是榴輝岩類,但僅前者具有經濟意義。含鑽石的橄欖岩,目前為止發現有兩種類型:金伯利岩(kimberlite)(名字源於南非得一地名——金伯利)和鉀鎂煌斑岩(lamproite),這兩中岩石均是由火山爆發作用產生的,形成於地球深處的岩石由火山活動被帶到地表或地球淺部,這種岩漿多以岩管狀產出,因此俗稱「管礦」(即原生礦)。含鑽石的金伯利岩或鉀鎂煌斑岩出露在地表,經過風吹雨打等地球外營力作用而風化、破碎,在水流沖刷下,破碎的原岩連同鑽是被帶到河床,甚至海岸地帶乘積下來,形成沖積砂礦床(或次生礦床)。
⑺ 中國什麼地方出鑽石
1,遼寧省大連市瓦房店市
2011年初,遼寧省瓦房店地區發現的一處大型金剛石礦,礦藏量保守估計約100萬克拉(約合200公斤),可開采30年以上。瓦房店市被譽為東方鑽石城,金剛石儲量佔全國已探明儲量的54%,多呈8面體和12面體,質地優良,晶形完整,色澤晶瑩剔透,首飾級含量佔70%,在國際市場上屬一流。
2,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
臨沭縣享有「鑽石之鄉」的美譽。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重晶石,金剛石,大理石,石英石,金紅石等20餘種,聞名全國的常林鑽石(158.7860克拉,出土時中國最大,世界第二)就出土在臨沭縣曹庄鎮常林村。
(7)什麼是鑽石砂擴展閱讀
1965年是我國鑽石找礦取得重大突破的年份。在山東省蒙陰縣的常馬庄發現了中國第一個具有工業開采價值的鑽石原生礦。
1970年,遼寧省地礦局區調隊在遼南地區開展地質普查。歷時一年後,普查已接近尾聲,當時礦產組組長白尚金在日偽時期的地質資料中,發現在瓦房店李店鄉石灰窯村有鉛鋅礦的記載。
⑻ 湖南金剛石/鑽石砂礦的大地構造背景及地質概況
湖南沅水金剛石砂礦產於湖南中西部地區,位於太古宙–元古宙揚子克拉通和華夏地塊的邊緣,區內岩石經歷了武陵、雪峰、加里東、印支、燕山、喜馬拉雅等多個構造–岩漿活動,地質構造極為復雜,岩石建造疊加明顯。不同地質學家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對上述區域的構造歸屬有不同的理解,陳國達認為屬於地台活化區(陳國達,1956),任紀舜等將該區分為揚子准地台和華南褶皺系(任紀舜,1960),李春昱和馬杏垣認為可劃為華南板塊和華南亞板塊(饒家榮,1999)。湖南413地質隊的研究者認為,該地大地構造上屬於揚子地台南緣,是微陸塊或古島弧組成的中新元古代活動帶,其下有中等程度固結的、冷的和電導率低的地幔硬塊存在,到古生代時期該區仍然處於克拉通環境,基底由深變質結晶基底和淺變質的褶皺基底組成(馬文運,1997)。從較新的區域構造分區來看,本區出現鉀鎂煌斑岩的地區位於揚子板塊和華夏地塊的過渡帶附近,位於江南古俯沖帶的南端,在區域構造上受古亞洲-特提斯構造域的控制(舒良樹等,2004)。
揚子陸塊古老的基底主要由元古宙岩石組成(Chen and Jahn,1998),最老的古太古代片麻岩基底僅在湖北的黃陵地區有報道,稍晚的主要是新太古代川西康定群(3.0~2.4Ga)和鄂西崆嶺群(2.9~2.7Ga)的變質老地層(楊明桂等,1994;沈其韓,2005)。近些年,在湖北、江蘇、安徽,湖南、貴州等地陸續發現了古老的具有太古宙年齡的碎屑鋯石及幔源鋯石,證實了下揚子地區新太古代陸塊岩石圈的存在(Qiu et al.,2000;高山等,2001;塗蔭玖等,2001;張旗等,2003;Zheng et al.,2006)。揚子陸塊古老基底地層具有雙結構模式,由變質較深的太古宙–古元古代變質結晶基底和變質較淺的中–新元古代淺變質褶皺基底組成,變質岩原岩為中–新元古代的島弧火山沉積為主,成熟度較低,變質程度較淺(Chen & Jahn,1998)。東南部的華夏地塊(南華活動帶),曾經是揚子陸緣和華夏古陸殼之間的新元古代–早古生代裂谷帶(南華洋),加里東運動時期閉合,與揚子陸塊組成古華南大陸殼。揚子陸塊古老基底之上覆蓋了一套分布廣、厚度大的古生界–早中生界晚泥盆世、石炭紀、二疊紀、早三疊世等經歷弱變質作用或未經歷變質作用的淺海相碳酸鹽岩和泥砂質岩系沉積地層,它們構成了全區晚中生代花崗岩和東南部火山-沉積岩系的圍岩和基底蓋層。
⑼ 鑽石,金剛石既然一樣為什麼要分金剛砂和鑽石砂輪呢
金剛砂是磨料的統稱,主要是指普通的磨料,象白剛玉,棕剛玉等。金剛石砂輪指的是用人造金剛石製作的砂輪,主要加工硬質合金,陶瓷,玻璃等難加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