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什麼資本成本是稅後的
擴展閱讀
美國綠鬼什麼價格 2025-05-14 17:20:38
炫舞時代鑽石7要多少錢 2025-05-14 17:16:55

什麼資本成本是稅後的

發布時間: 2023-06-01 06:34:58

❶ 稅後資金成本是怎麼回事 算稅後資金成本時,所得稅在利息里扣除這樣資金成本不就小了嗎,資金成本表

稅後資金成本就是指不含稅的成本,就是企業形成的成本剔除過程中產生的稅款。在計算稅後資金成本時,所得稅會在花費的利息里予以扣除。因為貸款產生的利息在所得稅中扣除了,所以總體資金成本便降低了。
稅後資本成本的計算公式為:
稅後資本成本=稅前資本成本×(1-所得稅稅率)。
為了更好地理解稅後資金成本的計算方法,我們可以舉例來說明:
假如有一筆投資向銀行借了100萬,年利率8%,那麼稅前資金成本就是100*8%=8萬。因為花費的利息可以作為費用減少所得稅支出。稅後資金成本就是100*8%*(1-25%)=6萬。
債務資金成本簡單來說就是債務利息,以及借款手續費等借債要花費的成本。
稅後債務資金成本,就是扣除所得稅收益的債務資金成本。借債雖然支付了利息,但是利息在稅前列支,就使凈利潤減少,從而要交的所得稅就少了,這實際上是一種收益。
債務資金成本減去這種所得稅少交的收益的余額or凈額就是所得稅後債務資金成本。
拓展資料:
資本成本是指投資資本的機會成本。這種成本不是實際支付的成本,而是一種失去的收益,是將資本用於本項目投資所放棄的其他投資機會的收益,因此被稱為機會成本。
資本成本的概念廣泛運用於企業財務管理的許多方面。對於企業籌資來講,資本成本是選擇資金來源、確定籌資方案的重要依據,企業力求選擇資本成本最低的籌資方式。對於企業投資來講,資本成本是評價投資項目、決定投資取捨的重要標准。資本成本還可用作衡量企業經營成果的尺度,即經營利潤率應高於資本成本,否則表明業績欠佳。
一、資金成本的性質
1.資金成本是商品經濟條件下資金所有權和資金使用權分離的產物;
2.資金成本具有一般產品成本的基本屬性即同為資金耗費,但又不同於帳面成本,而屬於預測成本,其一部分計入成本費用,相當一部分則作為利潤分配處理;
3.資金成本的基礎是資金時間價值,但通常還包括投資風險價值和物價變動因素。
二、資金成本的計算公式
資金成本=每年的用資費用/(籌資總額-籌資費用)
三、資金成本的特點
1.資金成本是較滿意的財務結構前提下的產物;
2.資金成本著眼於稅後資金成本,即考慮籌資方式的節稅效應後的成本;
3.資金成本強調資金成本率和加權平均資金成本率。

❷ 稅後資本成本計算公式是怎樣的

稅後資本成本的計算公式為:稅後資本成本=稅前資本成本×(1-所得稅稅率),稅後資本成本是指所得稅稅後的資本資本,資本成本是一種機會成本。這種成本不是實際支付的成本,是將資本用於本項目投資所放棄的其他投資機會的收益。

❸ 財管經典問題:資本成本與結構

(一)問題:為籌措項目資本,某公司決定按面值發行息票利率為8%的10年期債券,面值為1000元.假設籌姿費率為3%,公司所得稅率為25%,該債券每年付息一次,到期一次還本,則債券的資金成本.

【教師回復】:970=60$xx$(P/A,Kd,10)+1000$xx$(P/S,Kd,10)
Kd=6%時,60$xx$7.3601+1000$xx$0.5584=1000.00
Kd=7%時,60$xx$7.0236+1000$xx$0.5083=929.72
根據內插法得:
(7%-Kd)/(7%-6%)=(929.72-970)/(929.72-1000.00)
求得:Kd=6.43%,教材上取整,約等於6.45%。

(二)問題:攤薄每股收益和稀釋每股收益不是一回事吧

【教師回復】:不是一回事。簡單點說,比如某個公司有權證、可轉債、即將執行的股權激勵,那麼就意味著股份有潛在的增加可能,那麼為了准確評估每含枯燃股收益,就必須用稀釋每股收益了 。
而攤薄每股收益是指凈利潤扣除了非經常損益後得到的每股收益,非經常損益指那些一次性的資產轉讓或者股權轉讓帶來的非經營性利潤 。

(三)問題:7.7式中風險溢價PR與7.6式中的市場平均風險溢價(Rm-Rf)在數值和意義上有什麼不同?風險溢價PR有哪些具體的公式?

【教師回復】:(Km-Rf)表示的是股票市場的風險收益率,是投資者為補償超過無風險收益的平均風險而要求的額外收益,即風險價格。7.7式中風險溢價RP(不是PR)是股東因比債權人承擔談虛更大風險而要求的風險溢價,不用掌握風險溢價RP的計算方法,用到這個數值時題中會直接給出的。

(四)問題:如何判定題目中的"加權平均資金成本"在何時是稅前敗鍵,何時是稅後?

【教師回復】:一般情況下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指的是稅後的;只有在計算無杠桿企業價值時,其中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指的是稅前的,此時,該加權平均資本成本被稱為「稅前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或無杠桿資本成本。

考試時根據題目要求來判斷,如果計算無杠桿資本成本或計算無杠桿企業價值,則計算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指的是稅前的;沒有特別說明的情況下,計算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則計算稅後的。

(五)問題:關於幾個杠桿系數的推導過程。

【教師回復】:1、經營杠桿系數的推導過程:
根據定義可知,經營杠桿系數=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產銷業務量變動率=(△EBIT/EBIT)/(△X/X)
EBIT1=X1(p-b)-a
EBIT2=X2(p-b)-a
則,△EBIT/EBIT1={[X2(p-b)-a]-[X1(p-b)-a]}/[X1(p-b)-a]=[〔X2-X1〕(p-b)]/[X1(p-b)-a]
而 , △X/X=(X2-X1)/X1
所以,(△EBIT/EBIT1)/(△X/X)
=X1(p-b)/[X1(p-b)-a]
=原來的邊際貢獻/(原來的邊際貢獻-a)
=M/(M-a)
即,經營杠桿系數DOL=M/(M-a)
顯然,根據這個推導過程可知公式中的銷售量指的是變化前(基期)的銷售量。

2、財務杠桿系數表達式DFL=EBIT/(EBIT-I)的推導過程:
根據定義可知,財務杠桿系數=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
=(△EPS/EPS)/(△EBIT/EBIT1)
因為,EPS1=(EBIT1-I)×(1-T)/n
EPS2=(EBIT2-I)×(1-T)/n
所以,△EPS=EPS2-EPS1=(EBIT2-EBIT1)×(1-T)/n=△EBIT×(1-T)/n
△EPS/EPS1=△EBIT/(EBIT1-I)
(△EPS/EPS1)/(△EBIT/EBIT1)=EBIT1/(EBIT1-I)
即,財務杠桿系數DFL=EBIT1/(EBIT1-I)=EBIT/(EBIT-I)
該推導過程表明,在用計算公式DFL=EBIT/(EBIT-I)計算時,只能用變化前的數據(即基期數據)計算。

3、復合杠桿系數的推導過程
根據定義可知,財務杠桿系數=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率/產銷業務量變動率=(△EPS/EPS)/(△X/X)
EPS1=(EBIT1-I)×(1-T)/n
EPS2=(EBIT2-I)×(1-T)/n
所以,△EPS=EPS2-EPS1=(EBIT2-EBIT1)×(1-T)/n=△EBIT×(1-T)/n
△EPS/EPS1=△EBIT/(EBIT1-I)
△EBIT=〔X2-X1〕(p-b)
所以△EPS/EPS1=△EBIT/(EBIT1-I)=〔X2-X1〕(p-b)/(EBIT1-I)
△X/X=(X2-X1)/X1
所以(△EPS/EPS)/(△X/X)=X1(p-b)/(EBIT1-I)=M/(EBIT-I)

二、經典聯系題目

(一)某公司年營業收入為1000萬元,變動成本率為60%,經營杠桿系數為2.5,財務杠桿系數為1.6,沒有優先股。如果固定成本增加20萬元,那麼,總杠桿系數將增加(D)。
A.10%
B.20%
C.50%
D.25%

【答案解析】:總杠桿系數 =邊際貢獻÷[邊際貢獻-(固定成本+利息)] 邊際貢獻=1000×(1-60%)=400(萬元) 原來的總杠桿系數=2.5×1.6=4 原來的(固定成本+利息)=300(萬元) 變化後的(固定成本+利息) =300+20=320(萬元) 變化後的總杠桿系數=400÷(400-320)=5 總杠桿系數增加(5-4)/4×100%=25%

【教師回復】:總杠桿系數 =邊際貢獻÷[邊際貢獻-(固定成本+利息)] ,邊際貢獻=營業收入-變動成本=400萬元,代入可知原來的(固定成本+利息費用)=300,所以變化後的(固定成本+利息)=320,您的利息費用計算錯誤,原來的利息費用=60,而不是56.25,您再仔細算算。

(二)某企業只生產B產品,銷售單價為40元,2008年銷售量為100萬件,單位變動成本為20元,年固定成本總額為100萬元,利息費用為40萬元,優先股股息為120萬元,普通股股數為500萬股,所得稅稅率為25%,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D)。
A.銷售量為100萬件時的財務杠桿系數為1.12
B.銷售量為100萬件時的總杠桿系數為1.18
C.2008年的每股收益為2.55元
D.銷售量為100萬件時的財務杠桿系數為1.09

【答案解析】:銷售量為100萬件時的財務杠桿系數=[100×(40-20)-100]/[100×(40-20)-100-40-120/(1-25%)]=1900/1700=1.12,銷售量為100萬件時的總杠桿系數=[100×(40-20)]/[100×(40-20)-100-40-120/(1-25%)]=2000/1700=1.18,2008年的每股收益={[100×(40-20)-100-40]×(1-25%)-120}/500=2.55(元)

【教師回復】:資本結構的權衡理論中不需要考慮債務的代理成本和代理收益,如果提到擴展的權衡理論,那麼就需要考慮後兩個指標了;而本題這里題中說明按照權衡理論計算,而沒有提到「擴展」的情況,因此,應該按照答案的分析來計算,至於題中給出的債務的代理成本和代理收益,屬於干擾項,這點我們需要把握好。

(三)下列說法正確的有(CD)。
A.在完美資本市場中,稅後加權平均資本成本不因公司資本結構的變動而改變
B.利用企業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作為項目的資本成本必須滿足的一個條件是,項目的風險與企業當前資產的平均風險相同
C.如果項目的系統風險與企業其他項目的系統風險不同,則應該先計算項目的無杠桿資本成本
D.持有現金會產生與債務對風險和收益的影響相反的效應,我們在評估除持有現金之外的企業的其他經營性資產時,用凈債務衡量企業的舉債水平

【答案解析】:選項A的正確說法應該把「稅後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改為「稅前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即無杠桿資本成本),參見教材255頁第一段;選項B的正確說法應該把「項目的風險與企業當前資產的平均風險相同」改為「項目的系統風險與企業當前資產的平均系統風險相同」。參見教材255頁。

【教師回復】:雖然在完美的資本市場下,不需要考慮所得稅,但是我們在講解相關內容時,之所以提及稅前和稅後,是讓大家有一個清楚地認識,一是要正確區分稅後加權平均資本成本與稅前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即無杠桿資本成本,二是要告訴大家稅前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是無杠桿資本成本。

❹ 什麼資本的稅前和稅後資本成本一樣

普通股和優先股的稅前和稅後資本成本一樣。普通股和優先股只能稅後扣除。不管稅前和稅後都一樣。

❺ 根據資本資產定價模型計算得出的公司股票資本成本是稅前資本成本還是稅後資本成本,為什麼

股票資本成本一般不論稅前或者稅後,因為股東獲得的收益都是稅後支付,所以只有稅後成本。負債利息是稅前支付,為了與股票成本相比較,才會在稅前的基礎上再扣除稅率計算稅後成本。

根據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對於一個給定的資產i,它的期望收益率和市場投資組合的期望收益率之間的關系可以表示為:

(5)什麼資本成本是稅後的擴展閱讀

事實上,有很多研究也表示對CAPM正確性的質疑,但是這個模型在投資界仍然被廣泛的利用。雖然用Beta預測單個股票的變動是困難,但是投資者仍然相信Beta值比較大的股票組合會比市場價格波動性大,不論市場價格是上升還是下降;而Beta值較小的股票組合的變化則會比市場的波動小。

對於投資者尤其是基金經理來說,這點是很重要的。因為在市場價格下降的時候,他們可以投資於Beta值較低的股票。而當市場上升的時候,他們則可投資Beta值大於1的股票上。

對於小投資者來說,沒有必要花時間去計算個別股票與大市的Beta值,因為據筆者了解,現時有不少財經網站均有附上個別股票的 Beta值,只要讀者細心留意,但定可以發現得到。

❻ 債務資本成本為什麼要是稅後的

法律主觀:

債務資本成本率=利率×(1-所得稅稅率)。即:Rd=Ri(1-T) 債務資本成本是指借款和發行債券的成本,包括借款或債券的利息和籌資費用。債務資本成本是資本成本的一個重要內容,在籌資、投資、資本結構決策中均有廣泛的應用。 法律依據:《證券法》第二十八條 發行人向不特定對象發行的證券,法律、粗皮行政法規規定應當由證券公司承銷的,發行人應當同證券公司簽訂承銷協議。證券承銷業務採取代銷或者包銷方式。 證券代銷是指證券公司代發行人發售證券,在承銷期結束時,將未售出的證券全部退還給發行人的承銷方式。 證券包銷是指證券公司將發行人的證券按照協議全部購入或者在承銷期結束時將售後剩餘證券全部自行購入的承銷方式。

法皮緩律客觀:

《證券法》第二十八條發行人向不特定對象發行的證券,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由證券公司承銷的,發行人應當同證券公司簽訂承銷協議。證券承銷業務採取代銷或者包銷方式。證券代銷是指證券公司代發行人發售證券,在承銷期結束時,將未售出的證券全部退還給發行人的承銷方式。證券包銷是指證券公司將發行人岩握差的證券按照協議全部購入或者在承銷期結束時將售後剩餘證券全部自行購入的承銷方式。

❼ 債務資本成本是稅前還是稅後

通常默認的是稅前。債務資本成本一般是可以在企業所得稅前全額扣除的,也就是其有抵稅的作用,所以在計算時,要考慮資本成本時,要考慮企業所得稅的影響,按照稅後金額計算。債務資本成本是指借款和發行債券的成本,包括借款或債券的利息和籌資費用。債務資本成本是資本成本的一個重要內容,在籌資、投資、資本結構決策中均有廣泛的應用。債務資本成本是企業承擔負債所需的資金成本,如:短期借款20萬,年利率是5%,20*5%*(1-所得稅稅率)就是債務資本成本。
一、債務資本成本的估計
(一)到期收益率法(稅前資本成本,不考慮所得稅)如果公司目前有上市的長期債券,則可以使用到期收益率法計算債務的稅前資本成本。
(二)可比公司法(稅前資本成本,不考慮所得稅)如果需要計算債務資本成本的公司,沒有上市的長期債券,就需要找一個擁有可交易債券的可比公司作為參照物,計算可比公司長期債券的到期收益率,作為本公司的長期債務資本成本。
(三)風險調整法(稅前資本成本,不考慮所得稅)如果本公司沒有上市的長期債券,而且找不到合適的可比公司,那麼就需要使用鬧含裂風險調整法估計債務資本成本。稅前債務資本成本=政府債券的市場回報率+企業的信用風險補償率。
(四)財務比率法(稅前資本成本,不考慮所得稅)如果目標公司沒有上市的長期債券,也找不到合適的可比公司,並且沒有信用評級資料,那麼可以使用財務比率法估計債務資本成本。根據目標公司的關鍵財務比率和信用級別與關鍵財液閉務比率對照表,就可以估計出公司的信用級別,然老中後就可以按照前述的「風險調整法」估計其債務資本成本。
(五)稅後債務資本成本(稅後資本成本,考慮所得稅)稅後債務資本成本=稅前債務資本成本×(1-所得稅稅率)。
二、應注意的問題
(1)區分歷史成本和未來成本
作為投資決策和企業價值評估依據的資本成本,只能是未來借入新債務的成本。
(2)區分債務的承諾收益與期望收益
對於籌資人來說,債權人的期望收益是其債務的真實成本。
因為存在違約風險,債務投資組合的期望收益低於合同規定的收益。
(3)區分長期債務和短期債務
由於加權平均資本成本主要用於資本預算,涉及的債務是長期債務,因此通常的做法是只考慮長期債務,而忽略各種短期債務。
值得注意的是,有時候公司無法發行長期債券或取得長期銀行借款,被迫採用短期債務籌資並將其不斷續約。這種債務,實質上是一種長期債務,是不能忽略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第九條各單位必須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進行會計核算,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帳簿,編制財務會計報告。
任何單位不得以虛假的經濟業務事項或者資料進行會計核算。
第十條下列經濟業務事項,應當辦理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
(一)款項和有價證券的收付;
(二)財物的收發、增減和使用;
(三)債權債務的發生和結算;
(四)資本、基金的增減;
(五)收入、支出、費用、成本的計算;
(六)財務成果的計算和處理;
(七)需要辦理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的其他事項。

❽ 什麼是稅前資金成本,什麼是稅後資金成本

例如,和銀行借了100萬,年利率8%。稅前資金成本就是100*8%=8萬。

因為花費的利息可以作為費用減少所得稅支出。稅後資金成本就是100*8%*(1-25%)=6萬。

債務資金成本簡單來說就是債務利息,以及借款手續費等借債要花費的成本。

稅後債務資金成本,就是扣除所得稅收益的債務資金成本。借債雖然支付了利息,但是利息在稅前列支,就使凈利潤減少,從而要交的所得稅就少了,這實際上是一種收益。

債務資金成本減去這種所得稅少交的收益的余額or凈額就是所得稅後債務資金成本。

(8)什麼資本成本是稅後的擴展閱讀:

稅後債券資本成本={面值*票面利率*(1-所得稅率)}/{發行價格*(1-籌資費率)}

發行債券的成本主要指債券利息和籌資費用。

債券成本按照一次還本、分期付息的方式,債券資本成本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Kb----債券資本成本;Ib----債券年利息;T----所得稅率;B----債券籌資額;Fb----債券籌資費用率。或: 式中:Rb----債券利率。

債券利息的處理與長期借款利息的處理相同,應以稅後的債務成本為計算依據。債券的籌資費用一般比較高,不可在計算資本成本時省略。

❾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是稅前還是稅後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是稅後.
在金融活動中用來衡量一個公司的資本成本。因為融資成本被看作是一個邏輯上的價格標簽,它過去被很多公司用作一個融資項目的貼現率。
公司從外部獲取資金的來源主要有兩種:股本和債務。因此一個公司的資本結構主要包含三個褲緩成分:優先股,普通股和債務(常見的有債券和期票)。加權平均資本成本考慮資本結構中每個成分的相對權重並體現出該公司的新資產的預期成本。
計算個別資金佔全部資金的比重時,可分別選用賬面價值、市場價值、目標價值權數肆或來計算。市場價值權數指債券、股票以市場價格確定權數。這樣計算的加權胡雹模平均資本成本能反映企業的實際情況。
同時,為彌補證券市場價格變動頻繁的不便,也可以用平均價格。

❿ 為什麼估算債務資本成本需要用稅後的資本成本

債務利息可以稅前扣除,因此債務的資本成本是用稅後資本成本,R是利息率,R(1-T)即稅後利息率,也就是資本成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