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只做外賣的餐廳必虧錢
過去餐飲不發達,餐飲渠道很容易被壟斷。那會是:我賣什麼你就吃什麼。
在餐飲飽和,到處都是商場和外賣軟體。這會是:我吃什麼你再賣什麼。
純外賣也好,外賣+堂食也罷。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為什麼說現在只做外賣的餐廳必虧錢?
1、純外賣優勢喪失——專屬成本高
從一家店的角度看:外賣可以比堂食便宜。因為,同樣一家店,純外賣店可以降低自己的房租成本、人員成本。這樣節約下來的錢,就可以做到便宜。
其實不然,當下餐飲外賣過於依賴外賣平台,每單的抽成+促銷費已經相當高了。這里有張金百萬的成本表格:

如果你現在有創業想法但卻比較迷茫,或是在創業過程中遇到某些問題,都可以點擊上方我的頭像,給我私信「創業」,即會有專業的創業人,為你提供免費的創業指導及評估。
② 如今飯都「吃不起」為何我們點的外賣,如今越來越貴了
伴隨著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外賣這一行業可謂是活得如火如荼,深受中國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近幾年,外賣行業的發展十分迅速,外賣行業的發展大大便捷了人民群眾。在外賣行業發展的如今,人民群眾已然對外賣形成了依賴。這種依賴是否與我們如今點的外賣越來越貴這一現象有所聯系呢?毋庸置疑。
漲漲漲,「吃不起」的飯
懶人經濟的發展受到了人民群眾的喜愛與支持,如今超過52%的人。享受著懶人經濟所帶來的便利。我國外賣總用戶已達5.4億人民。如此龐大的數據也表明了,國人正依賴著懶人經濟的發展,依賴著外賣所帶來的便利。自懶人經濟的誕生到現在,外賣用戶的體驗大相徑庭,從一開始的便捷便宜到現在一直在漲價的外賣價格。使得外賣用戶的體驗感大大降低。
外賣平台資本化的局面,商家和消費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雖然經濟是一直在發展,但資本的大手仍在控制著。我們不能無視資本主義經濟問題所帶來的消極影響,整頓外賣平台壟斷局面刻不容緩。
③ 上班族每天都喜歡點外賣,長期吃外賣會對身體健康有什麼影響
引言:上班族的工作時間比較長,而且空餘時間比較少,所以說很多人都沒有辦法及時的在家裡面做飯,上班族每天都喜歡點外賣,長期吃外賣對身體健康有怎樣的影響?
④ 外賣對傳統餐飲行業最大的影響是什麼
目前這些外賣店每天做到一千單不算很難,大家想一千單就是三萬多,基本上是一家休閑餐飲的規模。所以說外賣使得整個原來的成本結構發生了重構,而這種重構這里邊蘊藏著降低成本很大的機會,當然不是說一上來就能夠降低,也不是每一家傳統企業一轉型就能降低。這里需要你自己做很多事情,做很多優化。它的本質都是流量。以前傳統餐飲只不過要從線下獲取流量。線下獲取流量只有一個法則就是地段。必須放在非常好的地段,而好的地段一定是非常稀缺的資源,所以會很貴。而在這兩年大家可以看得到,外賣平台競爭,有很多補貼在裡面。有巨大的流量紅利,這個流量紅利誰抓住了,誰就抓住了這撥大的商業模式和成本結構轉化的紅利。
⑤ 為什麼有的外賣份量很足還特別便宜老闆不會虧錢
有的外賣分量很足,還特別便宜,那麼老闆肯定也不會虧錢,只是說明這個老闆人比較好一些,所以做的分量比較多,就是為了擁有更多的回頭客而已。只要他的生意好的話,那麼他還是會賺錢的。
⑥ 外賣行業的優勢和劣勢
優勢:互聯網的發展帶動了網路零售的發展,互聯網背景下的「宅經濟」、「懶人經濟」日益凸顯,推動了互聯網餐飲市場的發展;80後、90後、零零後餐飲習慣在不斷改變,外賣、快餐、小吃、家常菜和半成品加工需求旺盛,已成為餐飲消費主力;餐飲行業的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出現了眾多餐飲軟體開發公司,並能實現互聯網對接。為餐飲從業者提供了新的銷售渠道,並能在已有的營業額基礎上實現規模的擴張;大數據技術的運用有效提高餐飲外賣行業的效率和准確性。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為餐飲外賣提供了強勁的助推力。
劣勢:商家服務參差不齊。除了衛生情況堪憂之外,漏發餐品、商家不提供發票的情況較普遍;市場監管薄弱,其中以「黑作坊」制售餐食問題最為嚴重,導致食品安全問題甚為堪憂;網路訂餐交易環節復雜、監管難度較大。網路食品交易的虛擬性和跨地域等特點,給行政管轄、案件調查、證據固定、處罰執行、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帶來挑戰。
⑦ 美團外賣年虧損嚴重,造成這個現象原因何在
其一是美團的創新力度不夠。
總而言之,美團要想在市場中仍然處於老大的地位,其創新能力要提高,創新力度要加強,不斷的探索新的服務領域才是維持市場份額的有效途徑。另外對於競爭對手,要有所警惕,餓了么和口碑聯合必定會有新招,要另闢蹊徑,創造屬於自己的特色。不管是從服務上,還是配送上等方面,打造出自己的特色。
⑧ 經常吃外賣怎麼補救
工作條件限制,很多朋友每天會有一餐甚至兩餐要吃快餐或其他外賣——中午工作單位沒有食堂,晚上回家太晚沒法做飯。
還有一些年輕朋友,明明可以自己做飯,家裡已經把廚房裝修得漂漂亮亮,卻懶得購買食品,更不想動手下廚。即便結了婚,夫妻兩人宅在家裡,各自玩手機追劇,餓了就打電話叫外賣。
這種飲食生活很省心,但不太容易保證飲食營養質量。普遍而言,外賣的主要營養問題有幾個:
1 新鮮蔬菜比例較低,蔬菜品種不夠豐富,尤其綠葉蔬菜少,維生素C,胡蘿卜素,鉀、鈣、鎂和各種抗氧化物質不足。
2 以澱粉類食物為主,對女性來說主食明顯過量。但只有精白米面,沒有全谷雜糧。血糖反應較高,膳食纖維太少,鉀、鈣、鎂等礦物質不足,B族維生素也不夠。
3 鹽偏多。清淡的食物需要新鮮優質食材,而且需要細心的品味才能欣賞其美味。外賣快餐為了把大量白米飯吃下去,為了適應快速進食的需要,味道往往做得濃重。食材的新鮮度往往不盡人意,沒有清香美感,所以也不得不把味道做濃重些。
4 食材品種不夠豐富,總是大米、白面做主食,土豆、圓白菜、大白菜等少數便宜蔬菜。外賣多數不供應水果。除了披薩餅,其他快餐沒有奶類。除了花生沒有其他堅果油籽。
5 部分小吃快餐如涼皮,米線米粉,酸辣粉,涼面等基本上是純澱粉,連蛋白質供應也不夠,更不要指望維生素含量。其中只有幾根蔬菜點綴一下,營養質量太悲慘。吃完了很快會餓,然後再吃零食,營養質量更低。
6 因為是大批製作,原料有儲藏期,食材新鮮度下降,做好之後還有一段時間存放,營養素含量進一步降低。烹調油品種單調,存在脂肪酸比例不合理的問題。調味品質量不一定能令人滿意,往往不是純釀造的醬油、醋,湯可能是湯粉沖出來的。
7 製作之後比較長時間才送到用餐者手裡,而且運輸途中不能保證60攝氏度以上保溫,也不能保證0-6攝氏度冷藏,微生物超標風險增大。
因為以上原因,長期依賴外賣食物會造成營養素比例不合理,以及部分營養素缺乏的問題。餐後昏昏欲睡,每天無精打采,還總想吃甜食,被說「有濕氣」之類。
很多人會問:為什麼外賣不能把食物做得健康點?確實,做營養好的快餐難度非常大。這里分析一下原因:
1 外賣是沒有法律責任來考慮營養平衡的,只要食品安全達標,不會出事被罰就可以了。
2 外賣要想活下去,就要迎合消費者的胃口。而大部分消費者喜歡濃重口味,喜歡比家裡的東西更「過癮」的食物。否則他們會說:味道這么平淡,還不如在家吃呢!
3 外賣需要控制人工成本。如果做很多蔬菜,那麼買菜摘菜洗菜的成本會上升;如果做雜糧飯,那麼浸泡煮制的工藝會改變,煮飯時間延長,也需要增加成本。
4 外賣需要控制食材成本。食材品種越多,蔬菜比例越大,采購儲藏的成本也越高。蔬菜尤其不受歡迎,因為它容易萎蔫、變黃、腐爛,食材損耗就會額外增加很大的成本。相比而言,存點白米白面就容易多了。
5 外賣需要考慮食物的儲藏性能。加了較多蔬菜之後,存放時間長了就會變色,口感也會下降,熱剩菜是不好吃的。加了雜糧之後,冷了就容易回生變硬。家裡做飯是現做現吃,外賣則是提前做好,隨叫隨送,必須留出儲藏時間。所以,外賣沒有動力給人們做這樣的健康食物。
6 外賣企業通常沒有聘用營養師,從老闆到員工都不懂營養,也很難合理搭配食材。國家沒有相關法規強制他們聘用營養師,沒有規定餐飲食物必須達到某個營養質量,企業當然也不想額外花錢聘人。
以前和一位餐飲店老闆討論為何不做雜糧、蔬菜太少的問題,他除了解釋以上原因之外,還有一句回答很經典:沒有幾個買快餐的人要求我必須做雜糧、加蔬菜啊!
所以,問題的核心還是:絕大多數消費者沒有提出這些要求!所以企業就沒有改進的動力!既然無關自己的收益,有哪個老闆還願意為此「無謂地」額外增加成本!
不過,如果實在不能避免天天吃快餐外賣的生活,建議您採用以下彌補措施:
1 首先選擇食材品種較為豐富的快餐外賣品種,尤其避免那種只有澱粉,魚肉蛋奶蔬菜都很少的品種。
2 注意經常調換,不要長期吃某一個外賣品種。
3 最好不總是一個人吃快餐外賣,而是和同事、朋友、家人分享餐館外賣菜餚,這樣食材品種可以豐富一些,至少可以吃到足夠的蛋白質,蔬菜品種也多點。
4 每天只吃一餐外賣、快餐,其餘兩餐自己做,特別注意彌補外賣里沒有的新鮮蔬果,全谷雜糧,奶類堅果等食品類別。比如早上吃燕麥片,晚上吃雜糧粥;早上喝牛奶豆漿,晚上吃很多綠葉菜。同時注意在家烹調時少放鹽,彌補外賣過鹹的問題。
5 自己從家裡帶一些便攜的食物,放在包里或辦公室里,作為彌補,比如煮蛋茶葉蛋,酸奶牛奶和奶粉,盒裝豆漿,生菜黃瓜小番茄等生食蔬菜,各種水果,堅果仁等,補充快餐的食物品種不足。並不是很麻煩。
6 擔心維生素礦物質不足,可以補充復合維生素礦物質補充產品。雖然不能替代合理飲食,至少可以避免明顯的維生素缺乏症。
最後的忠告是:如果你有了孩子,千萬不要天天用快餐外賣來糊弄他們的胃腸,然後任由他們亂吃零食。孩子比大人更需要營養供應,因為他們的身體在成長。小時候的湊合,會影響到一生的體質,影響到他們未來的人生質量。無論多麼忙,家長還是抽出時間,給孩子做一餐飯吧!
(
⑨ 美團餓了么的抽成這么高,基本都不能承受了,為什麼沒有一個新平台出來打破壟斷
眾所周知,美團外賣剛一推出的時候,採取的是「燒錢」補貼的模式,不但補貼消費者,同時也補貼商家和騎手。但是現在,美團外賣已經壟斷了國內近7成的外賣訂單。這也就是說,美團外賣這個平台已經完全「成熟」,可以進行收割了。
其實,並非是沒有人眼紅外賣平台這個巨大的市場。只是外賣平台不同於其它的行業,它需要非常大的資金來支持,不然根本做不起來。你就拿美團和餓了么來說,哪一家平台在前期不「燒」個幾百個億。單是新用戶首單減免15—20元,就不是普通公司能燒得起的。早些年外賣平台剛興起的時候,除了美團、餓了么,還有網路外賣、口碑外賣等。但是在隨後的「燒錢」競爭中,只有美團和餓了么存活了下來。現在,美團和餓了么已經完全占據了所有的市場份額,如果現在有新的外賣平台插足這兩位「大佬」的爭斗,一定會遭受兩家狂風暴雨般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