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歷史成本假設做什麼
擴展閱讀
茶的價格不高怎麼形容 2024-04-27 00:49:24
哪裡可以進行產品檢測 2024-04-27 00:47:11
哪裡有好的瘦身產品 2024-04-27 00:17:23

歷史成本假設做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7-07 00:05:43

⑴ 採用歷史成本計算方法,運用的會計假設是

採用歷史成本計算方法,運用的會計假設是持續經營。一個企業只有假設會持續經營下去,才能採用歷史的成本來計算,如果假設企業馬上就要清算了,也就不存在歷史成本了。

⑵ 歷史成本原則、謹慎性原則、企業主體假設和持續經營假設對資產負債表有什麼影響

一個會計在做財務時,特別是在處理一些財務事例時這幾個原則都在用到!這樣就必然產生在報表中! 有人說這幾個原則是推算當前企業前景的最直接元素。影響信用度也不能這么說!在當今的國際會計來說,歷史性原則不利於財務報表數據反映企業的市場前景!對於持續性原則只是一種假設,如果沒有持續性原則就沒有建立財務帳套的理由!就好像人吃飯一樣,首先要假設你們能夠吃幾碗飯再好去買米啊!不然如何開頭!!!

⑶ 歷史成本計量模式的假設前提條件是什麼

歷史成本計量模式的假設前提條件如下:

歷史成本計量是指按照資產購置時支付的先進或者先進等價物的金額,或按照購置資產時所付出的對1的公允價值計量

負債按照其現時義務而實際收到的款項或者資產的金額,或者承擔現時義務的合金額或者按照日常活動中的償還負債與其需要支付的先進或先進等價物的金額劑量。

歷史成本計價是指各項財產物資按取得時的實際成本計價。

在物價變動的情況下,採用歷史成本計價,不可能反映企業的實際情況,必然導致企業損益、稅金和分配的不實。

⑷ 什麼是歷史成本原則

或者說,財務報表的每一個項目,都要以取得、發生或形成時的交易價格來計量。發生時的實際成本為依據進行。 以歷史成本作為計量基礎的優越性在於其以實際交易或其他經濟計項作為記錄依據,數據的取得比較容易,有現成的外購發票、付款單據或者內部的支出憑證作為依據,這些證據作為記錄依據,也為日後對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項目的檢查、核實奠定了基礎。這種可驗證性正是財務會計產生的直接動力。財務會計作為對外報告會計,源於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情形下,財產受託管理人對委託人(即所有人)准確報告其履行財產保管責任情況的需要,而檢驗管理人履行管理職責的客觀依據就是實際發生的交易與業務憑證。不論是所有人自己進行的審查驗證,還是後來發展起來的由獨立注冊會計師進行的審計監督,歷史成本計量都是會計監督得以進行的一個前提條件,也是受託責任人解除其法律義務或者責任的一個必要的技術手段。因此,不論是從會計客觀如實反映的要求出發,還是從會計控制的角度來看,歷史成本都是一個比較理想的選擇。 此外,歷史成本計量的選擇與持續經營假設有直接關系。由於資產都按照所購入時的目的正常地、持續地使用下去,不考慮因清算而出售變現,或者因意外損失而重置資產等例外情形,因此,原始成本成為計量的價值尺度。同時,歷史成本作為計量尺度比較客觀可靠。歷史成本通常是會計主體實際交易的結果,有相關的交易憑證為佐證,其金額是惟一的,價值確定不依賴當多人的主觀判斷,當事人也沒有選擇的餘地。而用重置成本或者清算價值對資產進行計量,都需要人們根據市場同類或者近似物品的價格加以估計,主觀判斷的色彩較濃。 但應該看到,正是因為持續經營這個假設在現代動盪的經濟社會中隨時面臨著瓦解的境地,歷史成本的局限性日益暴露。相關還是可靠,成本抑或價值,這種選擇的沖突在《企業會計制度》和之前的會計規則的差異中可以明見端倪。 制度規定「企業的各項財產在取得時應當按照實際成本計量。其後,各項財產如果發生減值,應當按照本制度規定計提相應的減值准備。除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另有規定者外,企業一律不得自行調整其賬面價值。」總的來說,歷史成本計量仍然是《企業會計制度》所確立的基本計量原則,但是其應用范圍受到越來越多的限制,而以資產減值確認為代表的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用則日益擴展。

⑸ 歷史成本原則的內容用途

歷史成本原則的主要內容是:企業取得的各種財產物資,應以其購進或建造時發生的原始成本即實際成本入賬,並以此作為分攤和轉作費用成本的依據。當物價變動時,除國家另有規定外,不得調整其賬面價值。按實際成本計價,能防止隨意性,使會計信息真實可靠,便於了解和比較。
歷史成本原則主要用以確定財產物資的入賬金額。
例如,企業2008年1月1日購買一棟辦公樓,共耗資金500萬元。那麼記賬時,該大樓按其實際發生的支出500萬元入賬。假設,2013年1月1日該大樓的市價已達1000萬元,此時,仍不對其原來入賬的價值進行調整,而在賬面上仍為原來取得該樓的實際成本(也即歷史成本)。應注意,按此原則,也並非絕對不能調整賬面價值。比如,該企業擬將該樓拍賣轉讓,因而要進行資產評估,此為特殊情況,可以調整。

⑹ 歷史成本的定義是什麼

歷史成本就是會計成本。

會計成本是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所實際發生的一切成本。包括工資、利息、土地和房屋的租金、原材料費用、折舊等。

會計成本(accounting cost)

會計成本=賬戶支出=已消耗+未消耗

其中:未消耗=資產,已消耗=產生收入(費用)+不產生收入(損失)

(6)歷史成本假設做什麼擴展閱讀

由於核算目的不同,會計成本和定價成本在許多成本費用項目的核算方法和標准上存在較大差異,這是定價成本和會計成本的重大差別。比如,為加速固定資產更新換代,減少技術進步對固定資產減值的影響,企業可以根據有關制度規定採用加速折舊法,可以採用較短的折舊年限。

而在定價成本核算中,政府為維護消費者利益,保持價格的相對平穩,在滿足企業正常發展的前提下,通常會傾向於採取年限平均法或者較長的折舊年限。

新的《企業會計准則》給企業會計活動賦予了更大的自主權和靈活性,特別是許多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其條件和標准主要由企業會計人員根據企業需要和職業素質來判斷和確定,必然會與定價成本核算要求出現更多、更大的差異。

⑺ 歷史成本是什麼意思

歷史成本原則又稱實標成本原則,是指企業的各種資產應當按取得或購建時發生的實際成本對價,而且即使物價變動,一般也不進行調整。其主要內容是:企業取得的各種財產物資,"應以其購進或建造時發生的原始成本即實際成本人賬,並以此作為分攤和轉作費用成本的依據。當物價變動時,除國家另有規定外,不得調整其賬面價值。按實際成本計價,能防止隨意性,使會計信息真實可靠,便於了解和比較。
實際成本原則主要用以確定財產物資的入賬金額。
例如,企業5年前購買一棟辦公樓,共耗資金500萬元。那麼記賬時,該大樓按其實際發生的支出500萬元入賬。 假設,目前該大樓的市價已達1000萬元,此時,仍不對其原來入賬的價值進行調整,而在賬面上仍為原來取得該樓的實際成本(也即歷史成本)。應注意,按此原則,也並非絕對不能調整賬面價值。比如,該企業擬將該樓拍賣轉讓,因而要進行資產評估,此為特殊情況,可以調整。
採用歷史成本原則有許多好處:
第一,比較客觀。歷史成本或實際成本是買賣雙方通過正常交易確定的金額;
第二,有原始依據。即發票等作證明,可隨時查證;
第三,可避免企業或有關人員處於某種需要有意改動賬面記錄;
第四,使會計核算手續簡化,不必經常調整賬目。