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鑽石礦藏 » 鑽石在多少年前被發現
擴展閱讀
逾期交房費用怎麼算 2025-07-08 23:11:08
英雄連資源為什麼那麼慢 2025-07-08 23:05:28
經營石油需什麼證照 2025-07-08 22:56:06

鑽石在多少年前被發現

發布時間: 2022-07-25 02:46:08

『壹』 鑽石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中國自古以來就自產鑽石。

1971年以來的二十年中,在中國陸續發現了幾顆50克拉以上和100克拉以上的金剛石,按發現時間的先後排列如下:

1.1971年9月25日,在江蘇省宿遷公路旁發現一顆重52.71克拉的金剛石。

2.1977年12月21日,在山東省臨沭縣常林大隊,女社員魏振芳發現1顆重158.786克拉的優質巨鑽,全透明,色淡黃,可稱金剛石的「中國之最」。被命名為「常林鑽石」

3.1981年8月15日,在山東郯城陳埠發現一顆124.27克拉的巨粒金剛石。被命名為「陳埠一號」。

4.1982年9月,在山東郯城陳埠發現一顆96.94克拉的金剛石。

5.1983年5月,在山東郯城陳埠發現一顆92.86克拉的金剛石。

6.1983年11月14日,在山東蒙陰發現一顆119.01克拉的巨粒金剛石,被命名為「蒙山一號」。蒙陰金剛石礦是全國最大的原生礦。

(1)鑽石在多少年前被發現擴展閱讀:

主要用途:

1、工業用途

地質鑽頭和石油鑽頭金剛石、拉絲模用金剛石、磨料用金剛石、修整器用金剛石、玻璃刀用金剛石、硬度計壓頭用金剛石、工藝品用金剛石。

若塗在音響紙盆上,音箱音質會大為改善。

2、慢性毒葯

文藝復興時期,用金剛石粉末製成的慢性毒葯曾流行在義大利豪門之間。當人服食下金剛石粉末後,金剛石粉末會粘在胃壁上,在長期的摩擦中,會讓人得胃潰瘍,不及時治療會死於胃出血,是種難以讓人提防的慢性毒劑。

3、觀賞寶石

鑽石由於折射率高,在燈光下顯得閃閃生輝,成為女士最愛的寶石。巨型的美鑽可以價值連城。而摻有深顏色的鑽石的價錢更高。目前最昂貴的有色鑽石,要數帶有微藍的水藍鑽石。

『貳』 鑽石第一次發現是在什麼時候

我在偶見 原生金剛石是在地下深外處(130—180Km)高溫(900—1300℃)高壓(45—60)×108Pa下結晶而成的,它們儲存在金伯利岩或榴輝岩中,其形成年代相當久遠。南非金伯利礦,橄欖岩型鑽石約形成於距今33億年前,這個年齡幾乎與地球同歲;而奧大利亞阿蓋爾礦、波札那奧拉伯礦,榴輝岩型的鑽石雖說年輕,也分別已有15.8億年和9.9億年了。藏於如此大的地下深處達億萬年之久的鑽石晶體要重見天日,得有助於火山噴發,熔岩流將含有鑽石的岩漿帶入至地球近地表處,或長途遷徒淀於河流沙土之中。前者形成的是原生管狀礦,後者形成的則為沖積礦。這些礦體歷經艱辛開采後,還需經過多道處理遴選,才可從中獲怪毛坯金剛石。毛坯金剛石中僅有20%左右可作首飾用途的鑽坯,而大部分只能用於切割、研磨及拋光等工業用途上。有人曾粗略地估算過,要得到1ct重的鑽石,起碼要開采處理250噸礦石,采獲率是相當低的;如果想從成品鑽中挑選出美鑽,那兩者的比率更是十分懸殊的了。? 已知現今世界上只有三十餘個國家和地區產鑽石,且分布極不均勻,主要集中在澳洲、非洲,次為亞洲和南美洲。其中澳大利亞、扎伊爾、波札那、前蘇聯和南非為世界上五大鑽石生產國,佔全球鑽坯供應量八成有多。 我國鑽礦開發雖有著較長歷史,清道光年間湘西桃源、常德一帶、山東郯城區都先後發現過鑽石。20世紀中葉湖南還找到過鑽石砂礦。然而,鑽石原生礦床60—70年代僅在遼寧瓦房店、山東蒙陰和貴州東部地區發現。? 物以稀為貴。綜觀當今世界,鑽石分布范圍小,產量低。加之開采困難,自然鑽石就更顯彌足珍貴了。一顆鑽石,從孕育於地殼岩漿之中至佩戴於您的手上,輾轉周遊萬里,途經數百人之手,個中開采、加工艱辛復雜,做成精緻的飾品更是藝術的創造,最後又經您慧眼上識,佩戴,才再度炫耀於世,因此,這是一種何等奇特的福緣! 什麼是人造金剛石 鑽石由金剛石加工琢磨而成,是珠寶中的貴族,它通明剔透,散發著清冷高貴的光輝,頗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氣質。天然金剛石的形成和發現極為不易,它是碳在地球深部高溫高壓的特殊條件下歷經億萬年的「苦修」轉化而成的,由於地殼的運動,它們從地球的深處來到地表,蘊藏在金伯利岩中,從而被人類發現和開采。 金剛石不僅可以加工成價值連城的珠寶,在工業中也大有可為。它硬度高、耐磨性好,可廣泛用於切削、磨削、鑽探;由於導熱率高、電絕緣性好,可作為半導體裝置的散熱板;它有優良的透光性和耐腐蝕性,在電子工業中也得到廣泛應用。18世紀末,人們發現身價高貴的金剛石竟然是碳的一種同素異形體,從此,制備人造金剛石就成為了許多科學家的光榮與夢想。 一個世紀以後,石墨 ——碳的另一種單質形式被發現了,人們便嘗試模擬自然過程,讓石墨在超高溫高壓的環境下轉變成金剛石。為了縮短反應時間,需要2 000 ℃高溫和5.5萬個大氣壓的特殊條件。 1955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專門製造了高溫高壓靜電設備,得到世界上第一批工業用人造金剛石小晶體,從而開創了工業規模生產人造金剛石磨料的先河,現在他們的年產量在20噸左右;不久,杜邦公司發明了爆炸法,利用瞬時爆炸產生的高壓和急劇升溫,也獲得了幾毫米大小的人造金剛石。 金剛石薄膜的性能稍遜於金剛石顆粒,在密度和硬度上都要低一些。即便如此,它的耐磨性也是數一數二,僅5微米厚的薄膜,壽命也比硬質合金鋼長10倍以上。我們知道,唱片的唱針在微小的接觸面上要經受極大的壓力,同時要求極長的耐磨壽命,只要在針尖上沉積上一層金剛石薄膜,它就可以輕松上陣了。如果在塑料、玻璃的外面用金剛石薄膜做耐磨塗層,可以大大擴展其用途,開發性能優越又經濟的產品。 更重要的是,薄膜的出現使金石的應用突破了只能作為切削工具的樊籬,使其優異的熱、電、聲、光性能得以充分發揮。目前,金剛石薄膜已應用在半導體電子裝置、光學聲學裝置、壓力加工和切削加工工具等方面,其發展速度驚人,在高科技領域更加誘人。 注意一點,現在市場上的寶石級金剛石飾品,全部是天然的,因為人工金剛石達不到作飾品的要求。

『叄』 鑽戒的發現歷史

1725年,在巴西的米納斯吉拉斯發現首粒鑽石。在19世紀南非發現鑽石以前,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鑽石生產國。
1867年到1868年(有爭議,時間不準確)初首次在南非發現了一顆鑽石。原石重21.25克拉,切磨後重10.73克拉,命名為「伊利加」。後來,一個牧羊人撿到的83.50克拉的鑽石原石,掀起了南非的「鑽石風暴」,這個鑽石切磨後重47.69克拉,命名為「南非之星」。在南非采礦業早期,「DeBeers礦業公司」成立了(著名的DeBeers,其鑽石銷售分支機構就是DTC),1888年更名「DeBeers聯合礦業公司」。這一時期,他幾乎控制了全世界的鑽石生產。
19-20世紀,南非發現鑽石後不久,非洲的其他地方也發現了鑽石。如:納米比亞和博茨
1908年,納米比亞發現海灘砂礦。海灘砂礦的鑽石質量非常高,其中95%以上為寶石級。
1967年,波札那發現鑽石。波札那是現今最大的鑽石生產國,它擁有世界上最富有的鑽石礦床
1954年,前蘇聯發現了至少40個含鑽石的礦,這些礦的儲量至少與南非相當。
1981年,澳大利亞發現了資源豐富的鑽石礦床。它的阿蓋爾礦,以出產粉紅色鑽石而聞名。
1991年,加拿大在波音特湖地區經過一年勘查發現了該國首個重要鑽石礦床。由於在湖下,開采條件惡劣但產量高。該礦床是被認為最具潛力能與前蘇聯或南非的鑽石礦床價值相當。
中國最早關於鑽石的記載是西晉時的作品,「列子湯問篇」提到輥鉻之劍,和漢代「十洲記」提到的切玉刀。這些刀劍都鑲有金剛石,而金剛石就是鑽石的別名。古印度是世上金剛石的唯一產地,而羅馬帝國鑽石一愛情的象微鑽石一詞來自希臘義「adamas「』,是不可征服的意思(拉丁語「diamas」〕。希臘人相信鑽石內斂的火焰,代表永恆的愛火,長久以來,由茂鑽石具有至堅至硬,璀璨生輝的特質,因此成為今日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愛情象徵。

『肆』 鑽石有怎樣的發展史

鑽石被現代人譽為尊貴永遠的象徵,質量與體積均為上呈的自然也就越珍貴。「希望」藍鑽石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鑽石王之一。1947年,「希望」藍鑽石的標價為1500萬美元,這是它的最後一次標價。而如今,「希望」藍鑽石的價格已遠不如此了。自從1947年後,「希望」藍鑽石再也沒有被拍賣過。

1958年,「希望」藍鑽石被佔有它的最後一個主人、美國珠寶商海里•溫斯頓捐贈給了華盛頓史密斯研究院。在該院的珠寶大廳內,「希望」藍鑽石陳列在一個防彈玻璃櫃里,與各國帝王加冕禮上用過的珠寶媲美。那幽幽的藍光彷彿在向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訴說著它那神秘的歷史。

「希望」藍鑽石問世於500年前。在鯿基伯那河畔的一座廢棄的礦井裡,一個路過的老人偶爾瞥見一塊熠熠閃光的石頭。經辨別,竟是一枚碩大的藍鑽石。老人請工匠將鑽石進行粗加工,加工後的藍鑽石還有112.5克拉。老人去世後,他的3個兒子為這枚鑽石大打出手,結果鑽石被族長充公,下令鑲嵌在神像的前額上。

一天深夜,一個抵不住鑽石藍光誘惑的年輕人偷走了鑽石。但僅僅幾個小時,他就被守護神像的婆羅門捕獲,活活被打死,成為藍鑽石的第一個犧牲者。藍鑽石重新被鑲嵌在神像的前額上。

17世紀初,一個法國傳教士用斧頭劈死兩個婆羅門,用沾滿鮮血的雙手將藍鑽石攫為己有。傳教士將藍鑽石帶回了自己的故鄉,可是在一個雷雨交加的晚上,他被割斷了喉管,藍鑽石也不知去向。

40年後,藍鑽石落入巴黎珠寶商瓊•泰弗尼爾手中,他隨即脫手,將鑽石賣給了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數年後,瓊•泰弗尼爾到俄國做生意,竟被一條野狗活活咬死。

路易十四對這枚藍鑽石愛不釋手,經過琢磨,藍鑽石鑲嵌在象徵著王權的王杖上,取名為「法國藍寶」。可是不久後的一天,他最寵愛的一個孫子不明不白地死去了。路易十四受此打擊後,不久也撒手歸天。

路易十四死後,「法國藍寶」落入蓓麗公主之手。她將鑽石從王杖上取下,作為裝飾掛在她的項連上。1792年9月3日,在一次偶發的事件中,蓓麗公主被一群平民百姓毆打致死。

「法國藍寶」由蓓麗公主的寵物變為路易十六的珍玩。可是一場法國大革命的風暴把國王路易十六和王後瑪麗•安東尼送上了斷頭台。「法國藍寶」在這場大革命中被皇家侍衛雅各斯•凱洛蒂乘亂竊取。

法國臨時政府在清點國庫時,發現「法國藍寶」失蹤,於是貼出告示:凡私藏皇家珍寶者處以死刑。侍衛雅各斯•凱洛蒂聞訊後終是不安,精神發生錯亂,最後自殺而死。

「法國藍寶」40年後為俄國太子伊凡覓得。伊凡在尋花問柳時,為了討得一個妓女的歡心,竟將「法國藍寶」拱手相贈。一年後,伊凡另結新歡,對贈寶之事後悔不已,決定追索回來。可是,那個妓女死活不依,伊凡一劍刺死妓女,奪寶而歸。然而時過未久,伊凡皇太子在宮中死於非命。

神秘的「法國藍寶」給佔有它的主人帶來的厄運比巫師的詛咒還要靈驗,人們視之為不祥之物。盡管如此,世界上還是有許多貪婪的目光盯著它,希冀有朝一日成為擁有它的主人。

「法國藍寶」從伊凡皇太子手裡轉移到女皇加德琳一世手裡。女皇意欲將鑽石鑲在皇冠上,於是命人將「藍寶」送至荷蘭,交由堪稱世界上一流手藝的威爾赫姆•佛爾斯進行精心加工。經過威爾赫姆•佛爾斯的精心雕琢,「法國藍寶」被切割成現在見到的樣子,它的每個面都閃著誘人的藍光。加工後的鑽石重44.4克拉。鑽石加工好以後,鑽石匠的兒子不辭而別,將鑽石帶到英國倫敦去了,無法交差的鑽石匠服毒自殺,以謝女皇。而他的兒子後來在英國也自殺身亡,死因不明。

英國珠寶收藏家享利•菲利浦在一個不願透露姓名的人手裡以9萬美元購得了這顆鑽石,命名為「希望」。1839年,享利•菲利浦暴死。他的侄子成為「希望」藍鑽石的主人。這位鑽石的主人將鑽石置於展廳公展,後來據說他壽終正寢。

本世紀初,一個叫傑奎斯•賽羅的商人購得了「希望」鑽石,但不久莫名其妙地自殺了。

鑽石又流落到一個俄國人康尼托夫斯基手中,此人不久遇刺死而。

哈比布•貝購下了鑽石,接著轉賣給西蒙。傳來消息說,哈比布•貝及其家人在直布羅陀附近的海中不幸淹死。西蒙則在一次車禍中全家喪生。

鑽石輾轉到了土耳其蘇丹阿卜杜拉•哈密特二世手中,一個王妃為此喪生,蘇丹本人於1909年被土耳其青年黨人廢黜。

「希望」藍鑽石的下一個主人是華盛頓的百萬富翁沃爾斯•麥克林夫婦。自從擁有這顆鑽石以後,災難就像影子一樣追隨著他們,他們的兒子和女兒先後遭遇不幸。

1947年,海里•溫斯頓以1500萬美元購進「希望」藍鑽石,成為鑽石的最近一個主人。

「希望」藍鑽石自問世以來,歷經滄桑,周遊列國,其間,更易的主人有數十人之多。可是「希望」藍鑽石並沒有給佔有它的主人帶來希望,相反,除少數幾個人外,其餘的主人屢遭厄運,甚至命喪黃泉。這是為什麼呢?是巧合,還是冥冥之中存在著一種人們尚未所知的神奇的力量呢?也許有一天,「希望」藍鑽石能滿足人們探究這個秘密的希望。

『伍』 首枚鑽石大約出現在多少年前

世界上首枚鑽石大約是產於3000年前的古印度,是在印度的一條叫克里希納的河谷內發現的。直到十八世紀之前,巨富的印度歷代君王是世界上唯一的供應者。從公元前四世紀到公元十八世紀初,印度一共生產了約300萬克拉的原鑽。這也是鑽石為什麼以"克拉"作為計量單位的原因。古印度生長一種奇特的樹, 這種樹每顆樹籽的重量基本相同,每粒正好是0.2克。 由於鑽石稀世罕見、重量有限,聰明的印度人便用這種樹的樹籽"克拉"作為鑽石的重量單位。鑽石的重量計量單位是克拉(CT),1克拉=0.2克,1克拉=100分

『陸』 鑽石是什麼時候被發現的

1871年7月16日,堅持向深處挖掘的庫力斯堡合夥採掘隊獲得了成功,他們在占據的幾十平方米的土地上,一直往深處挖掘,在這一天終於找到了他們夢寐以求的鑽石。全世界第一座鑽石礦也就誕生了。命名「庫力斯堡礦」也叫「新熱潮礦」。

『柒』 鑽石什麼時候傳入中國

公元前幾千年就發現鑽石。而在公元前400年前,印度就有人從事鑽石生意。在當時的巴比倫、敘利亞、埃及及波斯灣一帶鑽石貿易非常頻繁,中國最早文字方面的記錄,是孟子的道德經中有關鑽石的記載。古代羅馬一位著名哲學家曾在一篇名為「鑽石之谷」的故事中講述,亞歷山大王在公元前350年,在印度戰爭中,曾想從深坑中取得鑽石,當時深坑中有很多毒蛇把守著,噴出的毒氣可將人斃命於數丈之外。於是亞歷山大王令士兵用鏡子反射陽光,把毒蛇燒死,然後把羊肉擲入深坑,鑽石粘在羊肉上禿鷹吃後飛走,派人隨後追蹤,殺死禿鷹取出鑽石。由此可見人類對鑽石的興趣已經很久遠了。然而鑽石業的真正發展史可劃分為三個時代,一為印度鑽礦時代;二為南非金伯利礦時代;三為非洲扎伊爾的伯里梅爾(Premier)鑽礦時代。鑽石最先在印度發現,其後印度鑽礦枯竭,加之開采技術原始,不久便被南非金伯利鑽礦取而代之。印度鑽石礦中產出了一粒稱為光明之山(Koh一i一Noor)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鑽石,重191克拉,1304年發現於印度,後落於英國女王維多利亞手中,將它磨成重108.93克拉的鑽石,鑲在女王的皇冠上,這就是十分著名的女皇王冠上的鑽石。比此更早的傳說是印度一名奴隸在河床砂石里發現了一粒鑽石,大約重136克拉,由於無處可藏,就將金剛石藏在自己割開的小腿里。後被人發現這一秘密後遭到殺害。隨之又被帶到英國賣了1000英磅,幾年後,幾度倒手售價增到13萬英磅,繼後這粒金剛石落入到一位法國貴族手中。印度自從發現第一粒鑽石之後,陸續采出1200多萬克拉鑽石,但目前的年產量已減到幾萬克拉了。
1866年,南非發現第一個鑽礦,三年後,人們發現了重83克拉稱為「南非之星」的大鑽,從而掀起一股史無前例的尋鑽熱潮,後來由於過分開采。再者鑽礦區域面積小,很快就采空了,現留下一個大空洞,成為觀光者的名勝地了。扎伊爾的伯里梅爾鑽礦的光芒光彩奪目,把人們帶進了鑽石新的階段。伯里梅爾鑽礦的礦脈歷史久遠。每年從伯里梅爾升采出200多萬克拉鑽石。目前供應仍然充足,並可持續很長時間。該礦所生產的鑽石粒大而色澤光亮,舉世無雙的「庫里南」(Cullinan)鑽石,重達3106克拉,就是從該礦中發現的。據稱發現的「庫里南」鑽石,僅是原鑽石晶體的1/3,另外的2/3尚未發現。1954年發現的尼阿科斯鑽(Niarchos)重426.5克拉,也是在此礦區中采出的,過去60多年,伯里梅爾鑽石礦區已生產出300多粒重逾100克拉的鑽石,佔全球400克拉以上的鑽石產量的25%。

過去人們不會琢磨鑽石,只能用鑽石原石作為飾品,金剛石晶體真正成為鑽石,變為首飾的時代,大約在1450年。當時琢磨鑽石只有17個面,1558年--1603年當政的英國女王佩戴的鑽石戒,只是一個八面體鑽石晶體,磨掉了一個頂尖作為戒面的。直到1919年一位住在美國的波蘭人名叫塔克瓦斯墓(Tolkowsky),設計出58個翻面的鑽石切割工藝,至今仍在採用,這個切工是根據鑽石的折光率系數等因素而精確計算出來的,不能任意改變,否則磨出的鑽石將無光彩或漏光。

人類開采利用鑽石的歷史已有幾千年了,但自古以來大於20克拉的寶石級金剛石頗為罕見。而大於100克拉的鑽石被視著國寶。據稱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大於100克拉的特大金剛石有1900多粒,其中大於500克拉的有21粒,大於1000克拉的僅有2粒。迄今世界上最大的一顆鑽石是1905年1月27日在南非扎伊爾伯里梅爾(Premier)發現的,該鑽石取名「庫里南」(Cullinan),重達3106克拉。長100mm,寬65mm,厚50mm。寶石界行家估計「庫里南」的價值高達75億美元。1907年,南非德蘭士瓦地方政府將這粒巨鑽贈送給了英王愛德華七世。英王把加工這顆巨鑽的工程交給了著名的荷蘭阿舍爾公司,這家公司曾經加工過「高貴無比」等大鑽。該公司接下工程後對這顆巨鑽研究了幾個月1908年2月10日這顆巨鑽被劈成幾大塊後加工出9顆大鑽,98顆小鑽,特意留下一塊(重9.5克拉)原石未加工。加工出來的成品鑽總量為1063.65克拉,加工出來最大的一顆鑽石取名「庫里南Ⅰ號」,也稱為非洲之星,重達530.02克拉,是梨形刻面鑽。「庫里南Ⅱ號」是一顆切角的長方鑽,重317.4克拉。「庫里南Ⅲ號」為梨形鑽,重95克拉,「庫里南Ⅳ號」為方形鑽,重64克拉,還有一棵心形鑽重19克拉,兩粒馬眼鑽,分別重l1.5克拉和8.8克拉,最後兩粒分別為長方鑽(重6.8克拉),和橄欖球形鑽(重4克拉),其中的四粒鑽石鑲在英國王冠之上,這頂王冠現珍藏在倫敦韋克菲爾德塔的英王室寶庫之中

『捌』 鑽石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流行的,哪些種類的鑽石較為貴重

我們常說的鑽石,是一種天然的礦物,因其璀璨奪目的外表,以及其稀有程度,成為人們追捧的對象,也成為了地位、權力、和富貴的象徵,現在一些年輕人將鑽石代表為愛情。

其中鑽石無色為最好,當然具有彩色的鑽石更是位列珍品,其中紅鑽最為名貴。世界歷史上排名靠前的鑽石,其中非洲之星以其世界上最大的原石鑽石而馳名,而攝政王鑽石以其純凈度以及切工而聞名。

近年來,隨著鑽石的開采,新出的鑽石也是很多拍出天價,14年的絕世粉鑽,15年的1111g寶石級大鑽石也都被拍賣收藏。不難發現,除去歷史上傳承下來的鑽石,新出的鑽石中大克拉等級高的價值大,越稀缺,也就越貴重。

『玖』 世界上第一顆鑽石是誰發現的

鑽石號稱"寶石之王", 它與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和金綠貓眼石同被列為大自然賦予人類的五大名貴寶石,而其中鑽石又居於五大寶石之首,是世界上公認的最珍貴的寶石。鑽石是金剛石的寶石名稱,所以又稱金剛石、天寶石、夜光石,英文名稱為DIAMOND,阿拉伯語是最硬的意思,希臘文稱之為無敵於天下的"阿塔瑪石"。 鑽石的高折射率和高色散值導致鑽石具有一種特殊的"火彩",現代科學精確的計算出鑽石的最佳折射角度和切磨方法,因此切工精緻的鑽石可以幻化出動人心魄的異彩,加上其堅硬永恆的特性,所以成為世人珍愛和追求的目標。

世界上首枚鑽石大約是產於3000年前的古印度,是在印度的一條叫克里希納的河谷內發現的。直到十八世紀之前,巨富的印度歷代君王是世界上唯一的供應者。從公元前四世紀到公元十八世紀初,印度一共生產了約300萬克拉的原鑽。這也是鑽石為什麼以"克拉"作為計量單位的原因。古印度生長一種奇特的樹, 這種樹每顆樹籽的重量基本相同,每粒正好是0.2克。 由於鑽石稀世罕見、重量有限,聰明的印度人便用這種樹的樹籽"克拉"作為鑽石的重量單位。鑽石的重量計量單位是克拉(CT),1克拉=0.2克,1克拉=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