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鑽石是怎麼出來的
所有的鑽石均是在地殼深處經高溫高壓條件形成的,經火山噴發帶至地表。
鑽石在地下160—480千米處形成。大部分鑽石被發現位於一種稱作「金伯利岩」的火山岩中,這種岩石埋藏於火山活動依然活躍的地帶。其他任何被直接發現的鑽石,都是經其他作用而直接從原始的金伯利岩中分離出來的。
世界上產鑽石的國家有20個。南非是第五大鑽石生產國,前四位依次是:澳大利亞、剛果民主共和國、波札那共和國和俄羅斯。
鑽石由純碳組成,石墨也是。鉛筆中的鉛芯就是由石墨製成的,然而,鑽石和石墨的原子內部排列並不相同。鑽石是地球上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質之一,摩氏硬度值為10。石墨則恰恰相反,是地球上天然存在的最軟的物質之一,摩氏硬度值為1.5,僅比滑石粉硬一些。
㈡ 鑽石是怎麼形成的
礦石中孕育而成火山爆發作用形成的
所有的鑽石均是在地殼深處經高溫高壓條件形成的,經火山噴發帶至地表。
鑽石在地下160—480千米處形成。大部分鑽石被發現位於一種稱作「金伯利岩」的火山岩中,這種岩石埋藏於火山活動依然活躍的地帶。其他任何被直接發現的鑽石,都是經其他作用而直接從原始的金伯利岩中分離出來的。
世界上產鑽石的國家有20個。南非是第五大鑽石生產國,前四位依次是:澳大利亞、剛果民主共和國、波札那共和國和俄羅斯。
鑽石由純碳組成,石墨也是。鉛筆中的鉛芯就是由石墨製成的,然而,鑽石和石墨的原子內部排列並不相同。鑽石是地球上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質之一,摩氏硬度值為10。石墨則恰恰相反,是地球上天然存在的最軟的物質之一,摩氏硬度值為1.5,僅比滑石粉硬一些。
㈢ 鑽石和鉛筆芯的主要成分灰黑色的石墨是同一種元素「碳」組成,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異
排序不同`````密度不同```````
人體也有碳元素
如果改造DNA就可以使人體的皮膚有鑽石的硬度
㈣ 鑽石、鉛筆芯同是碳元素構成,差距咋就這么大
你知道嗎?我們生活中見到的鑽石、玻璃刀頭上鑲的金剛石、鉛筆芯、干電池中的石墨電極以及石墨烯材料,其實都是同一種元素構成的!有的讀者一定會很詫異:「弄啥咧? 接著忽悠……」 其實,在我們的化學課本中,就有一節《金剛石、石墨和C60 》的內容,為我們揭示了這個道理。透明的金剛石和灰色的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但是由於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因此它們的性質存在著極大的差異。
今天我們要解讀的主角,就是有著 「寶石之王」 光環的鑽石,它不僅堅硬無比、熠熠生輝,而且還擁有繽紛的色彩。下面,就和小編一起看看鑽石的獨特與神秘吧!
組成單一、硬度稱霸
鑽石,礦物名稱為金剛石,也因其硬度被人戲稱為「金剛鑽」,是已知的寶石礦物中唯一由單質碳元素組成的晶體,具有硬度大、耐高溫、不導電、不怕強酸和強鹼腐蝕、化學性質穩定等特徵。鑽石是人們已知的最為堅硬的寶石,故有 「寶石之王」 的美譽。
骨灰鑽石最早由俄羅斯和美國發明,是一種高科技人工合成鑽石,是利用逝者身體中的碳(通常以骨灰為樣本)所培育的「實驗室合成鑽石」。此種鑽石合成技術,能滿足那些覺得「墓地和骨灰盒過於呆板」的人對親人的思念,這種「鑽石」製成的「首飾」,可隨身攜帶,非常方便。
深埋地下,如何重見天日?
鑽石形成於數十億年前的地幔之中,蘊藏於地底深處。埋藏如此之深的鑽石晶體要破土而出、 重見天日,主要得益於火山噴發,熔岩流將含有鑽石的岩漿帶至地球的近地表,並附存在金伯利岩和鉀鎂煌斑岩中,形成鑽石原生礦;或是在地表經過長途遷徙,沉澱於河流砂土之中,形成次生礦(砂礦)。
全世界鑽石的主要產出國有南非、加拿大、波札那、澳大利亞、安哥拉、巴西、俄羅斯等。 鑽石經過人工的開采才得以被利用,但是其開採的過程往往也是十分漫長和艱難,需要礦工深入地下或在砂礦的水域不斷淘洗砂石而得。
度量單位也與眾不同
在平時的生活中,大家經常用到毫克(mg)、克(g)、千克(kg)等重量單位,但是鑽石卻有特殊的重量單位,叫作克拉,英文為carat,通常縮寫成ct,也稱作卡。
「克拉」 一詞來源於地中海沿岸所產的一種洋槐樹的名字,由於這種樹的乾果重量非常一致,每粒平均0.2克,誤差很小,因此曾被當成寶石的重量單位。
後來,世界各國統一將克拉單位標准化,即1克拉=0.2克。鑽石還有一個獨有的百分制度量單位,叫作分,英文為point,通常縮寫成pt,1克拉=100分。我們在生活中常常聽到的30分鑽石、50分鑽石的說法,其實指的就是重量為0.3克拉、0.5克拉的鑽石。
鑽石與生俱來的魅力,使之閃爍著太多神秘的色彩。它正用自己無言的美,向我們訴說著大自然的神奇與奇妙。
(作者:出自《知識就是力量》雜志2016年8月刊《揭開鑽石的神秘面紗》一文作者, 王歡)
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自知識就是力量微信公眾號「知識就是力量」(ID:knowledge-power)
㈤ 鑽石是怎麼來的
鑽石的原身是金剛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壓、高溫條件下形成的一種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晶體,鑽石是指經過琢磨的金剛石。
鑽石品質的好壞由鑽石的4C等級決定,鑽石的4C指的是鑽石的重量、顏色、凈度、切工,每個C都有一定的等級標准,鑽石的4C等級越高,鑽石的品質越好,鑽石的價格也就越高,鑽石的價格一般在幾千元到幾百萬元之間。我們在買鑽石首飾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預算決定買多少錢的鑽石首飾,不一定非要買鑽石品質很高的。
㈥ 鑽石怎麼來的
所有的鑽石均是在地殼深處經高溫高壓條件形成的,經火山噴發帶至地表。
鑽石在地下160—480千米處形成。大部分鑽石被發現位於一種稱作「金伯利岩」的火山岩中,這種岩石埋藏於火山活動依然活躍的地帶。其他任何被直接發現的鑽石,都是經其他作用而直接從原始的金伯利岩中分離出來的。
世界上產鑽石的國家有20個。南非是第五大鑽石生產國,前四位依次是:澳大利亞、剛果民主共和國、波札那共和國和俄羅斯。
鑽石由純碳組成,石墨也是。鉛筆中的鉛芯就是由石墨製成的,然而,鑽石和石墨的原子內部排列並不相同。鑽石是地球上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質之一,摩氏硬度值為10。石墨則恰恰相反,是地球上天然存在的最軟的物質之一,摩氏硬度值為1.5,僅比滑石粉硬一些。
㈦ 鉛筆芯和鑽石是不是一種材質
鉛筆芯和鑽石不是一種材質,即使把鉛筆芯看做純石墨,和鑽石也不是一種材質,只能算是一種元素,元素和材質是不同概念。
㈧ 鑽石和鉛筆芯的成分是一樣的嗎
成分是一樣的,都是石墨構成,但是分子結構很不同哦,鉛筆的結構排列沒有那麼穩定
㈨ 鉛筆芯里為什麼有鑽石
鉛筆芯要埋在地下深處並經過特定條件幾億年後,可變成鑽石。
1.金鋼石是由鑽古加工而成,鑽石是碳變成的。
2.鑽石在地球上各種各樣的資源中,是最具誘惑力的。很多人對鑽石的硬度、稀少和晶瑩剔透的美麗等許多特性都十分了解,但很少有人會想到成就其非凡品質的特殊環境,以及將它帶到地球表面所要歷經的激烈無比的旅程。為了解鑽石的形成,我們必須了解鑽石的定義,以及地球深處鑽石形成所在地的自然狀況。鑽石是碳的一種形式,碳是太陽系中含量第四豐富的元素。碳元素形成為鑽石,需要45~60千巴的高壓,900~1300攝氏度的高溫,以及150~200千米的地球深度,有時則深達660千米,位於地幔過渡帶。
㈩ 同是碳元素,為何鉛筆芯和鑽石相差甚遠
鑽石又叫金剛石。是世界上最堅硬的、成份最簡單的寶石,它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具立方結構的天然晶體。其藏寶圖 鑽石成份與我們常見的煤、鉛筆芯及糖的成份基本相同,碳元素在較高的溫度、壓力下,結晶形成石墨(黑色),而在高溫、極高氣壓及還原環境(通常來說就是一種缺氧的環境)中則結晶為珍貴的鑽石(白色)。 金伯利岩是一種形成於地球深部、含有大量碳酸氣等揮發性成份的偏鹼性超基性火山岩,這種岩石中常常含有來自地球深部的橄欖岩、榴輝岩碎片,主要礦物成份包括橄欖石、金雲母、碳酸鹽、輝石、石榴石等。研究表明,金伯利岩漿形成於地球深部150公里以下。由於這種岩石首先在南非金伯利被發現,故以該地名來命名。 另一種含有鑽石的原岩稱鉀鎂煌斑岩它是一種過鹼性鎂質火山岩,主要由白榴石、火山玻璃形成,可含輝石、橄欖石等礦物,典型產地為澳大利亞西部阿蓋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